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農村信息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10 10:05:32

導語:精準扶貧農村信息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準扶貧農村信息化建設研究

摘要:針對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展開研究,采用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多種方法,以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為切入點,從多個角度分析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并根據現狀找出阻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對農村信息化建設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從農村、政府、信息化宣傳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以期能給十堰政府的精準扶貧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信息化;信息化建設

“精準扶貧”的提出和實施契合了我國現今“三農”問題和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幫助,也充分地彰顯了我國對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經之路,主要是指在農村社會實踐和人類農業生產活動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實現高效的信息資源利用,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過程。湖北省是全國第二批農村信息化建設示范點之一,而十堰位于鄂西北山區腹地,伴隨南水北調水源地建設和“竹房城鎮帶”建設步伐加快,農民對現代信息的需求更加旺盛。十堰所轄范圍內的三區四縣一市大部分屬于國家貧困縣,應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化,并把農村信息化建設當作農民脫貧致富的手段。本文以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為切入點研究,從多個角度分析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在十堰精準扶貧的戰略下,通過調查分析得到的數據,得出結論,探討提升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和對策,以期推進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和提高農村農民生活水平,為十堰市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參考。

1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

1.1信息化現狀調查。采取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鄖陽區的部分農民,調查農村信息化現狀及信息需求。問卷一共分為兩部分,問卷第一部分是針對個人和家庭情況的,設計內容有家庭信息設施擁有情況、使用情況以及信息化設施對其的影響。問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針對填問卷的人的村子信息化建設情況和他們希望村里能夠提供的信息。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8份。對于收集到的數據,使用統計工具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被調查對象的年收入主要分布在5000~20000元之間,年收入3000以下的比較少,基本上是22歲以下被留在家里的孩子,年齡較大一些的老人收入為3000~5000元,年收入20000元以上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家里有養殖牲口的。(2)根據調查表明,現在農村基本上每一戶家里都有電視,手機的擁有量也比較高,固定電話不太方便,現在家有固定電話的已經比較少了,而電腦這樣的奢侈品的擁有量更少,有的家庭有電腦還是因為家里有大學生才購買的,收音機很受老年人的歡迎。(3)調查數據顯示農民家用信息設施主要是用來休閑娛樂的,也有了解新聞和聊天交際的,用來工作或教育的更少,有40%的人家里沒有電腦等信息設施,有一大半的人家里有信息設施,有設施的有一部分不會用,還有一部分不知道應該獲取那些信息,只有少數的人使用設施的過程中沒困難。(4)信息需求方面,農民對于政策法規、農情資訊、醫療保健方面的知識需求比較高,對種養技術、文化知識、生產經營信息的需求也較多,對信息技術的需求明顯沒有其他的多。(5)調查顯示,30%左右的人認為信息對他們的收入和生活影響很大,接近一半的人認為信息對他們的收入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部分人可能對信息沒有充分的了解和使用,很小一部分人認為信息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6)村莊信息化建設方面,少數的村有固定的信息服務場地,一部分的村子正在建設中,有將近一半的村子沒有固定的信息服務場地,說明農村信息化基礎建設較落后。調查對象所在的村里基本上都有電話,電腦的擁有量也挺高,還有一些電腦廣播等信息設施,打印機和投影儀的擁有量較少。1.2信息化建設現狀。1.2.1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十堰市多年前就開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十堰市政府聯合十堰市移動分公司、十堰市聯通分公司、十堰市電信分公司利用先進的接入技術,推進4G寬帶進村入戶,實現無線網絡覆蓋農村,為農村農民的信息傳遞帶來了方便。1.2.2信息資源建設成效顯著。十堰市大力配合國家發展建設,規劃了十堰市信息資源建設,通過多方的努力,十堰市的農業網站基本建成,十堰市依托于“湖北智慧農村網”建立面向農民需求的農業信息查詢平臺和農產品信息交易平臺,為農民提供了各種農民需求的信息。1.2.3農村基層組織信息化管理開始起步。鄖西縣澗池鄉建立“心連心信息服務平臺”,將全鄉居民基礎信息、干部工作信息、黨建信息全部整合上網,建立“一站式”管理平臺,開展網上電子政務、網上電子商務、網上信息服務,極大地提升了農村基層管理和服務效能。1.2.4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數據顯示,十堰農民在淘寶網上開設的農副土特產網店已達300多家。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地處秦巴深山,全村339戶村民,在淘寶網上開辦網店已達60多家,在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全國淘寶村名單中,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正式入選,成為湖北省唯一一個“淘寶村”。2015年7月,淘寶•特色中國•十堰館正式上線。2016年1月,京東•中國特產•十堰館也正式上線。1.2.5農村信息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聯合移動分公司開展的“惠農手機報”業務服務于農民,帶領農民科學種植,給農民提供各種農業信息?!稗r技110”“惠農手機報”在十堰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拓寬了農民的信息獲取渠道。1.2.6十堰集成應用示范區建設完成。2016年1月,通過政府各個部門的協調努力,“十堰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區”建設完成,在湖北省科技廳的驗收工作中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通過驗收,被評為湖北“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優秀示范區,是全省唯一獲得“湖北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優秀示范地區”的市州。

2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2.1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2.1.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十堰市地處山區,農村的建設比較落后,人口居住分散,光纖寬帶進入農村的成本比較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比較低,對電腦等信息載體的需求較低,即使有需要購買的也要求物美價廉。截至2014年10月,全市1857個行政村中仍有492個村未通寬帶,已通光纖寬帶的行政村上網速率低。2013-2015年期間農村農民每百戶擁有電腦的數量基本上沒有改變,電腦的擁有率仍為12%。2.1.2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夠。農村農民大多數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婦女兒童,他們接受的教育不高,對信息的認識不夠深刻,同時對信息使用的能力不大,造成大量的信息浪費。由于教育不高認識的字有限,也造成了有獲取信息的工具卻無從著手不會用的情況。2.1.3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近年來,有關的涉農部門都在發展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但是這些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部門沒有進行統一的安排,各個部門都按照自己的規劃進行建設,互補協調,導致使用了大量的資金,建設的結果卻不理想,存在重復建設導致信息混亂不好查閱。2.1.4城鄉差距較大。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在于使農民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差距。目前城鄉差距沒有得到更本的改善,城鄉之間還存在顯著地差距,有大量的農民不斷的涌進城市,加快了城鎮化建設,同時拖慢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腳步。2.1.5農村信息技術水平低十堰黃龍使用信息技術測控溫度、濕度等,使用信息技術進行灌溉等,但是這只是典型例子,其他大片的區域農業信息技術的使用率基本為零。對于一些農村信息系統的使用基本上也只是一些簡單的文字處理、數據錄入、數據傳輸等,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實際作用沒有得到發揮。2.2問題成因分析。2.2.1區域位置影響。十堰市位處秦巴山區,很多村莊都建立在大山深處,居民的分布比較分散,這些因素的影響會造成信息化建設的困難,不僅建設的時候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要使信號穩定,選擇好的地理位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十堰的地理位置不僅對信息化的建設造成困難,也影響著信息化技術的實施和使用。2.2.2信息使用的成本過高。信息的傳播需要工具,信息化的建設離不開光纖、寬帶、電腦、手機等。對于已經接受手機的農民來說,手機只是用來打電話、發短信的。如果要用手機上網就必須要重新換智能手機、開通上網流量,如果要是用手機就必須要買電腦、開通寬帶,這些都是之前生活中沒有的消費。2.2.3網絡媒介的長期缺席。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大多數都是從電視、報紙、書籍等方面獲取一些必要的信息,對數據庫、信息資源、電腦、手機等方面獲取信息的需求不足,造成信息設備消費需求不足。信息資源的利用缺乏積極性,信息的的傳播渠道產生阻礙,傳播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信息浪費。2.2.4慣性思維排斥。一方面,現在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一輩的人的思想比較傳統,不太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出現在農村人的生活中的時間不長,在農民看來這是一種“新型”的技術,上網只是年輕人和讀書人的技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農民心中網絡,一是沒必要使用,二是使用網絡對安全存在隱患,造成了其對網絡的排斥。2.2.5信息獲取渠道比較單一。農民的信息來源僅限于電視和手機,大多數的農民的手機還沒有上網功能,僅僅是可以打電話而已,這就造成了大多數的信息是來源于電視,電視能告訴農民的信息量有限,并且時間也有一定的限制。2.2.6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空心化現象是城鄉經濟差距下的一個必然現象。出去務工青壯勞動力是農村經濟發展和消費的主力,同時他們也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潛在接受者和使用者,是加速信息化建設的主力,卻因為他們主動或被動的轉移,使全年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困難加大。2.2.7缺乏專業信息人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要有專業的信息化人才進行指導,制約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因素就是沒有專業的技術人才指導農民使用農村信息化設備。農民購買信息化設備是要使用的,沒有人會使用,在遇到問題也沒有人可以及時幫助他們處理問題,就會導致信息設備的浪費,考慮到這些因素農民肯定不愿意購買設備。

3十堰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加大農村信息化投入。3.1.1建立完善的信息政策法規。建立農村信息化服務設施就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沒有相應的法規對農民自身使用信息的權益進行保護,在其受到欺騙時不能給農民討回公道,農民會更加排斥信息的使用,將會阻礙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同時還要對信息化的建設實行統一的標準,使信息更加規范、真實,避免重復采集、重復導致的信息錯亂。3.1.2加大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十堰市應加強農村信息化專業人才培訓,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實施儲備專業的人才。一方面,要在十堰市建立專業的信息化培訓機構,規劃培訓內容以及培訓時間。另一方面,大學生回鄉創業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首要選擇,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鼓勵,出臺了許多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鄉鎮干部以及村干部可以借助這些政策多吸納一些高校畢業生加入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隊伍。3.1.3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信息傳遞的載體,有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民才有固定的信息獲取的地方。政府應該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基礎上再出臺一些優惠或者補貼政策,減少農民購置信息設備和使用信息化設備產生的費用,通過相關政策措施的補助來引導和扶植農民家庭購買農村信息化設備。3.2精準扶貧促進信息化發展。國家大力發展精準扶貧,把其作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一種手段。精準扶貧為農民提供技術、原材料以及資金支持,同時也需要農民對市場和未來的發展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也需要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支持。精準扶貧與農村信息化的服務對象都是農民,精準扶貧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信息化建設助推精準扶貧的實施。3.3以傳統的方式促進信息化建設發展。傳統的信息媒介傳遞,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的方式。如今,網絡、數據庫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十堰市政府可以利用電視和報紙向農民宣傳新的信息傳遞和獲取方式,讓每一個村子利用廣播進行宣傳這些新的方式,讓農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接受這種新的方式。3.4加強政府主導原則。3.4.1提高領導的認識,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政府占據主要作用,只有政府關注的事做起來才有效率。政府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倡導者和主導者,只有政府對于農村信息化建設有了充分的認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足夠的重視,才會對農村信息化建設做出明確的規劃和充分的準備。有了充分的規劃再加上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可以少走許多彎路,更快更有效地完成。3.4.2增強農民意識,提高農民主動性。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對于不熟悉的東西都有一種慣性的抵觸情緒,農民的慣性排斥思想使其對信息化的認識不夠,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強。要想推進農村信息化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的接收者要對信息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梢酝ㄟ^宣傳、宣講、示范等方式給農民展示一些依靠農村信息化所獲得成功的例子,使農民見識到信息化是真的會對農民的生活帶來改變,會使收入增加,從而了解農村信息化化建設的內容、意義。通過體驗的方式讓農民自己感受農村信息化帶來的方便,激發農民的激情,使農民以自主去學習、使用農村信息化工具獲取信息。3.4.3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農村信息化假設是一個綜合的項目,隨著不同的涉農政策的,農村信息化牽扯到各個行業和部門,各個部門之間各自為政造成了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站在一個高點上,充分發揮其指揮作用,對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統一的部署規劃,發揮各個涉農部門的作用,避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和信息錄入混亂等問題,提高信息的使用率。政府在協調各個部門工作建設的同時,對建設的結果實時監控,全面掌握信息化建設進程,及時發現問題并更改。3.4.4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干部的帶動作用。農民對村干部比較熟知,也比較信任村干部,因此村干部帶動農民參與到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比較容易的。村干部自覺學習使用信息參與到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去,再從農民的需求出發引導農民接觸信息化,從而使農民自己能夠主動地獲取和分辨自己想要的信息。3.5“三網融合”統籌城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三網融合”是電視網、電話網、計算機網三網合一?!叭W融合”可以整合城鄉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僅可以給網民上網帶來方便,同時可以減小農民負擔,使更多的農民能夠使用網絡。政府應在確保“三網融合”安全的前提下,加入資金投入力度,引導電信運營商積極參與農村“三網融合”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作者:薛騰 李保林 楊麗華 魏敏 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5).

2李旭東,董成雙.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4).

3周源.淺析黃岡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15(27).

4李瑩.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以大理州劍川縣為典型[J].農業科技通訊,2015(8).

5路輝,劉偉.“互聯網+”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