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4篇
時間:2022-07-11 10:23:44
導語: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
教師在授課時,通常是采用語言表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僅會讓教師感覺到很疲憊,也會讓學生感覺到索然無味,容易走神。教師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些內容如果只是通過語言描述,就會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施,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教師所講的內容。比如,在講解細胞的形態結構式,如果只是教師一味的語言描述,無疑是很枯燥的。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不停的播放各種圖片,學生便能很快了解細胞的結構,以及細胞分裂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書本上的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視,讓學生通過影視描述的內容,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影片中提出的一些問題。當然,學生也可以組成小組,來就某一些問題展開探究,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二、初中生物實驗手段分析
1.注重實驗前期準備工作
實驗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了解深度,這就需要開展實驗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引導學生熟悉實驗原理,掌握實驗過程中需要運用到的理論基礎。如在“生物組織中脂肪、蛋白質、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要首先圍繞實驗中的三個核心反應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以后就會很容易掌握實驗步驟和試劑的分組。其二要引導學生熟悉實驗器材,如顯微鏡的使用與保管、試劑的類型和試管的種類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得心應手的使用器材。
2.課堂演示與學生自主操作相結合
在生物實驗課中課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單純的采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演示手法,要給予學生自己動手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首先,在課堂演示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演示結束后可以邀請幾位同學上臺操作,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又能夠檢測課堂實驗演示的效率。其次,要給予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要求學生按照演示方法自己進行操作。在為學生創造動手機會的同時還要發揮集體學習的優勢,通過分組和任務分配引導學生進行團體學習。學生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散,實驗思路和步驟更加明確。
3.活躍思維,注重實驗中的知識引導
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來說,實驗的目的更多是對課本知識的檢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即實驗教學離不開課本知識。在實驗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即在課本內容學習以后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實驗過程是對知識的一種檢驗,掌握實驗中的細節,熟悉實驗流程,能夠在書面上的實驗題目中應對自如。其二是對新知識的學習,即利用實驗過程學生的參與性進行知識教學,在書本實驗過程沒有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由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在實驗中深入課本知識。此外,為了對實驗中一些易發生錯誤的步驟進行強調,我們可以設置對比實驗,如使用其他提取液替代丙酮觀察葉綠素提取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構建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情感對教學有效性影響常常被忽視,殊不知,情感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從人本身的情感角度出發,喜不喜歡本學科老師是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最開始的態度。由于初中生物本身的學科特點,容易受到學生忽視,對學科教師關注度低,正是因此,生物教師便應該從這一點入手,注重對學生的關懷,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真誠友愛的教學態度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傊?,課堂作為教學的重要場所,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還體現在其它許多方面,需要生物教育者更深入的研究與創新。
作者:王麗娜工作單位:遼寧省桓仁縣教師進修學校
第二篇
生物教學的基本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科學探究等。在目前的生物的教學上,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對實驗、科學探究、多媒體等教學方法使用較少甚至沒有,這樣就不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或親身經歷的探究過程,也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受成績影響,在生物教學上對學生的評價是單一的。只是關注學生在考試成績的定量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其他能力,對學生的品德、學習態度、各方面的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缺乏必要的評價。在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中,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一些記憶性和需要理解的概念和術語詞匯記憶不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的改進方法
1.從根本上重視生物學科
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生物教學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這就需要加強生物教學在初中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改變教學現狀,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生物課的學習,提高生物學的認知能力,增強他們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因此在生物課程的教學上,學生要學會如何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如何增強體質,如何愛護環境,要樹立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信念,制定確切的努力學習目標。
2.制定和實施滿足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目標來設計展開。三個目標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同時弄清楚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整合三個目標并實行有效教學完成三個目標。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一節,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么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本節課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得出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基因控制性狀,及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3.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新課程理念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光對鼠婦的影響”,適合采用探究式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討論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實驗親身體會科學實驗證明過程,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并嘗試自行設計實驗;對于一些較簡單的知識,可以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討論后解答問題。如“動物在生態平衡中的作用”適合采用自主學習;而合作式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隨著新課程實施,教師們紛紛嘗試在課堂上組織切實有效的小組合作。因為在有效的小組合作與交流中,能夠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達到人人參與課堂學習的目的。如“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適合采用合作式教學。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各種教學方式不是單一運用的,探究中有合作和自主,自主中有探究和合作,合作中也體現了自主與探索,從而達到充分揮發各種教學方式的效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正好滿足了初中生對生物的好奇心,在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編排生物課的課件,融合與生物教學相關的動畫、聲音和圖像,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在遇到生物難以解釋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論時,學生往往會出現抵觸心理,利用現代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有形的動畫和圖像,把難以理解的理論形象化。例如,病毒這一節可制成幻燈片教學??商岣呱镎n教學效率,達到教師和學生互動效果。所以教學手段現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課容易走神的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本來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去探求知識。
4.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生物學的教學和學習的關系是辯證的,我們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得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是一個分數的定量評價,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相關的能力。評價應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以學生健康成長為標準。教師要懂得教育人才是一個多層次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
三、結束語
新課程理念不斷地深入教學中,初中生物的教學還需要不斷改進。初中學生正處在思維方式快速發展的階段,正是初中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習生物的最佳時期。在生物教學課堂上,多方位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學習起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凱工作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阿陽中學
第三篇
一、自主性學習。
自主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參與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就是學生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動去學習,不讓老師牽著鼻子走。若能自己去閱讀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讀,能自己動手去做的實驗就要親手去做,能自己說的想法一定自己說出來……
二、合作性學習。
合作性學習要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相互溝通。即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這樣能有效轉化和消除學生之間過度的學習壓力,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溝通。建立在合作基礎之上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入到小組或團隊的集體學習活動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困生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通過小組同學積極發表見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對其他組的匯報如有不同見解,可以自由提問、辯論,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種形式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社會人員之間可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質。
三、創造性學習。
創造性就是要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看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缎律镎n程標準》提出讓學生高于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好奇心使人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學生獨立從事探索活動,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有些甚至是可笑的、錯誤的,教師也要從積極方面加以鼓勵,并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于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為此,我認為作為生物課改中的實踐者首要的任務就是更新理念,確立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多元化評價主體的核心,學生的主體本位決定了這種核心作用———學生對于校本目標來說是“教育”的主體,對于學生本位來說是“發展”的主體,對于生物課程、環境等客體來說是“學習”的主體。而且,這種評價主體的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存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正是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發展、創造創設條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小品劇、游戲、講故事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這些形象化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后,我啟發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予表揚,由此建立他們評價的信心,并用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教師要學會“傾聽”。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后,教學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里有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而不是去揣度教師所期待的標準答案,這時候生物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如果在這時候,我們以教師的權威去壓制這些“奇談怪論”,以自己的標準答案來做最終的評價,那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好奇、探究、創造的內在動力的減退,最終扼制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這樣一來,即使是生物課堂上有了讓學生參與評價的時間,可學生也不敢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給予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只能成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話。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發言,學會放下教師的架子,學會少“講”多“聽”。教師只有學會傾聽學生的評價意見,善于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緒,學生才會在生物課堂上敢說、敢議、敢評。學校生物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創設一個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生物課堂教學環境,并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創造地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其實,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這些學習方式并不是截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貫通的,應使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作者:李瑾工作單位:內蒙古托克托縣第三中學
第四篇
一、已知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是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學生對相關舊知識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其接受新知識和理解新知識的好壞。生命科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某一新知識在教材中的出現,必定是以學生已知的知識為基礎而提出的。由此可見,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是教師備課的一個起始點。例如,觀察植物細胞一節,學生已有上一節課的基礎,對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學會了使用顯微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應定位在運用顯微鏡觀察所制作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使學生進一步規范使用顯微鏡,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生物圖繪圖能力。對學生知識基礎的分析,一方面是按教材內容的前后編排順序來分析;另一方面是來自課間與學生的談話、練習、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等形式,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在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遷移規律,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學有所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未知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某一新知識的獲得,必須具備相應的已有知識作為理解、運用新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已有知識作為鋪墊,那么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知識障礙。因此,了解學生知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對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這些能力狀況;同時充分分析教材,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獲得,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幫助學生才能掌握。對于學生能夠自己理解、分析的內容,教師可少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問題應多拿出時間來進行重點講解,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應了解學生對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狀況。例如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的程度對學習遺傳規律的推理以及計算某種性狀的遺傳幾率有一定的影響。再如,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對學習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分布的影響也有一定的幫助。在倡導課程綜合的今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本學科知識來幫助他們理解其他學科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體會到各學科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
三、應知
明確通過這節課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水平,即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和進行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目標又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之分,對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將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考慮到新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及學科知識體系,更重要的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確定,一方面來源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讀與分析,熟悉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以及課程總目標,進而確定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來源于教科書,與舊教科書相比,新教科書在每節課的開頭增加了旁欄“想一想,議一議”及“通過本節課,你將知道”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教科書旁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四、想知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熱愛生物學科的途徑,而好的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的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節,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對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一步步將學生引導到本節實驗探究中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便會主動去尋找答案。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上課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能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看老師能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而學生是否有主動求知的欲望不是課堂上說有就有的,課前老師的備課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學思路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如魚得水,也只有好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才能落到實處。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如果只是教師一方講授,而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是不能稱作健全合格的教學活動的。新課程標準標明確指出:教學應該以人為本,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象,他們是一個個發展中的人,也是一個個發展不平衡的人,更是一個個有強烈求知欲望的人。因此,在備課時,如果教師頭腦中僅僅有教學大綱意識、教參意識、教科書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應切實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尊重學生發展的特點,基于此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吸收新知識。只有這樣,初中生物教學才會展開一個新的局面,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才會更加有意義。
作者:楊華黃艷紅胡麗坤工作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施工合同履約行為監督檢查方案
- 下一篇:物價局黨組理論學習計劃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