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征信制度建設思路探索
時間:2022-10-22 09:55:23
導語:金融征信制度建設思路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長期實踐證明,保障金融領域健康、有序發展的核心即在于有效的風險管理與控制;而保障金融風險管理與控制有效、高效的關鍵即在于建立完善的金融征信體系。對此,本文以金融領域征信制度建設為研究對象,綜合時下法律規定、政策指導以及發展形勢提出了若干思路,以期為豐富金融征信領域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金融風險;金融信用;征信體系;信用立法
一、完善金融領域的信用立法與執法體系
金融領域的征信體系建設目標指向,即通過對金融客戶每一個金融行為的全面搜集和綜合分析,構建一套符合實際、科學準確的信用評判體系,以此確保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金融秩序的有序性。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全面發展的當下,建立健全金融信用體系,完善金融征信制度,完善并落實金融信用立法與執法,極具現實意義。礙于目前國內尚未建立專門針對金融領域的信用立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企業的健康發展,對社會誠信體系整體建設進程亦有不良影響。因此,相關立法應給予這一領域應有重視,將立法初衷建立在我國基本國情上,將立法目標投射在國民經濟發展上,加快金融領域法律體系建設;同時,在現行法律的基礎上,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結合金融行業機構的特征與發展規律,進一步調整信用執法的形式,將“有法必依”的原則規定落到實處,加大對企業失信經營的懲罰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以督促社會各行業企業切實履行誠信經營的根本義務,真正體現法律的尊嚴與效力。
二、推動社會征信體系建設發展進程
基于完善的信用立法與執法前提下,進一步健全社會企業信用公開制度,切實推動社會征信體系建設的有序化、規范化發展,以此為金融領域信用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夯實制度基礎。其次,要嚴格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征信措施落到每一企業,加強社會企業信用記錄的公開進程,不僅要記錄并公示企業的信用記錄,還應公開企業相關工商登記信息,督促企業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再者,聯合多行業多部門,如銀行系統,以及稅務機關、公安機關等共享信用信息資源,全面收集、整理、儲存企業信用檔案情況,探索建立符合社會發展進程的金融信用信息查詢與公開平臺。同時,強化金融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建立金融信用評級預警機制,分類管理、統籌累計企業的失信行為,但要注意保障信用評級部門與企業無利益競爭、無利益交往,以此彰顯金融信用評級信息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全面提高信息公信力度。此外,還要加強對各行業企業自建信息內容真實性的監督與管理,嚴厲打擊虛假信息、傳播行為,強化信息提供、信息宣傳的連帶責任機制,從不同層面加大對提供虛假信息、不誠信經營企業的違法成本。
三、建立健全金融行業內部信用管理體制
金融行業內部信用管理一方面是對自身行為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對金融服務對象行為的管理。隨著國家信用體系的逐步完善,金融行業對于內部信用管理的熱情程度愈來愈高。綜合實踐經驗來看,金融行業內部信用管理應做好下述幾點工作:第一,基于現有信用信息逐步擴大征信范圍,延伸金融機構征信系統覆蓋半徑,將互聯網金融機構及其服務對象進行系統整理,統一納入“國家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采集范圍。第二,完善金融征信評級的行業標準。目前的征信評級管理主要由國家發改委、央行以及證監會牽頭管理,三大部門標準定位各有不同,故應當盡快制定完善統一協調的評級標準及體制,確保征信監督與管理能夠趨于一致化,實現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誠信運行。第三,加強對金融信用報告的解讀分析,深入挖掘其中風險信息,客觀全面地對報告所涉各類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按照客觀信息資料進行不同額度的授信,以切實保障信用業務的有序開展。
四、結束語
時下,互聯網金融的多元化、普惠化、碎片化特性日趨凸顯。基于這一特征,建立健全金融征信體系既是推廣“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也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進而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對此,金融行業企業及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把握時展的機遇,基于現狀,大膽探索和嘗試利用新技術和新思維,徹底改變互聯網金融征信的薄弱基礎,助力國民經濟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聚合.加強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6(8):11-13.
[2]鐘肖英,何奇龍.互聯網消費金融中征信體系的作用——基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下的重復博弈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2):64-67.
作者:張玉琳 單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棗莊審計中心
- 上一篇:高校美術教育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策
- 下一篇: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問題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