聯合動員體系建設幾點思考
時間:2022-05-22 09:05:09
導語:聯合動員體系建設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將成為未來我軍基本的作戰方式。戰爭是動員的邏輯起點。作戰樣式的轉變必然引發動員領域的巨大變革。這就要求我們持續提高戰爭需求與動員保障間的“匹配度”,盡快構建起與基于網絡信息體系聯合作戰相適應的動員體系。
一、構建完備集約的動員潛力體系
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作戰要素高度融合,戰爭能量瞬時迸發,單位時間內的物資消耗量成倍增長,短時間內的動員需求量將極大提高。如海灣戰爭中,美軍55萬人,作戰42天,消耗各類物資3000余萬噸,相當于蘇聯4年衛國戰爭1200萬軍隊消耗物資的6600萬噸的一半。然而和平年代,不可能如此大規模地進行實物儲備,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動員潛力建設,實時精確掌握潛力資源數質量情況,著眼實戰需求合理配置潛力資源,進一步提升快速精確調用潛力資源的能力。潛力資源“數字化”。實時精確掌握潛力資源,是確保戰時快速精確實施動員保障的基礎。必須積極適應信息“數字化”發展趨勢,建立軍地兼容、規范統一的動員潛力數據庫,按照標準化的“潛力核查清單”,采用全量抽取、增量抽取、“網絡爬蟲”等先進的信息采集技術,重點抓好與軍事專業對口的地方特種技術人員、重要戰略資源、大中型企業生產能力等信息數據的采集,全面準確掌握潛力資源的數質量情況。同時,加強動員潛力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拓展其數據存儲、分析、調用等功能,使之兼容“地理信息電子地圖”,以實現潛力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可視化操作,提高潛力資源的配置效率。此外,應注重建立健全潛力數據更新機制,詳細明確軍地各級各部門職責,尤其要打破利益壁壘,避免“數據孤島”,促使潛力數據及時上報,確保動員潛力數據的實時動態更新。潛力儲備“集約化”。充足的動員保障對打贏戰爭至關重要,但動員過度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國家經濟建設和打贏下一場戰爭。對此,必須著眼動員保障的可持續性,大力優化動員儲備結構,走軍民融合的集約化動員道路。既要堅持“藏富于民”,推動潛力儲備由重“實物儲備”向強調“能力儲備”過渡,有效暢通“民參軍”渠道,提高“民轉軍”能力。如建立“商人參戰”機制,遂行從生產、操作到維修的“一條龍”服務,在充分動員民力的同時盡可能節約資源。又要著眼一體化聯合作戰參戰力量多元融合、模塊編組的特點,注重將人員、物資、裝備等潛力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規則和數量編組成標準化的動員模塊,為戰時靈活編組、快速動員奠定基礎。潛力征用“法制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大量的潛力資源將直接掌握在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手里。在此情況下,如果仍沿襲計劃經濟時代依靠行政命令和公民自覺的做法,必然難以實現一體化聯合作戰快速精確調用潛力資源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動員立法,盡快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民用資源征用法規體系,重點解決預征預儲、職責權限、程序方式、補償補助、獎勵懲罰等問題,切實增強潛力征用的針對性和有序性,提高政府、企業和公民參與支持動員工作的積極性,確保戰時能快速精確調用民用資源為戰爭服務。
二、構建快速精確的動員響應體系
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戰場態勢的復雜性和作戰任務的突變性致使動員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動員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然要求我們大力推進作戰動員一體化建設,增強動員的靈活性和應變性,確保動員快速精確響應作戰需求。促進作戰動員整體聯動。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擔負空襲任務的飛機有2/3執行臨時作戰任務,只有1/3按預定作戰計劃行動。對此,美軍將動員納入聯合作戰體系,推進戰場感知、作戰行動和動員保障的整體聯動,以適應“作戰任務的調整引發動員需求的不斷變化”。美軍《聯合動員計劃條令》明確:指揮官和作戰計劃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動員對作戰計劃的影響,保證及時確定和動員所需的資源,并對其有效地保護和使用。對此,我軍也應從國情軍情出發,借鑒美軍有益經驗,將動員要素納入聯合作戰體系,依托信息技術建立作戰與動員無縫鏈接的信息系統,實時共享作戰態勢和動員信息,有效解決以往動員與作戰“兩線分流”的弊端,確保動員指揮與作戰指揮的互通互聯,實現動員行動與作戰行動的同步決策、同步指揮和一體聯動。簡化動員響應程序。為實現一體化聯合作戰快速精確保障的要求,必須改變以往自下而上層層上報需求,自上而下層層部署任務的動員模式,科學設置動員程序,有效提高動員速度和效率。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優勢,盡快構建一體化的動員指揮信息系統,盡量增加平行的單位,減少上下的層次,建立作戰部隊和動員部門之間的直接聯系,并賦予各級作戰部隊和動員部門更多的自主決策權,以減少指揮層級、縮短指揮周期、提高指揮效率。同時,應詳細規范動員響應程序,做到動員秩序清晰、對接條件清楚,防止因職能不清、職責不明而出現需求無人管、相互推諉或處置措施不當等情況,確保動員對接過程的有序性和科學性。創新動員響應方式。當前,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為動員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創新動員響應方式,有效提高動員的靈活性、快速性和精確性。比如,采取“預置動員”方式,在主要戰略方向和戰略區域,有計劃、有組織地預先儲備資源,并明確戰時對接部隊和方式,適時組織動員演練,確保戰時快速精確保障部隊的作戰行動。又如,可借鑒美軍高技術武器系統由軍火公司提供“從工廠到戰場”的技術支持這一模式,擇選一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優質企業,對相關武器裝備和指定部隊實施全過程、一對一的動員保障,從而有效避免動員中間環節過多影響動員信息的快速流轉,確保動員保障快速精確。
三、構建權威高效的動員指揮體系
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作戰要素高度融合、作戰力量整體聯動,局部的失利很可能導致全局的失敗。這必然要求我們突破傳統分領域、分層次、分軍種動員的模式,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動員”觀,建立權威高效的動員指揮體系,實施全維綜合的動員保障。建立集中統一的動員指揮機構。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各辦事機構,是負責動員工作的組織、計劃、議事、協調的專職機構,但由于機構建設相對分散、職能劃分不夠明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致使動員效率大打折扣。對此,可考慮依托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建立起軍地聯合、平戰結合、責權明晰的實體型動員領導指揮機構,實現軍隊職能與地方職能的良性互動,軍事需求與動員保障的無縫銜接。此外,動員作為國家行為,是國家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必須強化政府在動員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各類社會政治經濟組織的動員義務,以此將縱向和橫向各個層面和各類組織都納入動員指揮系統,增強動員的廣度、深度和力度。構建信息化動員指揮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員手段的數字化、網絡化,使得動員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通過“聯合全資產可視化系統”和“全球作戰保障系統”等信息系統,將指揮、控制、通信等要素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動員全過程實施遠程、連續、實時控制,基本實現了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將需要的物資投放到需要的地點,動員效益顯著增強。對此,我軍也應在努力謀求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借鑒美軍動員的先進成果,充分利用射頻識別、北斗定位、衛星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立體扁平、此斷彼連”的動員指揮信息系統,將動員各要素融于一體,實現作戰動員信息的互通、互聯和互操作,從而縮短指揮信息流程、避免信息傳遞錯漏、減少指揮時間消耗,最大限度提高動員指揮效率。理順各動員主體間的指揮關系。當前,由于動員管理權力相對分散,區域動員與行業動員、各行業動員之間相互交織,致使各動員領域的內容和范圍在實際工作中相互交叉重疊。在國家資源有限性與軍事需求擴張性的矛盾下,如果指揮協調不及時、不到位,很容易導致各動員領域互搶資源,造成某一動員領域資源過剩,而另一動員領域資源不足,從而引發“木桶效應”,影響戰時整體動員能力。對此,必須下大力厘清各動員機構指揮關系,明確戰時占有、調用資源的優先秩序和仲裁機構,確保整個動員過程指揮有力、協調順暢,充分發揮國家整體動員能力。此外,戰區主戰,不單是主導作戰力量,也應主導動員保障。應構建以戰區動員指揮中心為小核心,以各級動員指揮機構為大外圍的戰區國防動員指揮協調體系,準確定位戰區動員指揮中心是戰區方向內戰時最高動員指揮機構的辦事機關,賦予其戰時組織指揮動員工作的最高權限,促進動員更好地為作戰服務。四、構建多維立體的動員投送體系一體化聯合作戰,戰場空間多維立體、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兵力兵器的移動速度和規模一定程度上將直接決定作戰的進程和結局。這必然要求我們大力提高動員投送能力,實現作戰力量和保障物資的快速精確投送,以便奪取作戰主動權,形成有利的戰場態勢。立體化投送渠道。一體化聯合作戰打破了傳統的陸、海、空三維空間的界限,必然要求動員投送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種方式相互結合、同步進行。對此,必須按照全軍一體、軍民一體的原則,建立權威統一的動員投送指揮機構,統籌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種投送力量的規劃建設和指揮調度,充分發揮不同投送力量的優長,靈活確定投送方式,使各種投送方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最大限度提高投送效率。同時,要著眼我軍??胀端土α坎蛔愕膶嶋H,重點加大??沾笮蛻鹇赃\輸工具的建設力度,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運載平臺,如大中型運輸機、直升機、補給艦、登陸艦和運輸船,建立以軍隊運力為骨干、國家運力為主體的??胀端腕w系,補齊戰略投送的短板,形成軍地聯合、相互銜接、綜合立體的動員投送網絡。多樣化投送模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動員保障更加快速精確,給動員投送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它同時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資源網絡化,對多樣化投送模式、有效提高動員投送能力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如:通過加強國家間合作,簽訂機場、港口、車站等交通基礎設施,及飛機、艦船、車輛等運載工具共同使用協議,開展“合作式”投送;通過與跨國公司、大型企業簽訂商業合同,采取租用運載工具或購買全套服務的方式,開展“契約式”投送;對國營和民營大中型、特種運載工具進行預征預儲,戰時直接征用或賦予任務,開展“指令式”投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支撐的現代物流業,開展“網約式”投送。同時,應注意到,不同的投送模式各具優缺點,必須因事、因地、因時制宜,科學組合、靈活使用,方能最大限度提高動員投送效能。全球化投送布局。隨著我國國家利益不斷拓展,國際和地區局勢動蕩、恐怖主義、海盜活動、重大自然災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機構、人員和資產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問題凸顯。這就決定未來我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絕不會僅限于領土、領空、領海范圍之內。要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就必須拓寬戰略視野,注重深遠經略,推進國家動員投送布局的全球化。應積極抓住“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等契機,加快海外保障基地、臨時補給點和過境通道建設,為全球化動員投送布局提供戰略支撐。同時,著眼全球范圍內的運載工具,建立一支全球化的預備投送力量,納入國家戰略投送體系,并且有針對性地預置武器裝備平臺和接口,提高軍地兼容度,為戰時就近動員、接力投送、快速保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永強,張復平.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動員研究[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2]徐奎,閆峰.聯合動員計劃條令[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
[3]王崇駿.大數據思維與應用攻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4]鄭明,王紀證.“商人參戰”對我軍戰時后勤保障的啟示[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08(2):40.
作者:唐勝鵬 龍鵬 單位:廣東省湛江軍分區動員處
- 上一篇:微課在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學中研究
- 下一篇:網絡時代下市場營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