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法學教學實踐性研究

時間:2022-07-23 10:33:51

導語:衛生法學教學實踐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法學教學實踐性研究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法治化程度的提升,無論是公民個體、醫療機構還是衛生監督管理部門,都產生了更多醫事法律服務需求。與此同時,有關國家立法的出臺也推動了對專門醫事法律人才的需求。如2009年頒布的《醫院投訴管理辦法(試行)》要求二級以上醫院應設置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處理投訴。2010年司法部、衛生部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關于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的調解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出臺后,各地紛紛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了適應這樣的社會形勢,不少高校尤其是醫學類高校紛紛開設衛生法學專業或方向。但是,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情況并不理想。盡管法學專業就業形勢嚴峻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1],但不可否認的是畢業生素質與現實需求之間是存在一定距離的。其中,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法學教育實踐性較差是原因之一。為縮小差距,加強法學教學中的實踐性是教學環節可以做出的努力之一。根據我們正在進行的教學實踐,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渠道著手改進。

一、在教學安排上實現“雙教學”的統一———專業教學與專題教學統一

衛生法學專業課程設置面臨的問題是總課時數偏多,但法學類課程相對較少,涉及醫事法的課程更加少。國內其他開設衛生法學專業的院校課程設置中法學課程和醫學課程必修課比例大致是17∶14,其中法學類課程一般是教育部規定的14門核心課程加專業課程如衛生法學、醫事法學、衛生監督學等。但是,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課時不夠。以《衛生法》為例,該課程設計學時為50課時,但內容涉及近18類醫事法律規范,如傳染病防治法律制度,醫療機構管理法律制度,公共衛生法律制度等。在規定學時內,把這么多法律制度講透是很難做到的。針對上述情況,理論教學中應當對教材內容有所側重,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形式補充大而全的理論灌輸。從注重學科的交叉性出發,以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為前提,注意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在法學核心專業課程設置上,首先要強化學生專業課的教學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同時融會衛生法的具體現實案例,使一般部門法與衛生法得到較好的融合。法學專業課的教學,除開設核心課程外,還可根據社會情況、市場需求的變化開設實踐性、技術性強的法律運用課程,如律師訴訟技巧、非訴處理、談判技巧等選修課程。在衛生法學課程的設置上,可以結合現代醫療技術發展和醫療改革的趨勢,開設專題,以解決課時偏少的問題,同時將相對分散的各章節內容通過一個主題串聯起來,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二、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實現“雙師”的統一———教師資格與律師資格或醫師資格統一

衛生法學是醫學與法學交融,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授課教師不僅具備法學專業知識,同時還應具備醫學專業知識,而且還應當是司法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敖處煛迸c“律師”或“教師”與“醫師”的統一,是對法學專業教師的基本要求。(一)把教師“送出去”了解醫療、司法一線的實際情況。醫學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這些醫院科室設置齊備,蘊含著豐富的衛生法學教學資源。學??梢约訌娕c醫院的聯系,鼓勵教師參與具體糾紛的處理,接觸實際,了解社會,提高教師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完善。以西安醫學院為例,我校鼓勵承擔衛生法學教學任務的授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在不承擔或承擔教學任務較少的學期,到附屬醫院或其他醫院的醫療糾紛處理專門機構學習、交流。到醫療第一線了解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處理的程序、談判的技巧,教師們均受益匪淺。(二)把教師“請進來”實現專兼職教師相結合。針對校內教師醫學、法學實踐經驗欠缺的問題,可以考慮吸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如資深法官、檢察官、律師、醫務人員等承擔法學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實現專職、兼職教師相結合,彌補法學課實踐教學的欠缺,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法學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組織校內教師旁聽上述課程,也可以培養和提高校內教師的教學水平,熟悉醫療和司法實踐中的做法。以西安醫學院為例,我們先后聘請原省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負責人、某三甲醫院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負責人、檢察院工作人員等專業人士講授醫療糾紛與法律處理、刑法等課程或為師生開辦講座,受到學生的歡迎,聽課教師也收獲很大。上述具有復合背景的師資不僅可以為學生開拓多元的學術視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試行學業導師制,對學生進行精細化培養。

三、在實踐基地建設上實現“雙基地”的統一———醫學類實踐基地與法律類實踐基地統一

衛生法學專業注重醫與法的結合,要培養具有較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了解醫院主要科室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流程與診治方法,熟悉醫院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醫患糾紛調解與處理技巧;同時還具有較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具有較扎實的衛生法學知識和熟練的涉醫訴訟技能。因此實踐環節能否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成為畢業后學生能否順利適應工作需要的重要環節。學校對上述實習基地所開展的實習、實踐活動要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避免學生的實踐流于形式[4]。院系可以成立實習教學指導委員會,針對衛生法學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對各類實踐基地的內部機構進行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幫助較大的部門作為實習的輪轉科室。對學生在輪轉期間應掌握的實踐技能通過實習手冊進行規定,要求科室在輪轉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評價。院系在實習或實踐過程中還應委派專業教師深入實踐基地,了解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的評價,及時反饋有關信息,調整實習管理制度。使學生真正能夠通過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學到知識,增長才干。

四、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實現“雙課堂”的統一——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統一

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術培養是教學活動的應有內容,但學生的應用性培養同樣重要。因此,在堅持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應該強調學生分析、處理實際法律案件及有關醫療糾紛能力的培養。因此,除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所設置的實習、實踐環節進行常規實踐活動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舉辦業余學術活動,了解醫療法律動態,參與調查醫療活動現狀,開展模擬法庭、義務法律咨詢和法律便民服務等活動。同時還可參與開展社區法律志愿者服務,在一些重要的活動日和節假日,如利用“12.4”法制宣傳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12”國際護士節等重要節日和學校工會、醫院、居委會、街道等單位一起,組織小型法律咨詢活動,為社區和周邊群眾提供義務法律咨詢和法律幫助,培養學生參與社會、觀察社會和了解社會的能力。第二課堂活動能提高學生對法律理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專業因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和就業滿意度較低同時被列為本科和高職高專的紅牌專業.《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高職高專的法律實務已經連續三屆成為紅牌專業learning.sohu.com/20150614/n414990956.shtmlwww.eol.cn/html/c/16dxsjybg/訪問時間2017.5.6

[2]劉蘭秋,王曉燕.我國本科教育中的衛生法學人才培養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1):112-114.

[3]劉蘭秋.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在衛生法學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教育管理.2015,1(4):267-270.

[4]馬韶青.論衛生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路徑[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4:65-66.

作者:宋娟 梅姍姍 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