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解決農村環境污染探析
時間:2022-11-22 11:33:48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解決農村環境污染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社會經濟取得重大發展。農村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其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和舉世成就。然而,伴隨我國農村經濟增長而來的是農村生活污水亂排放、生活垃圾亂堆積的環境污染問題,這給我國建設生態宜居的新農村目標帶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人們對農村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提升,如何解決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成為新農村建設面臨的關鍵問題。對此,本文對新農村建設中環境污染問題解決的重要意義以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解決措施以改善新農村環境發展現狀,推動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農村建設;環境污染;解決對策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當前我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下的農村應當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農村環境作為新農村發展建設的重要窗口,也是實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能夠真正推動全面的、完整的新農村建設,為農村提供真正宜居的生活環境。
1新農村建設中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意義
1.1加強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有助于推動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是實現新農村發展目標的重要環節。環境是農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其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并且對農民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建設新農村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歷史任務,同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我國新農村發展目標的政策指引下,新農村應當是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農村。所謂村容整潔,實質上就是指農村的外在表現,重點強調農村環境衛生要實現凈化、綠化以及美化。通過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能夠為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宜居環境,農民才能更好地進行新農村建設。1.2加強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社會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常常會出現追求經濟工業發展而忽視自然環境保護,最終惡性循環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實例。自然環境作為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其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兩者不可分離。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工業化進程較慢,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加快,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阻礙作用。要想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新農村建設中,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2新農村建設中環境污染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新農村建設力度,農村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但在農村經濟發展、村容村貌變化的背后是日益凸顯的環境污染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村民生活健康以及經濟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1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粗放導致的生產生活環境污染。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影響,農民作為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的主體,其日常生產生活方式會對社會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盡管我國農村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但是目前還沒有建立相對健全完善的農村科技生產體系和生產模式,這導致我國部分農村地區仍采取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如單純地依靠農藥化肥來提高農作物產量,不會過多地關注化肥農藥對農村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與此同時,農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會對農村環境帶來污染問題,如農民日常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排放亂堆積,以及農作物秸稈的肆意焚燒等都對農村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除此之外,農村取暖、生活燃料等在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也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2.2農民環保意識不強使得環境污染問題治理存在難度。長期以來,農民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薄弱,對日常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缺乏正確的認識,并且伴隨農村生產生活對資源需求利用增多的同時,缺乏有效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相關措施。如,部分農民長期以生存生活為目標,對周邊的環境污染問題視而不見或者缺乏關注;對于化肥農藥造成的生產污染缺乏了解,甚至自身不認為這是一種環境污染。與此同時,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缺乏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將治理的重點以及相關措施集中在城市環境問題的治理。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對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合理規劃和引導,尤其是對農村生產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規劃不完善,沒有將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列入到建設日程中,僅僅注重農村經濟發展。以上這些發展現狀都給我國新農村建設以及環境污染治理帶來難度。2.3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建設不完善不利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工作起步相對較晚,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與其它環境污染防治相比存在一定區別,農村的環境問題防治具有自身特點,在相關的立法層面上存在空白,并且在環境污染問題治理上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建設。與此同時,除了立法制度方面的不足,在環境保護執法層面也存在不足,這使得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效果不佳,現狀令人堪憂。除此之外,農村環境立法體系的建設不完善使得農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當農民的人身財產受到外界侵害時,司法機關毋庸置疑成為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有效保障。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司法體系的不完善給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帶來難度,不利于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
3新農村建設中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對策
3.1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減少農村生產污染。新農村建設概念的提出,給我國農村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發展提供重要方向。面對農村生產生活產生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要借助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化發展。農業作為重要的農村產業,其可持續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此,要將現代化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引進到農村農業生產中,實現農業發展優化轉型發展,積極轉變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尤其是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如將化肥農藥換成低濃度農藥以及可降解的農業薄膜,通過秸稈還田、農作物廢物利用等方式減少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問題。除此之外,對于農民生活方式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可以通過宣傳小妙招,讓農民實現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如,淘米的水用來澆花,將廚房廢棄物實現肥料利用,為花草提供常需的養分等。3.2加強農村環保教育,有效提升農民環保意識。農民環保意識的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關環保教育、環保知識的匱乏。為有效解決農村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加強對農民的環保知識等相關教育。長期以來我國農民接受知識文化程度有限,其自身所具備的環保知識相對較少,大多數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視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過多地關注自身的生存生活問題。對此,要真正增強農民環保意識,要加強日常農村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宣傳,如當地政府定期組織相關主題活動,通過簡單有趣的宣傳活動讓農民參與進來。除此之外,可以借助農村宣傳欄、廣播、黑板報、環保專欄、環保衛士評選等形式,激發農民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在增強農村環保教育的同時提升農民環保意識。3.3完善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為環境污染問題防治提供保障。面對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不完善,尤其是環境保護相關制度的缺失造成的環境問題嚴重現象,要想真正改變這一現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力度以及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特別是農村具體的生產污染、生活污染問題,真正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出現的具體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此同時,針對現實存在的執法力度不強的問題,要加大對農村污染企業的日常監督與處罰,將污染企業納入到環境污染防治體系中,真正做到防治有法、執法有力。除此之外,針對農村環境保護制度、管理機構不健全的問題,可以根據當地政府部門設置以及農村的發展現狀,將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機構進行科學合理地完善,以進一步有效解決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是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此,要真正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以及農民等主體作用,實現多方聯動、力量整合以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倩.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06):11-14.
[2]馬雙.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9(11):111-112.
[3]李娜.試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問題和治理對策[J].生態環境與保護,2019,2(04):17-18.
作者:陳新明 單位:興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
- 上一篇:給排水一流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
- 下一篇:淺談鄉村振興服務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