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原因分析

時間:2022-11-29 10:29:55

導語: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原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原因分析

【內容摘要】伴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越來越依賴于信息網絡,互聯網行業的信息技術建設方面也因此得到了大力發展。我國大部分重點院校、中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等設備也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普及配備完全,且已經充分地應用到了校園管理以及學生學習當中去。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云:校園建設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管理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大院校普及開來,而高職院校的重實踐性則在引入和運用云計算方面具備充足的先天條件,因此高職院校時常將專業融入到校園管理中去,有相關互聯網技術建設的經驗。本文將對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的背景

信息技術發展環境下,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如校園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對云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以及管理部門對此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使得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云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校園網絡云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以及發展路徑,通過加大對網絡云建設的資金投入以及與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相整合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高職院校發展所面臨的難題。網絡云就是云時代互聯網技術、整合、與應用的總稱。這一網絡服務體系由云計算、云引擎、云服務、云搜索、云閱讀等程序構成,逐步應用到互聯網社會的生產生活、研究學習中去。關于校園網絡云建設,我國早在1年就提出了相關政策。而在后續的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雖然校園網的出現為學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為師生提供了在網絡平臺上溝通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問題討論區、學習資源以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欄目,有效提升了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效率,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校園網的建設是基于龐大的資金鏈、眾多的服務器以及強大的運營力量基礎上的。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排課以及學生選課等操作都需要龐大的服務器作為支撐,整個校園網系統需要滿足包括師生在內的大量用戶使用,同時為了系統運行安全,需要定期對服務器進行運營維護,此類舉措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傳統校園網建設往往只為自身院校服務,與其他院校的資源共享效果較差,無法滿足校園網運行的要求。因此,校園網絡云建設應運而生。眾多高校都積極學習教育政策,近年來一直發展校園網絡建設,利用這一網絡服務體系輔助學校管理以及學生學習。

二、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的原因

(一)響應國家新型教育政策。國家鼓勵各大高校開展互聯網式教學,眾多高校以及高職院校大都積極響應這一政策,發展校園網絡云建設。校園與網絡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利用信息化教學,共同推進學生素質教育。

(二)云計算更加高效便捷。網絡云是一種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具有動態可擴展、按需部署、靈活性高、可靠性高、性價比高等優勢特點。云計算具備豐富的虛擬化資源以及可動態升級的一系列資源組件,可以為高職院校的技術研發以及各類開發提供可實效化的研發平臺,整合高職院校中不同的服務器與資源,為計算機的操作提供高效便捷的云計算平臺。校園網絡云平臺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快速配備計算能力及資源,比較適合教師和學生操作使用。云計算具備超強的兼容能力,對高職院校中各部門的服務器以及儲存資源可以進行有機整合,有效減少高職院校的資金支出,提高運營效率,正是由于這個特性,學??梢怨澥≡盒5目蒲薪涃M留作學習研究,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例如將普通的校園網絡和網絡云進行對比。使用校園網,當主控機出現故障時,就會造成校園網絡不穩定的情況,在校內的聯網用戶都會受到影響,還會導致主系統存儲資料出現丟失,極其影響網絡辦公效率。使用校園網絡云,個人的設備出現故障并不會影響主系統,還可以通過其他備份找回自己的重要資料,同時由于網絡云的強大延展性,網絡也較為穩定,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和辦公效率,還可以通過云平臺的資源共享學習其他人的學習和教學方法。

(三)高職院校對于新事物、新技術接受程度更高。基于高職院校的教學觀念來看,相較于其他高校,高職院校對于新事物、新技術的敏感度和接受度更高。高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更加側重于技能學習,校園網絡云的建設能夠為學生實踐性操作學習提供更大的便利,也有利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實踐科研工作。例如某個機電職業學院,在智能技術出現時,便在原機械工程學院的基礎上又建設了智能工程學院,開設了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數控技術應用等新型智能制造專業。相對于高校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高職院校更加敢于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術,更加側重于職業技能的知識創新,因此高職院校更加需要利用校園網絡云系統去推動他們的技術研究。所以高職院校極其重視校園網絡云,并且積極開展校園網絡云建設。

三、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的具體結構組成

云計算平臺的體系結構由用戶界面、服務目錄、管理系統、部署工具、監控和服務器集群組成。信息化建設主要需要負責全校、院系部處信息系統的建設以及教學研究所需的高運算系統等。云計算平臺的服務類型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服務器是支持網絡運行的關鍵設備,校園網絡一般把Web服務器、FTP服務器等集中于一臺服務器進行運作。同理,校園網絡云則是將作為基礎設施的服務器和存儲系統虛擬化,提供給用戶使用,這便是“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服務類別。校園網絡云的公共運行平臺無需用戶自己搭建,只需要用戶向管理中心申請提出自己所需要的虛擬服務即可,這就是云計算通過平臺提供服務的形式。學生在校內一般多利用這三種方式進行學習和科研實踐。

四、高職院校校園網絡云建設的影響成果

(一)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實現了校園之間資源共享。諸多院??梢月摵仙套h后共同建立和維護一個云平臺。由于云計算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各大院校之間可以無障礙地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各學??梢酝ㄟ^云計算將各種學習資源集合成一份保存到云計算存儲中心,將各種錄音、視頻、課件等優秀教案分享到校園網絡云平臺,促進各學校之間的知識交流與融合。共同維護一個校園網絡云平臺不僅節省了網絡維護成本,還對各校師生之間的知識氛圍起到了促進作用;避免了教育資源的匱乏,大大彌補了高職院校中優秀師源不足的情況,為學生實踐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兩所教授專業差不多相同的高職學校選擇合作建立一個校園網絡云,就是促成一場互利共贏的良性合作。兩所學校都是高職院校中教學質量排名靠前的學校,且專業類別基本相似,如果共同使用一個校園網絡云平臺,就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互相交流,兩者取長補短、相輔相成,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學術探討氛圍,長此以往,有利于促進兩所學校形成兼容并濟的教學氛圍。同時兩所學校共同維護網絡云平臺可以節省學校經費,將資金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去,形成良性循環。

(二)采用服務器集群法,虛擬化提高系統安全性。原本傳統的服務器是單一運行的,如果出現故障或者遭遇病毒就有可能造成儲存資源的損害或丟失,電腦出現宕機甚至導致校園網絡不能正常運行,這會造成極大損失。存儲和服務器是云計算的核心,普通網絡系統經常會因為服務器故障而造成硬件損壞,損失存儲數據。因此云計算更加注重對于數據信息的保護,并且強化對云系統中數據資源的安全保護程序。因此云計算采用了服務器集群的方法,它是由多臺服務器構成的,單機故障并不會對主服務器內部儲存的重要數據文件造成影響。其中一臺服務器如果出現故障不會導致其他服務器損毀文件造成損失,其他服務器可以立即將該損壞服務器中的數據接收并且轉存,繼續正常運作。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能夠放心存儲重要文件,利于網絡校園管理的正常運作。

(三)客戶端設備需求低,功能強大使用方便。云計算對于用戶的設備要求低,用戶只需要利用一臺能夠聯網的機器就可以使用網絡云,對于沒有電腦等設備的在校大學生比較友好。而且云計算功能強大,使用方法簡單快捷,比較適合學生學習使用。例如參與某些電腦不便攜帶的場合,需要辦公或者查閱、制作學習課件時,可以通過校園網絡云平臺利用手機、平板等設備去完成一些原本需要電腦才能操作完成的課程任務、操作性作業等。高職院校技能操作實踐較多,在上技能實踐課時便可以通過云計算使用簡單的設備去記錄學習資料。

(四)提倡利用校園網絡云辦公,無紙張辦公低碳環保。校園網絡云具備很全面的辦公系統。隨著校園網絡云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大多數院校開始采取無紙張辦公的措施。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云平臺簽到,可以利用網絡云平臺繪制辦公表格、存儲學生的學籍文檔、重要教學研究資料等。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已在充分利用本校的校園云平臺進行辦公服務。例如課堂不用紙質名單點名簽到,而是選擇了利用平臺進行網絡簽到;教師在給學生錄入學籍等資料時也是選擇了利用云平臺進行表格記錄,在云端直接保存到學校的資料管理系統。校園網絡云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辦公效率同時還間接地減少了紙張的使用和浪費,積極響應了校園的低碳環保行動。

五、結語

云計算的應用屬于時展的必然趨勢。應國家教育政策的需求,開發出了教育云。校園網絡云是教育云的一種,這屬于將教育做到信息化,是互聯網技術在教育界的發展與進步。相較于校園網絡,校園網絡云有了更加安全強大快捷的功能,更加適合在廣大院校之間推廣應用,促進教學資源之間的互通有無以及不同院校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在互聯網行業濺出了巨大的漣漪,這一網絡技術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有益的、具有可觀的發展前景的。相信,在將來人們對于信息技術的不斷探索中,還能夠開發出更好的有利于建設教育行業的信息化教育平臺,成為學校教育的助力。

【參考文獻】

[1]成果.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云資源利用研究[J].信息化建設,6,1

[2]李亞波,遲楊.基于銳捷技術的醫學院校云網絡解決方案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31:

[3]李先毅,高山,劉柱,等.建設校園云數據中心為高校信息化夯實基礎[A].第十四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C].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江蘇省教育廳,4

作者:徐聶 汪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