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1-25 08:38:06
導語: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管理模式與實際擴招人數不相匹配,研究生學風現狀不容樂觀。學風的內涵包括辦學過程中教師的治學精神、教學風范和工作態度,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精神面貌,班級學習風氣、院系學術氣氛、學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培養目標的差異也就決定著研究生學風建設不同于本科生學風建設,研究生學風建設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關鍵,也是保證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建議和對策
一、引言
高校碩士研究生近十年錄取人數從2003年的79.7萬激增到2013年的176萬,增長率高達121%,錄取人數也凈增31.9萬。然而,在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皆雙雙走高的情況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管理模式卻與實際擴招人數不相匹配,研究生學風現狀不容樂觀。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對研究生學風培養以及教學改革都有明確的發展計劃。其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堅決反對不良學風,有效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求真務實的學術氛圍。為此,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開展高校學風建設專項教育和治理行動。學風的內涵包括辦學過程中教師的治學精神、教學風范和工作態度,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精神面貌,班級學習風氣、院系學術氣氛、學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呂明,2009)。相較于本科生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目標的差異也就決定著研究生學風建設不同于本科生學風建設,研究生學風建設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關鍵,也是保證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研究生學風建設模式很多方面都是沿用本科生的學風建設模式,在此背景之下,對于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模式創新和治理運用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上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問題。第一,當前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對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采取問卷調查以及訪談方式統計、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究不同高校、不同學科之間在學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矛盾同一性與特殊性。第二,從宏觀的國家背景環境,中觀的校園平臺、院系和學術梯隊文化建設以及微觀的研究生個人成才目標這三個層次與角度來研究影響當前研究生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以此來構建研究生學風建設的理論框架,研究學風建設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的內在邏輯。第三,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與方式的不同,將研究生學風建設區分成科學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兩大類,進一步細化針對不同培養目標下研究生學風建設的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我國學者對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問題主要從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意義和價值、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的現狀以及優化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措施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學風,是一個大學發展的內在源泉和內在動力,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學校的真正靈魂和生命線。沒有一流的學風,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學(郝貴生,2013)。加強學風建設,是大學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韓延明,2006)。建設優良學風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推動力(金文斌,2013)。目前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傾向,具體表現為:(1)學術誠信缺失,抄襲剽竊現象時有發生;(2)研究生嚴謹求實、勤學慎思的精神不足,低水平重復研究與學術泡沫化現象普遍存在;(3)一些研究生紀律松弛、疏于學業,學習沒有明確目標,在紛繁的競爭中滋長了妒忌和消極應對心態等;(4)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實踐能力不強,眼高手低現象普遍存在;(5)學術浮躁,急于求成心態普遍存在。這與學生缺乏積極向上的思想狀態、缺乏正確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缺乏求真務實及崇尚科學的求學精神、沒有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個性化的成才指導密切相關。關于研究生學風建設的研究呈現出覆蓋面廣、內容全面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幾個視角分析:(1)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學生是學風建設的主體,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參與性非常重要,已有的研究已經深入學生心理、態度、價值觀層面,并進行了模式探討(劉亞琴等,2009)??梢蚤_展宣傳教育,提高研究生對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思想認識(曹國永,2013)。(2)從轉變教師的學風抓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學風不改變,學生的學風轉變就無從談起。我國大學教師的學術倫理水平整體上偏低,有相當比例的大學教師的學術價值觀基本上處于一種模糊或錯位的狀態,這可以說是目前一些大學頻發學術不端事件、學術創新力不足的深層原因(羅志敏,2011)?,F有研究認為教師應該從師德師風、個人修養及專業認知角度,輔導員應該從思想態度、班級管理等角度進行學風管理(黃毅軍,2009)。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創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通過構建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加強輔導員微博建設、關注特殊學生群體的學風引導、突出輔導員微博與校園文化的聯動、加強校園與校際微博群聯動機制建設、建立評估與激勵機制等促進高校學風的穩步發展(姜琨,2012)。(3)加大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監督管理。秦韶華(2008)認為從學校管理入手,從強化外在動力系統向內在動力系統的轉化、德育工作強化內在學習動力系統、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三方面入手,提高學風建設成效。(4)余會春(2010)提出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進行學風建設。大學學風的文化要素主要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構成的。學風文化屬性的增強是通過大學精神文化的激活、制度文化的推行和行為文化的實踐而實現的,這三者的內在聯系共同推動著優良學風的建設(鐘凱雄,2013)。(5)秦韶華(2012)認為矩陣式組織結構具有目標單一、功能綜合、高效扁平的優點,學風建設可大膽嘗試采用項目矩陣式組織結構,完善規章制度,劃分職責權限,以提高組織管理水平。(6)趙洪章(2011)提出加強對獎勵機制的研究并與時俱進地予以創新,對營造良好環境、提高教育和管理實效很有意義。(7)著力推進特色公寓文化建設。隨著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和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把公寓文化視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拓展與延伸來建設,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強化高校公寓管理特有的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公寓管理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強學風建設的必然要求(黃軍偉,2011)。白春玲等(2010)認為宿舍是學風建設的重要環節。寢室的學習風氣對于成員學習行為具有引導、激勵和示范作用(瞿明勇,2010)。
三、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治理研究的建議和對策
針對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風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等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區分科學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兩大類,將研究生學風建設更加精準化,這樣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與現實性。其次,從宏觀、中觀以及微觀三個層次與角度來對研究生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影響研究生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進行理論上的邏輯演繹。研究更加突出從實際出發、從現狀入手、從宏觀與微觀相互作用的角度著眼,更加全面、精準、規范地對研究生學風建設進行研究與分析。具體見下表。具。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況,向學生介紹數學與各專業結合的一些研究實例,開闊學生的視野。作為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的任課教師人數眾多,這些教師雖然大方向都是數學專業出身,但是所學習和研究的方向各有不同,有的具有金融背景,有的具有信息背景,有的則具有工科背景,每個教師都有自己較熟悉的專業方向。如果能夠實現對某專業熟悉的教師教這一專業的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更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的發展。以往的排課方法都是按教師的姓氏字母排序和學生的學院專業隨機配對。這一方法造成了教師和學生的專業不匹配,教師往往不了解所教學生的專業發展情況,無法進行專業引導。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教學資源配置方法,就要充分了解教師的專業背景和教師希望教授某一專業學生的訴求,在排課時實現任課教師的專業背景與所教學生專業的合理配對,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增加對學生的專業引導。
四、結束語
本文針對如何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增強專業導向這一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其一,將高等數學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有機結合,在講解高等數學知識點時,要和學生將要學到的專業課程建立聯系;其二,通過學術講座展示高等數學在專業領域里的現實應用,使學生真正感覺到高等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其三,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在對公共基礎課排課時,要調研、了解所有教師的專業背景和訴求,使教師的專業背景和所教學生的專業合理配對,充分發揮專業引導的功能。
作者:楊航 蔡建國 單位:湖南大學
[注釋]
[1]豐雪,李波,張闞.農業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數學改革[J].大學教育,2013(16).
[2]李曉偉,張棟峰.高等數學在電力工科專業中的基礎性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2).
[3]劉愛國,方一平.高等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大學數學,2003(3).
[4]程中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數學分層次教學體系探究[J].大學教育,2014(2).
[5]張振祺.以專業需求為導向的高等數學分層教學[J].榆林學院學報,2013(2).
- 上一篇:高校教學建設及改革途徑
- 下一篇:信息化建設中網絡信息安全對策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