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信息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21 09:28:22

導語:縣農業信息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信息化建設論文

1縣農業信息化建設基本現狀

1.1強化和服務平臺建設

我縣配套縣級農業信息服務硬件設施,重點達到“六個一”標準:一套管理服務制度、一臺多功能打印機和一臺電腦,一套組織網絡,一條電話專線以及一名專職人員。此外,防靜電地板等硬件設施也增設了。

1.2及時做好專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突出時效、質量、創新三大特點,每年撰寫有價值的典型調查材料10余篇,內容主要包括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農產品、農資市場監測、科技、工作情況、政策信息等,此外,縣農委每年編發《柳林農業信息》60多期,及時上報到省、市農委。

1.3狠抓鄉鎮服務站建設

2011年根據國家金農工程項目建設及2012年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方案,按照全縣15個鄉鎮農業產業發展特點,重新選址統一規劃建立農技推廣農業信息服務站,目前服務站正處于進一步完善之中。

1.4培育農業信息員隊伍

目前,全縣已有信息員64名,其中龍頭企業4名、鄉鎮15名、縣農委20名、種養大戶20名、行政村5名,為使他們的業務素質提高,已初步形成四級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并組織農業信息員培訓。

1.5鋪設為農信息服務渠道

按照省農業廳要求,積極注冊“晉農•天天12316”短信服務平臺縣級管理員1名、鄉鎮管理員15名、村級會員1287名,為農民提供農業政策、科技、產銷、農情等服務。

2縣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農業信息化投入不足

縣、鄉資金投入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明顯不足,尤其是鄉鎮村級基層點基礎硬件設施嚴重短缺。大多數鄉鎮、村雖然掛有農協、科技學校或閱覽室的牌子,但大多數都不能提供有效服務,形同虛設,同時農戶居住分散影響通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性,現代化設備入戶還受到了農民收入水平的限制。

2.2農業信息渠道不寬

在內容上指導農民生產、幫助農民銷售等有價值的信息不多,基本上都是宣傳為領導服務和本地農業的信息較多,從而導致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和農業龍頭企業等聯系不夠,因此,渠道還應擴寬些。

2.3農業信息化人才匱乏

我縣總人口3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2萬人,占82%。但經過調查,發現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信息化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經過計算機網絡培訓的農民還不到15%。因此,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可以將農產品信息準確、及時的提供給農產品經銷商,但目前由于投入經費少,不夠重視農業信息網絡人才,加上培訓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農業信息網絡人才相當缺乏。

3未來柳林縣農業信息化發展措施

3.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把農業信息化建設納入農村基礎建設投資范疇,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農業信息化所必需的基礎設施,盡快建成相對完整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加快柳林縣農業信息化建設。

3.2加強隊伍建設

在全縣范圍內選拔培養農業信息專業人才,統一組織鄉鎮、村級業務人員舉行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培訓。利用陽光工程培訓、新型農民培訓,培養農業農村信息人才,對他們進行信息收集、傳播方法和農業科技、計算機網絡應用基本常識和經營管理知識等重點培訓。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是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信息員進行培訓至關重要。農民信息員應從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以及農業龍頭企業中選拔有經營頭腦、事業心強、樂于為民辦事和掌握一定農業技術的能人中挑選,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素質好、且有開拓精神的農業信息員隊伍。

3.3加強各種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

要進一步拓寬信息采集渠道,整合信息資源,充分利用各類網站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農技推廣等服務體系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特別是柳林農業信息網站農民、農村、農業的各類信息;進一步探索利用“晉農•天天12316”等現代化信息平臺進行信息,辦好農業信息刊物,對農業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進行有序管理,以提高農業信息的實用性。

3.4完善體系建設

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就要求各相關部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協調組織實施。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是開展農業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體系,做好信息服務工作的前提是擁有健全的組織體系。在現有的條件下建設縣級農業信息平臺的同時,應建立縣、鎮聯網信息示范點,用示范點獲益的榜樣力量擴大推廣面,但還需要注重鎮、村兩級網絡體系建設,最終形成完善的縣、鎮、村三級網絡體系。

作者:高靈芝單位:山西省柳林縣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