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對策分析

時間:2022-09-27 08:13:24

導語: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對策分析

一、民辦高校學風建設環境分析

(一)社會大環境。社會的發展對學校學風有一定的影響,社會環境影響著學校環境,學校環境其實也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這兩者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影響著學風的建立。學校擴招,雖然讓學校規模增大,但是學生的就業問題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學校學風建設環境。學院的發展與學校學風有著直接關系,學校校風建設直接推動著學風的發展。學校在發展學風建設時要起到主動和帶頭的作用,對于研究對象的處理要有合適、合理的尺度,建設和發展現代學風制度是有章可循的,做到有章可循的首要條件就是對相關規定的制定和實施。(三)學生自身對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影響。作為學風建設的對象,在校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在學風建設中,要對學校的正確引導做出合適合理的判斷,這對學校的學風建設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大學建設中良好的學風歸根到底還是要通過學生自身提高對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四)家庭環境對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影響。家庭環境也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忽視了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家庭中的親情淡化,孩子在學習生活上的困惑得不到來自家庭的關心,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蔓延到學習上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出現偏差。

二、對策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的對策建議。1.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當今社會,信息傳播日益便捷,個人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作為大學生也更易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想的影響。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出人頭地,獲得金錢與權力,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僅僅在于找一份好的工作。要加強學風建設,就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2.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可以大大影響一個高校的學風建設。然而對大學生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終歸有限,主要還是依靠自身的自制力。同學之間也應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環境和氛圍改善了,大學生才能從本質上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促進作用。大學生是一個學校立足之本,只有學生的學習態度改善了,愿意去主動學習,該校的學風建設才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二)學校方面的對策建議。1.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高校進行學生學風建設的主要承載體,加強學風建設,一定要創設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首先,高校應從教學入手,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增強師資力量,進行多元化教學,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其次,學校應該注重校園的文化建設。將學校精神融入校園文化當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培養,更應當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培養。2.加強高校管理制度建設。對于高等院校來說,要基于制度文化來確定自身的學風建設目標。對于全體院校人員,包括中高層管理和基層教職工等都要明確自身的建設目標,來配合推進整個學校的學風建設工作。我們知道,良好的學風和學校的教育理念、綜合素質水平直接相連。如果一個高校不重視自身學風的建設,墨守成規,那么便無益于學校良好校園文化的培養,也不會養成優良的學風。而在全校學風的建設過程中,輔導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家庭方面的對策建議。1.加強家庭基礎教育。家庭對于個人的影響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經濟關系、情感關系等為基礎緊密聯系起來的,這些關系貫穿個人生命的始終,具有長期性、持久性的特點,這也決定了在學風建設中家庭所扮演的最基礎、最獨立的角色。2.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形成和諧的家庭關系,這樣不但能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還能促進學生和家長的溝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獲得來自家庭的心理和物質支持。(四)社會方面的對策建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高校與社會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眾多高校開始推行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助推下,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轉變為市場效益,其帶來的經濟利益也直觀地體現了知識文化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能有了更強的求知欲,特別是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良好學風的養成。每個人都身處社會的大環境中,時刻接受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信息,并受到其影響,大學生也不例外。

總之,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基石,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大力發展教育,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通過全方位的努力創造優良的學風,對于社會文化氛圍我們要加以引導,逐步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要堅決抵制“讀書無用”等不良思想的侵襲,使全社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作者:郭依順 單位:西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