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18 11:00:28

導語: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論文

一、案例概述

中國海洋大學檔案館原網站是基于業內某公司的免費平臺進行設計制作的,于2012年上線運行,諸多方面已不能滿足檔案館業務需要,急需進行改版。2018年,檔案館運用網站設計制作新技術對原檔案館網站升級建設,將檔案館網站納入學校站群系統。1.原網站已運行五年,平臺開發公司后期技術支持薄弱,疏于對開發平臺進行技術維護更新,導致網站某些性能已滿足不了業務需要,網站可靠性及安全性有待加強。原網站獨立運行,服務器托管于網絡與信息中心,且服務器已使用多年,器件老化導致服務器頻出故障,致使檔案館網站時常無法登錄。而安全方面則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人員未能及時修補漏洞、升級殺毒軟件、設置防火墻,網站極有可能處于裸機運行狀態,易受黑客及病毒攻擊。2.設計風格、框架結構方面特色有待加強。原網站以白色為主體色,標準色超三色,整體設計風格未能與時俱進突顯我校海洋方面厚重文化底蘊、檔案館館藏特色。主頁尺寸過短過窄,各欄目間過于緊湊,訪問者經常誤點擊到相鄰欄目[1],且容易引起視覺疲勞[2],給信息獲取造成不便。3.原網站信息資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原網站網頁內容主要用文字、圖片描述,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網站上鮮有體現,館藏資源中已數字化的可開放的檔案資源、特色檔案內容在網站上展示不多。應深入挖掘學校館藏檔案資源,進行二次開發與編研,形成專題檔案、科研檔案、名人檔案等匯編成果,將可開放的成果上傳到網站,同時加大實物檔案、照片檔案的動態展示效果,不斷提升網站的文化性。4.原網站交流互動功能有待完善。檔案館聯系方式等信息設置于主頁下方,且字號很小,在濃重的背景色下不明顯。隨著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應打破傳統的單向輸出方式,通過設置檔案工作論壇、檔案館信箱、微信公眾號、檔案館APP[1]等多種方式,傾聽訪問者意見、建議,從而為檔案館網站注入新的活力,使網站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網站改版建設的實踐

1.創新做法。(1)選用安全的開發平臺,將檔案館網站納入到中國海洋大學站群系統中,實現檔案館網站全托管,增強安全防護能力[3]。我校站群系統選用蘇迪個性化信息門戶平臺,此平臺基于JAVA技術,采用B/S結構,提供XML標準,具有良好的跨平臺、跨網段性能,具有支持web方式遠程管理站點、全面的文檔管理功能。站群系統建設平臺支持虛擬機、熱備部署、文件夾及多級目錄文件的篡改保護,具備監控、報警、跟蹤、自動恢復等功能。站群系統通過了教育部三級等級保護測評,我校在校園網核心系統外建設了網站監控系統、數據防火墻、出口防火墻、堡壘機、漏洞檢測、日志審計系統等安全保障體系,且有7×24小時專人值班,執行安全事件零上報機制,檔案館網站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站群系統中的網站具有統一的接口和標準,為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與校內相關部門網站、系統的對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另外,蘇迪公司技術人員不間斷地對開發平臺進行技術升級,為檔案館網站的再升級建設提供了切實的保障。(2)配色、排版、架構方面,能做到合理搭配,呈現最佳展示效果。作為中國海洋大學檔案館網站,應突顯我校特色及發展成果,展示我校在海洋文化方面厚重的底蘊。配色方面,新網站主體色定義為海洋藍,標準色控制在三色以內[4],以海洋生物為背景,漸近色打底,以卷軸為邊框,仿佛打開一幅海洋世界的美妙畫卷,整體風格和諧美觀,學校海洋特色及走向深藍的戰略定位得以突顯。從排版架構來講,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主頁適當拉長,各欄目間距設置得體、恰當,結構清晰明確,不再給人以過分緊湊、緊張感。增加了大圖切換功能,將館內重要活動、老照片、校園建筑等圖片進行切換放映,更易獲得瀏覽者的好感。(3)創設特色欄目,突出本校及檔案館館藏資源特色,傳承學校文化、沉淀學校歷史精華[5]。新網站保留了以下欄目:基本概況、服務指南、信息查詢、法律法規、業務指導、新聞公告等欄目,增加了校史人物、校園建筑、老照片等功能欄,上傳了本校校史上眾多有影響力的人物照片及簡介、校園經典特色建筑照片及介紹、有影響力的老照片,實現圖片滾動播放,營造良好的視覺效果,且突出了本校及館藏特色。增設視頻點播欄目,深度鏈接到校內新聞中心相關的播放頁面,播放有教育及紀念意義的校內宣傳片,提高網站趣味性的同時,實現了校內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力度。設置檔案征集等欄目,對相關檔案例如人物檔案進行征集,可完善館內人物檔案專項建設,為學校百年校史建設積累一定的資源。增設檔案展覽欄目,在網站上展示可開放的檔案資源,提高檔案文化影響力。(4)加大信息資源整合力度。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的基礎和核心是檔案信息資源建設[6]。網站設計時應注重與檔案信息化相結合。將數字校史館圖標設置于主頁右側醒目位置,我校數字校史館采用Unity3D技術、三維建模等手段,對實體展館進行仿真,結合圖片、FLASH、視頻等方式動態展現校史館展廳內容。點擊數字校史館圖片即可動態播放學校95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隨著檔案數字化進程加快,特增設了檔案展覽欄目,展示館內可開放的檔案資源。將全新改版的檔案管理系統展示于主頁右側,為校內兼職檔案員歸檔及信息查詢提供便捷通道,且預留一項欄目位置,為網站日后的升級、擴展提供方便。友情鏈接欄目鏈接到國家、地方檔案局、藝術館、博物館等網站,為訪問者瀏覽提供方便。(5)注重提升網站的交流互動功能。將聯系我們設置于顯要位置,建立交流郵箱并留有電話,接收訪問者郵件及電話咨詢與建議,配備專人對郵箱及電話相關問題進行回復。開發了中國海洋大學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為檔案工作者、愛好者提供了學術交流、信息共享的渠道。設置常見問題主題欄,將常見問題及解答顯示出來,且缺省顯示為檔案查詢電話,為查檔者提供醒目的提示和幫助。網站將逐步做到對用戶進行信息的定制和跟蹤[7],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訪問體驗。2.實施過程。明確新版檔案館網站建設方向及定位,保障定位精確,目標準確。精心制定新網站組織架構,保證總體框架結構規范、布局合理[8],突出新網站的創新性、易用性。確定新增或刪減哪些一級欄目,確定目錄樹,盡量將目錄層次控制在三層以內[4],以減少軟件Bug,保障網頁瀏覽速度及適用性。配色方面,主體色應予以明確,基于實際需求制定最佳配色方案,營造良好視覺效果。選用特色圖片、版式設計網站主頁,并按組織架構方案建設各級目錄。同時,制定原網站內容遷移方案,建立新、原網站相應欄目對應關系,進入后臺對原網站數據進行抓取、遷移。之后,檢查遷移過程有無對應關系錯亂等情況,于新網站中不斷豐富、上傳相應欄目內容。對新建設的網站進行測試,測試期間新、原網站同時運行,新網站主頁上設置[回到舊版]鏈接,點擊可回到舊版。測試通過后,新網站可上線,注意做好權限管理、信息審核管理、數據備份、容災恢復等工作。3.對比分析。新網站安全性、擴展性得到很大保障;從檔案館網站建設方向及定位方向來說,新網站定位更精確、目標更準確;配色、排版、架構方面,更加貼近訪問者的閱讀習慣;創設了多個特色欄目,增加了照片、多媒體等展示方式,可以極大地豐富網站歷史特色,“有聲有色”突顯學校文化底蘊及館藏特點;信息資源整合力度較之前得以大幅提升,能夠較好地體現我校檔案信息化建設進程;站內的互動交流建設較之前更加完善,增設多種互動交流渠道,接收意見、建議從而推動學校檔案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三、效果及影響

檔案館網站作為信息化建設成果的展示平臺和網絡信息的查詢平臺。檔案館網站建設作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國家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不斷改進、更新檔案館網站是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和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檔案館網站的改版建設實現了數據資源共享,有利于打造校園內全時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9]。通過檔案法規、業務指導、服務指南、常見問題解答、聯系我們等欄目的設置,體現了我校檔案館以用戶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檔案服務為目的的工作思路。訪問者通過瀏覽網站即可輕松找到所需信息,開通了遠程代辦郵寄業務,外地校友不再需要花費時間、精力返回學校查檔案,只需網上提交相關信息即可收到館內郵寄的檔案,本著“讓校友少跑路”的原則,切實為校友提供諸多貼心、便利的服務。通過與數字檔案管理平臺的鏈接,為專職檔案員查詢、管理數據及兼職檔案員在線歸檔、移交檔案提供便捷的登錄通道。通過設置“校史人物”“校園建筑”“老照片”“數字校史館”“視頻點播”等欄目,以校史為主線,運用多媒體展示方式,充分展示了學校曲折奮進的發展歷程,為用戶提供了更加立體豐富的檔案信息,宣傳了校史文化,提高了校園文化影響力。通過對網站欄目訪問量的統計,可以適時調整網站上傳內容比例,增大點擊量多且可開放內容的上傳量,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瀏覽需求,向社會充分展示我校檔案蘊涵的文化能量,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文化形象。檔案館網站的改版建設更好地發揮了網站的宣傳功能、公共服務功能、交流互動功能、檢索功能,暢通了信息交互渠道,強化了人們對檔案資源的保護意識,增強了檔案工作影響力,在守護高校記憶、傳承大學文化、服務高校主體工作方面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珊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