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培養創新思維思考
時間:2022-08-20 10:20:56
導語:計算機教學培養創新思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計算機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夯實高職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重點分析了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價值,指出了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的狀況。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的相關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創新思維
如今計算機科技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以及范圍也持續擴大,高職教育很多學生都配備了計算機。但學生的計算機理論知識不夠扎實,應用能力不強的問題依舊非常突出。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未能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亟需分析和研究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價值
高職院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計算機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的諸多環節,強化學生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訓練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對高職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其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都在穩步提升,對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應該立足于他們當前的應用能力和知識水平,安排他們針對各種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運用,借助諸多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活動、情境、模式進行優化,穩步鞏固和強化計算機創新性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創新思維和能力,能夠強化他們今后為國家、人們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充分地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項先進技術,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計算機運用結合起來,積極地進行創新,優化工作崗位的作業方式以及服務策略。所以,計算機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強化同學們的計算機基本技能以及基礎知識,持續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讓他們以更大創意和更獨特的創新思維,做好本職工作。
2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的制約因素
2.1缺乏完善先進的計算機教育大綱。如今計算機行業發展非常迅猛,這個領域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但是不少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比較緩慢,再加上國家沒有及時更新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大綱,教學大綱比較滯后,通常情況下采取幾年前設計的教育大綱,教育理念沒有及時得到更新,無法滿足計算機創新性思維發展的需求,自然無法培養出高水平的計算機使用者。2.2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實踐課程不多計算機教學既要強化理論學習,又要強化上機實訓。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教育實踐機制,學生的上機實訓時間不多。雖然不少學生都配備了計算機,然而真正用來訓練計算機技能的內容和時間都很少。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遑論深度創新和科學運用計算機了。學生眼高手低的問題非常普遍,失誤、錯誤比較多,不能正確上機操作。2.3學生缺乏良好的計算機基礎。高校為了有效地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運用能力。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計算機運用水平和理論水平參差不齊。中學時代很多學生并未真正受到規范化的計算機教育,缺乏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基礎薄弱,導致學習困難增大,對學習信心造成不利影響,降低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部分高職學生熱衷于網絡游戲、迷戀上網,出現了沉迷網絡、網癮等問題,不少老師、家長談網色變,未能充分地發揮計算機的真正功能,消極地看待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情況,遑論培養同學們的計算機創新思維。2.4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眾所周知,不少行業企業對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相應地要求計算機師資力量增強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但部分高職院校缺乏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的計算機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強。部分教師的理論知識非常深厚,然而缺乏較強的計算機實操能力,實踐經驗不夠。部分教師僅僅在某個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只有較為狹窄的專業技能。計算機師資不夠強大,對學生進步非常不利,教學模式陳舊滯后,很多老師一絲不茍地依據教案設計來教學,卻喪失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不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亦步亦趨,無須動腦思考,逐步扼殺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3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的建議
3.1優化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高校應該確定教學目標,以培養社會需要的計算機人才需求為主要目標,持續強化他們的實踐以及操作能力。高校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社會需求,設計和完善教學模式,強化上機實訓。學生就業后能夠運用所學技能以及知識,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的計算機教學意識,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優化教學模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其自學能力。在各種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合理引導他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將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扎實地增強學生的計算機創新能力。3.2加強上機實訓??茖W合理的計算機上機實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錯誤,必須強化上機訓練,逐步減少自己的上機錯誤,進而越來越熟練地操作計算機。高校要為同學們學生提供更加規范化的實訓基地或者教室,在實訓中加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高校應該組織針對性的計算機操作、應用比賽,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會想盡諸多辦法,穩步增強自己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今不少學生也配備了電腦,可以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逐步強化自身的上機能力。3.3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學生看待計算機的態度,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較大影響。教師應該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增強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循循善誘,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逐步激發同學們的思考,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分析思路。比如在制作計算機網頁的內容教學中,需要相當多的代碼,此處的創新空間非常之大??梢砸龑瑢W們運用不同代碼、超鏈接以及換行操作,表現出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網頁效果。這樣一來,可以逐步強化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把握,增強他們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高職院校應該多舉辦計算機方面的競賽,通過適當的獎勵,鼓勵他們設計各種作品,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計算機作品設計能夠生動地展現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學生可以借助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設計不少優秀作品,如網站的內容非常豐富,小程序具有多種功能等。借助計算機技術完成的這些作品很好地展現了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創造性思維,學生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計算機本身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同學們布置更多的創新型任務和作業,讓他們設計、在線展示相關作品,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可。這些作品可以表現出他們的斗志以及興趣,強化他們學習以及創新的力度。3.4優化師資力量,開展個性化教學。高校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切實增強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豐富他們的理論知識,強化他們的教學技能。教師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密切聯系各位學生的具體學習特征,詳細地了解各位同學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目標、接受能力等,進而為他們擬訂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方案。教師應該為同學們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充分地交流計算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強化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學要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強化學生的配合度,從而達成高效率學習的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課件、直播、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借助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手段,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易于理解、準確把握這些內容,讓學生越來越易于獲取學習資源。3.5舉行拓展訓練,強化學生創新意識。高職院校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作一種關鍵能力,這也是學生走進社會后獲得職業優勢的根本途徑。高校在開展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培訓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增強他們的理論知識,又要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穩步強化他們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使他們越來越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積極地適應所在單位的工作環境。教師在開展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借助行動導向教學的方法,通過設置作業、小組討論,進行發散思維等多個環節,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比如在相關案例教學和項目模擬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分析和把握案例中的難點以及重點,摘取問題中的關鍵信息,提出可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
4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應該扎實地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訓練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積極性;融入創新性思維、逆向思維、學科思維、小組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合理地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計算機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他們對計算機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強化他們的綜合素養。高職院校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強化師資力量,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密切聯系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專業課程,讓他們將計算機創新思維和專業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培養和強化他們的創造性。學生和教師都應該持續探索以及實踐,持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述木,楊建,王仁明.職校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6(1):153.
[2]梁利亭.計算機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思維及創新模式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106-107.
[3]崔良中,郭福亮,何智勇,等.基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3):36-39.
[4]賈維紅.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7,8(22):118-119.
[5]王元紅,彭延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6):161-162,165.
作者:劉廣兵 張建偉 單位: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 上一篇:化工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創新性思維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下網絡教學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