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優化策略
時間:2022-07-30 03:57:11
導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最基本的物質生產車間,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是人民物質生活材料的基本來源,因而農業經濟發展對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社會和諧穩定以及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基礎的農業經濟也面臨著改革所帶來的挑戰。為了加快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以及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國家正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業經濟的生產模式,使農村經濟以高效率穩健地向前發展。但由于現階段的農業發展水平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較為滯后,管理體系十分薄弱,因此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收到了制約。本文將闡述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弊端以及如何進行改善優化,讓農業經濟能夠平穩快速地發展起來。
1相關理論概述
1.1新農村建設。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城鄉發展不均衡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滯后,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要義。為了使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加快我國現代化的步伐,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保持國民經濟向前穩健發展,黨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扶持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保證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拓寬農村建設融資渠道,改善農業經濟的生產關系提高生產效率,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從而達到逐漸縮短我國城鄉差距的目標,使國民經濟以良好的態勢向前發展。1.2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研究農業中協調生產關系和組織生產力的規律性,按照市場規律有效地管理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和利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合理規劃,對各個生產環節進行嚴格把控,有效地管理生產人員,并適當采取激勵措施,使得整個農業生產過程高效、快速、平穩地進行。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
2.1向現代化管理邁進。為了大力提升經濟發展,我國正在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而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已不再適應當前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發展,因此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建設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將會更加符合經濟市場的變動規律,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農業經濟生產資料,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質量,以遵循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順應時代的變革。2.2向信息化管理邁進。這是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信息科技技術與農業經濟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成為當代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我國的農業經濟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廣泛但卻分散的,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進行管理,能夠有效地獲取信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高生產效率,使得農業生產過程充分利用當前擁有的資源,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穩固的保障,完成農業生產要素傳化成生產成果的整個過程。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管理邁向信息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2.3向產業化管理邁進。為了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的建設,在此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也逐漸轉向產業化。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基地正在逐漸擴張,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也在逐漸攀升。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產業化建設,促使農業經濟更具標準化,也讓我國農業市場更為合理地發展。產業化的推廣使得農業經濟較為集中地發展,聯合大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與此同時產業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也變得尤為重要。
3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3.1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這一趨勢,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進行大規模變革。在這種新常態下,農村經濟體制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農業經營也不再是單一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農村經濟機構的多元化、復雜化。我國固有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是針對小農經濟,這與現階段結構多元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相符,造成農業經濟管理效率低下。除此之外,許多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由于長期遠離社會中心,經濟理念無法跟上現代經濟建設的步伐,許多經濟活動無法有效地展開,導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趨勢,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3.2缺乏高質量的專業管理人員。農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為了大力推進經濟建設,我國工業迅猛發展。相對于滯后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地位不斷提升,對農業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發展勢頭強勁的工業經濟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員,農業市場則面臨著專業管理人才大量流失。我國目前的農業管理人員大多缺乏專業知識,管理理念與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無法面對市場變化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對經濟發展的方向不能有恰當的定位。無效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農業經濟混亂,出現經濟失衡的狀態。3.3生產技術水平落后。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存在相對不平衡的因素,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無法給農業經濟良好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主要以運用傳統農耕設施為主,先進科技的普及力度不夠,再加上大多農村人向城市轉移,農村地區缺乏高質量的技術人員,現代化科技設施難以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低效率的生產水平使得農業產值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農民經濟收入增長幅度不高,我國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政策無法取得滿意的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態勢。3.4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金融機構存在較大的貸款差,許多機構只吸收存款而不發放貸款,導致資金外流問題愈加嚴重。即便我國加大農業經濟建設的投資力度,也很難消除此類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此外,關于農業綜合服務的信貸體系尚未健全,而現代農產品市場正朝著多元化、結構化的方向發展,因而多方位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保障。
4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方針
4.1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乃是重中之重。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作為農業經濟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認真解讀政策的根本指向,牢牢把握政策的核心理念,將政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由于我國各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大不相同,因此管理制度不能夠千篇一律,要做到與當地發展進程相融合,制定一套適合基本現狀的管理策略,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在進行農村經濟管理管理時,要遵循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經濟規律,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準確地分配生產資料,創立先進的管理制度體系。4.2加大培養專業管理人員的力度。新農村建設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除了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還應當需要一流的專業管理人員,二者兼備才能夠發揮出更好地水平。因此加強建設優秀的專業管理人員組織是成功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應當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該專業的建設提供資金幫助,提升專業人才水平。此外還應當推行吸引專業創新人才回鄉幫扶計劃讓更多的優質人才投入到農業經濟建設中去。此外,還應當加強對現有管理人員的培訓,使他們對農業經濟管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夠有效地將出臺的相關政策落實到位,逐步提升管理水平,養成現代化的管理意識,幫助農業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4.3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始終是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的一大問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是加快經濟建設的必要舉措。我國政府應當結合不同地區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組織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財政預算,合理有效地分配資源。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設完善的農村電網,開展水利工程項目,規劃整修農村道路等,以便于農村生產效率的提高。在生產過程中還應當引入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比如將互聯網+與農村經濟建設聯系起來,使得某一地區的農村經濟網絡化系統化地運作起來,這樣可以促進農業市場協調有序地向前發展。4.4建立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政府應當支持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出臺規范和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的政策,并監督其有效落實。培養專業的農村金融服務人員也是完善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才能夠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讓農村經濟以良好的態勢發展起來。除此以外,政府應當為中小企業甚至是外資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使其與農村經濟合作,為農業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的環境之下,一系列的制約因素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了使國民經濟有更大地提升,我國應當重視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建設優質的管理團隊,提高農村生產效率,這樣才能夠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業市場經濟體制,讓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楊慧.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2):128-129.
[2]呂強.淺析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222.
[3]董桂芝.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36):354.
[4]劉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226.
[5]李貴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策探討[J].中國市場,2018,(13):70-71.
作者:葉嘉鈺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 上一篇:材料加工企業建設和運營分析
- 下一篇:刑法學教學時代變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