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協同式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研究
時間:2022-11-25 03:52:27
導語:師生協同式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情境不斷出現,加上經管學科的專業化知識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賴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商業實踐對商科人才的需求。案例教學作為重要的情境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發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而其中的主要環節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案例分析實踐課的開設是將情境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中,實現了問題導向的師生協同教學模式。實踐表明該模式顯著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研究思維。該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推廣到其他院校案例教學中使用。
關鍵詞:實踐教學;行動學習;師生協同實踐教學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來,各高校普遍加強和重視實踐教學的改革,隨著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情境不斷涌現,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不斷增長,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經管學科的發展,經管類專業對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度不斷提高[2],從而推動了經管學科實踐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經管學科的實驗室不同于工科教育的實驗室,案例教學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真實的管理情境,是管理學科一種重要的實驗教學方式。而案例分析則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的開設通過對管理實踐問題的聚焦,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學習該門課程而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可以應用于其他相關學科案例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問題導向的師生協同式案例教學理念。
1案例教學與案例分析
案例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情境式教學模式[3],通過案例分析過程中自身的獨立研究和與團隊成員的互動討論過程,顯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學生借助案例提供的真實情境,通過教師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用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積累與能力訓練。案例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首要特征在于使用案例,是以采用真實事件為基礎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且案例具有情境真實性。(2)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有兩種學習類型:型和親驗型[4]。案例教學是一種準親驗型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充分的案例討論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3)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節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以特定的教學目標為導向,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案例分析中[5]。案例教學開展過程中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問題,比如培養計劃的制定、案例整體設計、案例教學準備、案例課堂組織、教學評價與反饋等[6]。其中,案例課堂組織是其中的重要和關鍵環節。對于學生而言,如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就是案例課堂的核心內容。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主要依賴于此環節[7]。廣義的案例教學過程不單指案例課堂組織過程,還包括案例的開發、案例的選擇。特別是案例的選擇對于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案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組織和課后總結與評價三個階段。具體包括布置案例、閱讀案例、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也可以按照知識主題設定、案例情境創建、案例問題確定、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學習效果評價這六個步驟開展案例教學。其中,最核心的階段就是案例分析[8]。這一階段是學生參與度最高的階段。從案例教學的內涵、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中的核心和靈魂所在。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案例分析屬于案例學習的范疇。對教師而言,案例分析更多體現在案例課堂組織和案例分析思路引導(包括案例問題設計)方面。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案例,做一定的課前準備,通過個人與團隊的協作,對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境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做出決策。
2案例分析實踐教學構建機理
早期的建構主義者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Vy-gotskyLS.認為,高級的心理機能來源于外部動作的內化。建構主義理論經過多年的發展,內涵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9]。該學習理論包含四個要素: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10]。案例教學是情境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夠將無限接近社會的真實管理情境構建出來,使得管理學中社會性的知識得以結構化的表達[3]。學生通過案例教學能夠模擬真實的決策過程,在模擬中加深思考,使得知識得到有效深化,最終形成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的自我建構[11]。建構主義理論為案例分析實踐教育搭建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在這一框架中,情境的構建是基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最終達到意義構建的目標[12]。
3案例分析實踐教學過程構建框架
案例分析包括個人準備、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個人案例準備中有長期-短期過程模式[6]。具體來說包括定義問題、分析案例數據,關注原因和結果、限制條件與機會,提出備選方案、選擇決策標準、評估備選方案、選擇較優方案和制定行動計劃和實施計劃。有的學者將案例分析的步驟分為熟悉案例、認識癥狀、確定目標、進行分析、做出診斷、做行動計劃六個步驟[8]。步驟的劃分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在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選擇合適的案例分析工具(包括概念、方法、模型和理論),運用這些工具進行分析進而解決問題。案例分析本質就是案例問題討論邏輯的設計,案例問題的設計引導著案例分析的討論方向??梢試@著“決策點”,按照決策要素和決策流程兩種邏輯路線展開討論[7]。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案例難度、所講授的知識點、學生的知識背景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大家發表個人見解等。3.1情境構建。“案例分析”課程中的課前準備屬于情境構建的范疇。情境構建中案例導入是基礎條件。教師首先會給學生介紹案例教學及案例分析的概念內涵,對學生知識儲備以及技能的要求,通過這樣的講述,讓上課的學生對于案例分析這門課程有一個總體的概念,隨后教師將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知識點選取8~10個工商管理學科不同知識領域的教學案例。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是有效開展案例分析課程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挑選案例時會更加傾向于決策型案例,這類案例中包含管理情境中真實的、引發學生思考的、待解決的管理問題,可以更好地引發多層次的討論和思辨,戰略領域、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案例居多。近年來,由于微案例短小精悍(少于3500字符)、知識點相對聚焦受到了青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了初步的案例認知。并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個體閱讀階段,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管理情境。3.2協同交流。案例分析對于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的培養有著顯著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協作交流的交互式學習不僅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也體現在學生之間?!鞍咐治鰧嵺`”課程采取的是隨機組隊的方式,避免親疏有別的單一化組隊,從而有效促進了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實現知識碰撞,更加貼近社會實踐,培養他們與不同人進行合作與競爭的意識。經過了前期的基礎知識鋪墊并對案例情境形成基本認知后,進入到小組討論階段。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準確找到要分析的問題[12]。這是案例分析的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在小組進行中期匯報之前,教師會針對學生的整體框架、抓取問題的準確度進行整體把握,并根據需要進行合理的糾偏。“案例分析實踐”課程要求學生進行中期匯報,此時各個小組成員經過多次的討論,已經基本形成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指導教師需要調動自身的資源,包括已有的理論知識、案例資源以及其他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學生分析案例時所應用理論的適配性、問題解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對學生的案例分析PPT以及案例分析報告進行較為細致的指導。3.3意義構建。情境構建后通過閱讀案例尋找問題和分析問題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再通過與教師、同學的交流與自身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整合、重構后最終形成了集聚全組學生智慧的問題解決方案,從而實現了個體及組織層面的意義建構。在學生提交的案例分析報告中,展現了案例問題的發現、解決思路,涉及到多個管理知識和理論的運用,這些屬于顯性知識范疇。而與教師、學生就案例的不同方面進行探討交流的過程中準確傳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說服他人、接受并且內化來自外部的知識,重組進入自己的知識鏈條中,這些都屬于隱性知識范疇[9],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實踐大有裨益[11]。終期考核同樣以小組匯報加教師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師需要對匯報內容和回答問題的邏輯性、可行性、合理性等進行評估反饋。完成這一系列過程后,會請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估,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與組內其他同學的交流和學習情況等等。根據學生的自評、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平時接受指導過程中的表現、兩次匯報的成績、案例分析報告的完成情況及參與度等,教師將為每位學生給出綜合評分。由于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對案例教學高度重視,迄今為止已經連續舉辦9屆、面向全校各層次學生的“卓越杯”案例分析大賽。因此,修完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的學生還可以通過案例大賽加強學習效果,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多次建構。3.4師生協同式教學。在整個案例分析實踐課程中,師生間會有至少三次的線下見面和不定期多次的線上互動,教師會加入各小組的微信或QQ討論群,學生們獲取的資料和信息都要求在群里共享,而教師則隨時關注這些信息,并進行答疑解惑、必要的指導工作。教師需要進行全過程的指導、反饋和評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理論的梳理、完善、自我建構的同時,反過來作用于自身的理論和教學體系的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調動自身資源的同時也是一個補充資源、完善資源體系的過程。所謂教學相長的意義就在于此,詳見圖1所示。
4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的支撐體系
4.1充足的教學資源。豐富多樣的企業案例是支撐工商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基礎[13]。大連理工大學于1987年開始試建國內第一家案例庫,在30多年的案例建設經驗基礎上,并在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于2007年5月成立了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共享中心實行會員制,現有會員院校近300所,“分散建設、資源共享”,實現了會員院校間優質案例資源的整合。目前收錄的各類教學案例達到4517篇,所包含的知識領域從原有的13類擴展為15類(市場營銷、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管理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及電子商務、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及物流管理、技術管理與技術經濟、項目管理、創新創業管理、商法、公司治理、會計及財務管理、其他),成為國內最大最規范的案例庫。案例背景企業遍布全國七大區及港澳臺地區,以及部分國外地區。案例事件涉及24個行業大類,在選題、結構、表達及理論四個測評維度上都具備規范性,從而保障了案例的質量以及教學使用效果[14]。充足的案例資源為“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的案例選擇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此外,創辦于2012年的全國管理案例精英賽(案例分析大賽)每年都會從案例庫中挑選7~9個比賽案例,這些案例涵蓋戰略、營銷、財務、項目、創新創業等多個學科領域,且均聚焦社會熱點問題,通常這些案例也會優先進入案例分析實踐課程的備選案例庫中,為此門課程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案例來源。4.2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連接企業、教師和學生,實現教學、科研、企業發展三方共贏的重要平臺,在推動教學、研究與實踐融合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連理工大學已經與義烏雙童、森宇、太鋼等40多家企業共同設立了企業實踐教學基地?;谶@些優質企業的鮮活商業實踐開發了適合教學的案例。通過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企業管理實踐,并將管理理論應用到企業實踐中,達到檢驗教學成果的目的,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對于系統性管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5結語
“案例分析實踐”課程通過情境構建、協同交流以及意義建構實現了師生全程互動的協同教學。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明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與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了團結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學生今后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以及工作實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全程指導的過程中,豐富充實了自身的知識資源庫,完善和提升了教學技能和效果。同時由于案例教學與研究的密切性關聯,這些案例教學實踐素材可以激發教師通過對管理實踐問題的梳理,探究其背后的理論依據和規律。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在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中成功實踐,使得700多名學生獲益。
作者:胡芬 張曼洋 丁書迪 張嵐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刑事訴訟法案例教學分析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層進式案例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