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課程考核方式探討
時間:2022-04-26 09:49:46
導語:經濟法課程考核方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法課程是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一門公選課程,也是經濟管理學專業學生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程,是對于培養懂經濟、懂管理、懂法律的等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重要課程。但由于受到教學課時、教學方法、考核形式及評價標準的因素影響,特別是傳統考核存在問題,最終使得經濟法的考核與檢驗標準不能發揮其自身良好的作用。因此我們根據對經濟法課程傳統考核問題和標準做出幾點分析,同時針對性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能力培養;經濟法;課程考核
一、當前我國經濟法課程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的文科教學考核模式忽略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重視的是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核的要求和客觀效果與課程教學目標不相吻合,與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脫軌,難以在整個教學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經濟法課程考核也不例外,主要存在一下幾個問題:(一)對經濟法課程性質認識存在偏差,對考核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當前經濟法的課程在非法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只能充當公共選修或專業基礎課程的角色,正是由于當前的大學生受到所學專業、課程特點、課時安排等限制。因此,該門課程的性質也就被定為對學生的考查課程,由此,在部分教師和學生心中對此課程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出現偏差,通常認為這類考查課是屬于副課,是無關緊要的課程,在這種認知情況下,教學標準會放低,教師與學生對該門課程重視程度大大降低,因而教師和學生都會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考核存在只要通過考核這種應付差事的情況。這對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二)考核形式較為單一缺乏規范性。目前,大多數高校對于《經濟法》課程考核形式主要是以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考核主要以出勤、作業、以及課堂發言的綜合考評,期末考試有閉卷、開卷、論文等形式。然而這些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其結果往往有一考定終身的意味,考試試卷成績決定學生自身的能力。無論是開卷考試還是閉卷考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效果,閉卷考試學生以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屬于“臨時抱佛腳”類型,平時上課不認真聽,到了期末搞突擊。而開卷考試學生通常是胡亂的抄寫,沒有領會到其中考試的真正含義。這都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準確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更不能公正評價和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三)考核理論與實踐不平衡。傳統的經濟法考核內容與經濟法教學模式相一致,大致都是從簡單的概念以及理論為主,很少會有真正的實踐技能考核。經濟法考核的內容都是局限于課堂講授的理論,部分題型往往包括名詞解釋、選擇、判斷、簡答、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也是比較簡單的法律法規的解釋和注釋。這樣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更不利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雖然這能使學生在對于經濟法的知識以及理論掌握到位,但對如何解決實際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理論問題一竅不通。(四)教育和考核內容缺失,劃分成績規范困難。在教育教學當中,學生的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兩個比較關鍵的部分,教學成績檢驗和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考核。但是,當前我國各高校普遍采取教學、考核、評分由同一位教師完成的“教考合一”的考核模式。教考不分離,即課程考核由任課教師出題、主考、評卷,最終確定成績并進行相應的結論分析。正是由于這種模式的存在,導致了學生自身的成績的真正的公平性、客觀性得到質疑,由于考題是教師所出,成績也是教師所定,這些與教師的道德水平、業務素質以及教師本人對教學大綱的理解等緊密聯系,所以這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而同時對于學校來說由于學校缺乏客觀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標準,形成教育水平受到影響的一大客觀事件。以上都影響了教學考核的科學合理性。(五)考核管理制度松懈,人情分過重。由于經濟法課程屬于考查課,不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重視,特別是一些過于片面的追求畢業率、學位率和就業率等的學校,過分的關注學生的成績,甚至直接片面的把學生考核的成績好壞與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相掛鉤。當前高校的學風成整體下滑趨勢,教師也對考核成績加大重視,同時學生成績也往往與入黨、獎學金、評優評先等掛鉤,這就導致了學生為了得到更好更高的榮譽而在考試過程中冒險舞弊??己诉^程中存在交頭接耳、資料傳遞等舞弊行為,即使各高校對于學生考試舞弊現象處理手段都比較嚴肅。有時甚至為了讓學生拿到高分教師不惜降低對考場紀律要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能過則過,人情分十分嚴重。正是因為不正當的教學模式和考試風氣導致了學生不良風氣的成長,同時也不利于良好的教風,考風的形成。(六)忽視考核評價信息,反饋工作不夠。目前高校教師和學生都過分注重于考核成績,從而忽視了對考題的覆蓋面、題目難度以及成績背后反映出來教學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特別是考核成績背后反映的問題關注不夠。學生在對于教師評價過程當中不敢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對學生也畏首畏尾,其一是由于學校對于學生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關注度較少,其二是由于學校過分關注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管理水平的發展。
二、經濟法課程考核改革措施
傳統的經濟法課程考核從理念、內容、方式到評價體系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此門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影響。這些既不適合市場經濟建設對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成長的內在基礎規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當前的傳統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性和創新性的發揮,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改進和提高,因此,完善經濟法課程考核制度和體系,應做好一下幾點:(一)重視考核課程,提高認知程度。學校里的課程考核是檢驗和考查學生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踐問題能力,以及檢驗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并且通過考核能夠及時了解教師在授課當中和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問題所在,這對促進整體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于經濟法課程的考核和管理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其重要程度不在于該門課程的性質,而是我們的重視課程標準,只有嚴格要求考核制度才能準確的了解真實的教育水平。(二)推行教育、考核分離制度,規范考核管理程序??己斯ぷ魇且豁椣到y性質的工程,在前期的出題、中間的考試監督、后期考卷審批都是其工程中的一部分,其中最為關鍵和最為核心的環節為出題和考卷審批。推行教考分離,即任課教師只負責按照教學大綱教授課程,考核試卷和考核方式選擇則由教研室決定,統一命題或建立試題庫,從試題庫中計算機隨機抽取題目匯成一套考核試卷,最后由教研室教師統一組織考核,流水評卷。這種模式有利于營造出公平的學習和競爭環境;有利于提高考核質量和水平;有利于直觀和客觀的評價教師教學成果;有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實施教育改革。(三)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的考核系統。從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的角度出發,考核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對于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及時了解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按照課程標準來安排考核模塊,主要可以分為課堂考核模塊和課外考核模塊。課堂考核模塊主要包括口頭答辯、小組案例討論、模擬法庭和期末考核四大模塊。此模塊主要是在課堂內進行,主要考查學生自身已學知識掌握程度和應變能力,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和觀察等方式進行。(1)口頭答辯模塊。教師在課堂上隨時隨機提問學生,這主要了解到學生課外學習情況和利用已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應變能力。(2)小組案例討論模塊。主要考核學生團隊協作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該模塊主要由老師提供相關知識點案例,要求學生利用本知識點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3)模擬法庭模塊。該模塊通過選舉典型案例,分角色擔任辯護人、律師,加深學生對法庭法律的了解。(4)期末考核模塊。該模塊主要通過試卷方式對本門課程進行綜合考核,可采取開卷與閉卷想相結合考核,即對于經濟法課程的基本概論、基本理論等內容可以通過閉卷考核,對于經濟法理論的理解、法律法規的應用等由于受到考核時間、卷面內容等限制,很難一卷囊括,因此,可以允許學生通過自主選題或開展社會調查等開卷方式完成,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研究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增加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外考核模塊主要包括資料查閱、法庭旁聽、實踐調查三大模塊。該模塊主要考查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精神和學習能力,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1)資料查閱模塊。該模塊主要結合各章節知識點,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主要檢查學生專業學習的主動性和對相關的國家政策的熟悉程度,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2)法庭旁聽模塊。法庭旁聽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理解掌握使用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可以與課內的模擬法庭形式互動。(3)實踐調查模塊。該模塊主要通過學生參加企業實地調查,形成調查的形式進行。如學生在學習公司法的過程中,就可以實地去了解如何注冊成立公司。(四)優化考核內容,突出重點。由于經濟法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同時教學課時又有限,因此我們要結合不同的專業學生的重點方向實際情況,進一步修訂經濟法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育模式,既滿足市場和專業對經濟法教學質量要求,又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對于經濟法課程核心理論體系和部門法律法規及應與社會實踐緊緊聯系進行全面考核,而對于經濟法當中所存在的法律常識以及邊緣性的內容則可以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行學習。考核中要突出經濟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特別是學生對經濟法的實際運用能力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考核,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整體的綜合素質與應對社會的能力。(五)規范考核流程,嚴肅考核紀律。必須規范考核流程和嚴肅紀律才能保證經濟法課程考核整體的公平公正性。需要加強管理考試題目以及考試過后的卷面審查方面,讓漏題事件不再發生,確??己说墓叫?、公正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在考核的過程中,嚴格要求主考教師和監考人員認真負責,鄭重其事,通過教育和提醒,告誡一些學生不能僥幸冒險,而對于作弊的學生一定要嚴肅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作弊現象,維護考場尊嚴和考核嚴肅性。(六)科學評價考核信息,重在整改落實。課程考核結果不僅僅意味著課程教學的結束和課程結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通過考核成績來判斷教學和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好壞。要著重關注成績背后反映出來的教學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構建科學教學評價標準和體系。要重點落實教師或學生反映的問題并積極整改。如下班教學、加強實驗建設、開設相關基礎課程等問題要盡可能及時解決,既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學態度、義務水平和教學過程規范交流教育和管理,又要關注學風建設,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學習理念、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教育、引導和管理,從而提高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
三、總結
對于經濟法的課程考核是整體經濟法教學當中的最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只有將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教師、學生相結合起來,編制適用、夠用和實用的經濟法課程大綱,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考試制度,通過在考核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整體的教學效果,也是對實現經濟法教學統一管理的戰略目的。
作者:陳宋緋 申雅倩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
- 上一篇:高職經濟法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AT24C04在電子設計中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