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研究

時間:2022-07-27 10:29:40

導語: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研究

摘要:信息化時代下,信息化工程建設成為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助推器。但是需注意的是,信息化工程建設過程中往往面臨諸多風險,因此,如何有效加強信息化工程項目風險管控對于提升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各種管控環節中,當前比較重視的是項目風險管控。本文基于這樣一種大背景,對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風險管控的前提以及具體的管控措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

對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風險進行管控,要想獲得較好的管控成效,需要嚴格按照風險管控流程。首先,基于信息化技術強化風險識別,制定有針對性且可行性的項目風險管控機制。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需要將管控要點歸集于項目建設目標,基于項目建設目標制定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管控方案,提升風險防控實效性。其次,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誘因是提高信息化工程建設風險防控針對性與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從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風險識別及其風險誘因出發,探究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防控具體措施。

一、開展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的基礎

(一)針對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風險識別。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中往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從而誘發工程項目建設風險,因此,對于項目風險的識別是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的基點?;陲L險識別,明確引發信息化工程建設項目出現隱患與危害的各項風險因素,同時,基于風險識別設定積極可行的信息化工程建設目標。風險識別的有效性需要落實到整個工程項目,貫穿項目始終,深入項目每個細節。故此,高效的信息化項目風險識別應建立在需基于對項目全過程建設信息的認識與整理之上。首先,梳理、收集、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尤其是對于可能引發項目產生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匯總,將其制成項目風險清單;第二,識別主要風險誘因,總結風險存在及發展規律,對項目風險進行針對性防控;第三,在識別出風險之后,要對風險進行劃分,可以按照項目階段進行劃分,這樣便于在每一個實施環節落實風險管控措施。風險管控人員在進行前期的風險識別時,應同時關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其它問題,并不斷的為改進項目建設方案和提高項目建設質量提供支持[1]。(二)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誘因。信息化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對工程建設質量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良影響。對此,風險管控人員要嚴格的控制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包括預算、組織協調、技術路線等,因此,對建設項目的風險管控應從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與把控著手。此外,信息化工程本就是新型技術,因此,在應用與工程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類新型風險,風險管控人員應該辯證的看待這種風險,它同時也可能是一種機遇,這就要求風險管控人員能夠提高自身的風險辨識能力和風險分析能力,不斷加強風險管控實踐,將風險管控落實到每一環節,控制風險概率,著力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二、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風險管控舉措

(一)做好風險預控。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對建設目標有一定的要求,即限期內應達到相應的與其目標,遵循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運行原則對工程風險進行事先管控,這是風險管理的基礎環節,亦是提升工程項目質量與保障實施效果的基石。因此,信息化工程風險管控之基礎在于使管理人員具有前瞻性的管控眼光,以敏銳的洞察能力抓住風險因素。在大部分信息化工程的風險預控過程中,風險管控人員采取的都是保守型的風險管控方案,即當風險出現時,首先考慮的是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首先回避風險,這就要求風險管理人員與工程項目負責人做好溝通,提前扼殺可能引發風險的各項隱患。在對實際的建設工程項目進行風險管控時,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制定出風險管控方案,并且結合以往的工程經驗,尋得可能誘發風險的因素,提高工程項目風險管控方案的靈活性,當工程發生變化時,能夠及時的對方案進行變更,以符合實際工程建設的需要。做好風險預控要求風險管控人員具備前瞻性的眼光,并且將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目標作為重點,可能適當的放松對施工進度以及施工成本的要求。在施工準備期,風險管理人員要制定風險源的排除方案并積極排除風險源,確保在施工過程中能盡量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2]。(二)減輕風險影響。在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有些風險難以規避,必然要發生的。對此,風險管控人員應采取有針對性地措施,以降低風險不良影響為歸旨開展風險管控活動。當出現風險時,管控人員要做好工程測試,了解到該風險可能對其它部位產生的影響,并盡可能的控制,避免其對其它的連接點也造成嚴重的影響。(三)合理轉移風險。當信息化工程項目出現風險較大的環節時,對施工建設單位應該適當的轉移風險,將自己無法應對的施工環節轉包給第三方建設單位,以盡量減少自身的損失。在轉移風險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給風險承擔者相應的補償,并支付一定的風險費用。風險的轉移在部分情況下需要項目合同的支持,建設單位可以借助工程合同,并建立專門的費用加成合同,適當的轉移風險。風險轉移的方式多種多樣,建設單位要靈活的采取風險轉移措施,但要保障自身有較強的工程質量意識和風險管控責任感。(四)適時接受風險。適時接受風險是信息化工程風險管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這里的適時接受風險有兩種含義,一是適時的接受可能會對工程建設帶來機遇的風險,此時,風險管控人員要結合風險評估工具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當其可能帶來的機遇多于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時,可以接受風險。二是適時的接受難以改變的風險,此時風險管控人員可以主動接受也可以被動接受。主動接受為多數,即風險管理人員知道會出現這種風險,并且積極的采取應對措施,盡量降低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被動接受是指待風險發生時再有針對性地采取控制措施[3]。

三、結語

信息化工程項目的假設與發展需要及時的控制建設過程中的風險,而風險管控工作需要管理人員能夠準確的識別風險、深入的分析風險并靈活的制定風險控制方案。風險管控涉及到較多的工程項目因素,包括施工進度、施工技術等,需要風險管控人員對施工項目有整體的把控,將風險預控和風險實控結合起來,使工程項目處于合理分風險區間內。

參考文獻

[1]史藝萌,張雪.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8,(03):35.

[2]石胡瑋.施工企業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應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7.

[3]戚振強,王靜.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分析框架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4,30(02):76-80.

作者:盧曉煒 單位: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