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新媒體環境下學風建設思考

時間:2022-11-14 04:20:46

導語:手機新媒體環境下學風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機新媒體環境下學風建設思考

1手機媒體簡介

智能手機是手機新媒體的主要載體,是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主要通過圖文和聲像等多種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遞與傳播。手機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具有自身特有的優勢和便利———輕巧便捷,跨越時空界限,信息傳播快速及時,內容豐富,功能多元,隱秘性強。手機新媒體每天有海量的信息,以“多對多”的交互模式,實現了交流“面對面”,互動效果好。各種網絡軟件的應用平臺,也讓每個人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較大地提升了個人的主體地位。

2手機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風建設現實困境

據調查,目前高校大學生至少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他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主動挖掘智能手機功能和充分使用智能手機等方面,可謂社會的“領軍人物”。成功贏得高考的他們,沒有經歷任何過渡期,沒有絲毫的緩沖就到了“自由自在的王國”,在這里他們遇到了智能手機這個“紅顏知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校園里隨處可見“低頭族”,就連課堂上也不例外,手機的吸引力遠遠大于教師和書本的魅力,智能手機的使用,給高校學風建設帶了巨大的挑戰。2.1缺乏思想引領,人生規劃模糊。大學生實現人生第一大高考夢想進入大學后,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人生缺乏思考和規劃,也沒有有效的思想引領,漫無目的的狀態導致他們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紀律松懈,作風散漫,甚至存在厭學和逆反情緒。2.2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我管控。力差有些學生自律意識差,“人在課堂心在機”,上課不能集中精力聽課,總是不由自主去摸手機,要么玩游戲,要么追劇,要么手機上網閑聊打發時間。他們正常的課堂、自習甚至休息時間都被新媒體手機所占用,學習的效果受到嚴重影響。2.3缺乏好的學習習慣,誠信意識不強。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大學學習方法,不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鞏固、深化教學內容和擴大知識面,甚至消極被動應付學習,抄襲作業,百度答案,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交友、娛樂、休息等各種關系,沉迷于手機新媒體帶來的虛幻的精神享受,嚴重影響了學業成績。

3淮海工學院學風品牌項目———慎勤班簡介

為了積極應對手機新媒體對學風建設的影響,近年來,淮海工學院高度重視學風建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總結特點規律,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手機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方法路子。全校體師生群策群力,想辦法,出點子,學校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學風建設方面的規章制度,涌現了一批學風建設的創新成果。其中,淮海工學院學風建設的品牌項目——慎勤班,經過三年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3.1慎勤班名字的由來?!吧髑诎唷钡娜∶麃碜浴对鴩奚硎ā?,其主要內容包括:起床要早、讀書要專一、說話謹慎、保持身體健康、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月都能復習知識、習練書法等。慎勤班的名字由此而來,希望參加慎勤班的學生能慎言慎行,專心、用心讀書。3.2創建慎勤班的目的。慎勤班是學生精英集中營,是學校一面鮮亮的旗幟,是學習標桿,是學校學風建設特色平臺,是學生學習的領頭羊,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建立淮海工學院學生人才庫,即學生精英集結營,讓慎勤班在推動全校學風建設中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帶動全校其他班級和同學樹立目標,以更強的動力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以此促進學風建設全面提升。3.3慎勤班的成員構成。由個人自主申請加入慎勤班,優先考慮申請者是國家級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校級以上學科競賽獲得者,或有英語、數學、專業等學科特長者,或具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強、喜歡發明創造者;沒有任何特長的學生,只要樂觀上進、自律意識強、態度認真、求知若渴者,均可加入慎勤班。3.4慎勤班運作模式。慎勤班在低年級學員中實行早晚自習制度,按30個人建一個小班嚴格進行考勤和考核,共同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所有成員按照個人科目特長和興趣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一起學習研討,分組發起、組織并參與學術講座和各類學科沙龍活動;高年級同學不用強制上早晚自習,有沙龍活動和學術講座等活動來參加即可。所有慎勤學員隨時可以在QQ群溝通、交流與探討,攜手共進。學校大力支持并鼓勵慎勤學員參加英語、數學和計算機等基礎科目的競賽和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專業學科的創新實踐競賽和發明創造等,從各個方面營造優良的學風環境。3.5慎勤班取得的成效。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慎勤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慎勤學員獎學金獲得率高,學員文化課平均成績高,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高,學科競賽參與及獲獎率高,科技創新活動參與及獲獎率高,實驗創新課題和數量多且質量高,最明顯的就是學生考研數量多,不少慎勤學員得益于慎勤班養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考取211和985高校的碩士研究生,也有的慎勤學員順利考取了省選調生和公務員,慎勤班總體就業能力強,就業質量高。3.6“慎勤班”存在的不足。當然,由于“慎勤班”是學風建設的一個嘗試和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如在激發慎勤學員自主學習意識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興趣小組和沙龍活動的學術水平和科技活動的頻率和檔次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慎勤班單獨成班進行學習和考核,這些學生參加自己班級的自習和活動相對較少,對慎勤學員所在的原始班級良好班風的形成及學風氛圍的營造也有一定的影響。

4慎勤班”對高校加強學風建設帶來的啟示及建議

4.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抓好學風建設的基礎?!吧髑诎唷钡慕⒅?,就要把思想政治引領放在首位,確保每一個成員都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品德修養。只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才能抵御負能量的影響,才能成為堅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議高校要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要引導學生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敢于有夢;要鼓勵學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創新創造,營造氛圍,勇于追夢;要激勵學生銳意進取,艱苦奮斗,不懈努力,勤于圓夢。高校要積極搭建“慎勤班”這樣的學風建設平臺,抓龍頭,促中間,帶動其他,營造濃厚的學風氛圍。4.2樹立先進的工作理念是抓好學風建設的前提。先進的工作理念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新媒體的出現,不僅僅給高校學風建設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為加強學風建設帶來了機遇,我們必須把工作理念、思維方式要和新媒體時代的特點規律聯系起來。建議高校要進一步轉變思想,學會用大數據思維、新媒體手段去抓學風建設,要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和服務學生的意識。如在嚴格課堂紀律方面,可以實行席位卡制度。一來體現一種尊師求學的態度;二也方便師生課堂親切互動,改變以前教師上完所有課程還不認識幾個學生的局面;三是營造嚴肅的課堂氛圍,讓席位卡時時警醒學生在嚴肅的課堂不能做玩手機之類與上課無關的事情;四是可以幫教師順帶實現課堂點名的功能,節約了教師每堂課挨個點名的時間。4.3激發學生內在動力是抓好學風建設的關鍵。加強學風建設學生是關鍵,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風的建設中來,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氛圍。高校要有效利用大學生手中的手機新媒體開展工作,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引導互動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建議高校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和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要利用手機新媒體加好友的方式增進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將課堂延展到課外,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利用手機新媒體開展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人和事熏陶感染教育學生。在低年級中聘任優秀本科生擔任班主任助理加入本班qq群,嚴抓大一新生,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高年級施行研究生助管制度。高校要充分利用研究生資源,發揮其重要作用,讓其在宣傳帶動本科生考研、做科研及開展科技創新方面予以輔導和答疑解惑,加強互動與交流,實現共贏。4.4改進工作方法是提高作風建設的的有效手段。學風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變。要確保學風建設取得實效,就必須研究手機媒體的特點規律,借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建議高校要組織專人對新媒的特點規律進行研究,改變傳統學風建設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手機新媒體的優勢,在收集學生的信息、分析研判學風建設面臨的問題及進行學風建設成效評估等方面,采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一是使用手機收納箱制度。上課和自習前鼓勵慎勤學員自愿將手機放進手機收納箱去,以便幫助學生增強自制力,克制自己不去玩手機,提升課堂注意力和效率,保證課堂質量;二是建立“直播課堂”。教師提前將課堂內容進行錄制,在課堂上采取APP的方式呈現,展開互動與交流,教師如果講得好,學生可以“點贊打賞”,講得不好學生可以“吐槽”,既“新鮮時尚”也可以提高上課的效率,切實改變過去灌水式的教育,加強課堂上互動性,提升課堂的實用性和趣味性。4.5全員育人是抓好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保障。學風建設具有開放性、長期性、復雜性、綜合性的特點,涵蓋了教育、服務的每一個方面,學風建設與社會、家庭、教師、學生都有著直接的聯系,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建議高校要形成“全校一盤棋”的格局,學校、學院、教師層面要緊密配合,堅決克服教學工作和學風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正確處理好學風與教學質量的關系,學風與教風的關系,學風與教學改革和建設的關系。要在網絡平臺搭建、信息共享、人才配備、后勤保障等方面統籌協調。同時,社會和國家相關部門,也要針對手機新媒體的特點,出臺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抵制負能量的信息,打擊網絡犯罪,凈化網絡環境,為高校抓好學風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形成抓高校學風建設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張仲超.曾國藩修身十二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昭.協同視角下的大學生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8):92-96.

[3]邵兵,張勇,彭飛.學風建設與學業支持系統構建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139-142.

作者:王改紅 單位: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