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3-26 04:09:30

導語: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探討

摘要:在分析當前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技術及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現狀、發展前景的基礎上,提出了北京市技工院校充分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和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技工院校;信息化;云計算;大數據

1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自1951年北京市第一所技工學?!L辛店機車廠技校成立至今,北京市技工院校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現具有招收初中畢業生資格的技工院校共19所,其中技師學院7所、高級技工學校8所、1.1優勢。1)北京市技工院校以技師學院和高級技工學校為主,辦學實力較強,相當一部分是國家級重點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或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他們有的成為全國的一體化教學師資培訓基地、有的是陽光德育示范學校,有的是世賽基地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為國家取得榮譽,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中發揮著引領作用;2)地處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相關資源條件好,還可以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網絡科技創新公司或系統集成商方便地進行洽商與合作;3)北京大量的高校、高職院校,有豐富的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等網絡信息化建設成功經驗可供借鑒。隨著北京市進入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定位、新目標,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實施科技創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成為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的焦點問題。為此,北京市推出《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辦好首都職業教育,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為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打造科技創新樞紐城市、實現多中心網絡化空間結構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參與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國際一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前北京市技工院校重要任務。因而,北京市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運用云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Bigdata)、無線移動互聯(WirelessMobileInternet)和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現首都技工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劣勢。不少技工院校對網絡信息化建設缺乏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缺少總體規劃和指導,有的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還停留在新建計算機房、改造多媒體教室階段,稍微好一點的開發校園信息管理平臺或相關教學資源等,但校園網整體使用率不高,還不能為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支持。技工學校4所,在校生總計約4萬人,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現各校均已實現了有線及不同程度的無線網絡覆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實現了學生校園一卡通、電子圖書館、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及校園監控網絡系統等網絡信息化的具體應用。在此基礎上,筆者使用SWOT法對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前景進行簡要的分析。1.3機會。1)新常態下北京市疏非控人,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實施人口總量有序管理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將是技工院校在生源減少的情況借助網絡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戰略機遇期;2)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大力推進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促進技工院校數字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并鼓勵各院校進行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3)北京市有些技工院校屬多校址辦學,也有些院校在首都新發展形式下需要搬出核心功能區進行校園重建,這也為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質量,提供了發展機遇。1.4威脅。1)慕課、翻轉課堂、碎片化學習等新型網絡信息化教學在職技類院校教育教學應用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2)智慧校園還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網絡及信息安全也一直影響著學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和使用。根據分析可知,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優勢大于劣勢,機會大于威脅,技工院校開展相應網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有助于技工院校在首都新常態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2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思路

北京市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以校園網為基礎,充分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無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技術,向智慧校園的服務支持、應用融合邁進,同時還應適應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從實際出發,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穩妥發展,積極搶占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制高點。2.1以云計算為中心搭建便捷高效的網絡信息框架平臺。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大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園網,并與互聯網連接,在教學資源建設、教育管理、綜合信息服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開發和使用,但相關資源使用率不高,后續網絡信息化建設支持保障不是很充分,可以利用云計算、無線移動互聯等技術對校園網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例如,通過無線移動互聯覆蓋、有線光纖骨干建設,實現互聯網絡高速互連、智能終端廣泛應用;通過云計算平臺將網絡資源、存儲資源、計算資源進行整合,如圖1所示,為各網絡信息化應用提供好服務支持保障;有條件院校還可以進行網絡信息化數據中心建設,為下一步大數據、智慧校園打好基礎。2.2以信息化建設帶動學習方式的改革創新。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帶動學習方式的革新,基于網絡的學習模式將越來越發揮起重要的作用。從基于網絡的傳統教導型學習,到為學習者搭建協作學習、社交學習的引導型學習,再到促進自主的互助的支持型學習,借助網絡信息化建設,讓學生在經歷個體學習、協作學習、社交學習等多種體驗過程中逐步養成發現、積累、持續更新知識和技能的習慣,從而形成自主持續發展能力。院??梢詮脑谱烂妗⑻摂M教室、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系統、網絡培訓平臺等網絡信息化建設著手,逐步發展建設支持協作學習的虛擬班級、校園學習社交網絡,并最終形成專家服務網絡、知識分享系統和線上/線下學習支持系統的校園網絡學習生態,如圖2所示。[1]這不但需要相關平臺應用軟件的建設,更需要大量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信息資源的開發,以及線上/線下學習支持系統師資力量的建設和投入,而這也會對課程教學產生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對于北京市技工院校來說,發揮其在辦學實力、師資力量上的優勢,通過網絡信息化建設,必將帶動和引領京津冀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協同發展。2.3結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構建以大數據為中心的智慧校園。學校依托于物聯網、無線移動互聯等技術,實時獲取如影像、聲音、方位、光線、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多種監測信息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之進行有效的存儲、分析和管理,從而實現對院校中的人、物和各活動過程進行智能管理,為教學、管理和生活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務,達到智慧校園的目的,如圖3所示。[2]學校以大數據為中心,對校園內人、地、事、物、組織五大要素進行全面的數據挖掘采集、分析處理,借以實現面向校園管理的智慧應用如校園資產管理系統、校園安全管理系統;面向教育教學的智慧應用,如大數據教育決策分析系統、大數據學習分析系統、大數據教育監測系統等;面向校園生活的智慧應用如校園一卡通系統、食宿消費管理系統、圖書借閱管理系統、醫療健康服務系統等。[3]北京市技工院校中有的院校已進行了相當的數據積累,并體驗到了數據的巨大力量,接下來需繼續積極探索構建數據模型,設計數據挖掘、分析和預測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創新服務管理的方式,優化教育管理決策,提高教育服務的智能化水平。2.4匯聚各校資源,構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網絡。正如技工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崗位職業緊密連接一樣,技工院校的校園網絡也不應是信息孤島,需要和外部信息網絡緊密連接,通過內外部數據融會貫通,推動技工院校的可持續發展?,F在,校園信息網絡及其數據逐漸成為院校的重要資源,匯聚各校信息網絡,構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網絡,發揮整體規模效益,實現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資源的聚類、共享、升級、推送,由智慧校園連接智慧社會,從而更好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人力資源開發重要任務。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的搭建國家教育云服務平臺,重點建設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其他業務等五大類共20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項目[4],現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已連通了其中的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市技工教育下一步至少可以在師資、專業設置、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技能培訓、企業人力資源開發上搭建自己的云服務平臺和信息系統網絡,推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精準對接首都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精準契合受教育者需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智慧校園對接智慧型社會服務。

3發展建議

3.1提高重視程度,加強相關師資隊伍建設。把握住近年來“互聯網+”教育及大數據驅動教育變革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是各技工院校在首都發展新常態下,完成技工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發展機遇,應引起北京市技工院校的高度重視。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學校網絡信息系統是越來越龐大和復雜,技工院校需要加強相關網絡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確保校園信息網絡的良好運行狀態。條件較好的技工院??梢宰灾鬟\維校園信息網絡,一般院??梢韵炔扇⊥獍蚧旌线\營的方式,在建設運行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管理維護技術人員。3.2客觀對待信息化建設,注意網絡安全防范。教育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水平也逐漸成為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但也應該注意到網絡信息化建設雖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或方法,可以實現為教育對象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但它既不是教育的主體,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需要客觀的對待。[5]各院校在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時,除了應避免以往網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運維的情況;還應注意到因網絡信息化建設涉及到院校和師生們的諸多數據,應注意網絡和信息的安全,特別是隱私數據的保護。3.3及時關注行業企業發展趨勢,注意兼容和發展性。關于云計算、大數據、智慧校園等方面的建設,已有不同的廠商提供各自的產品或建設方案,例如華為的云校園解決方案(如圖4所示)、華三的云解決方案(如圖5所示)、銳捷智慧校園方案(如圖6所示)等等。由于學校網絡信息系統建設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往往需要多家廠商的不同產品,因此在選用時需注意相關標準和數據的兼容性。

作者:鄧寧 單位:北京市應用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