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探析

時間:2022-10-18 03:09:54

導語: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探析

摘要: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法學實踐教學是培養法律職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構建完善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才能有效地實現2011年教育部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法學實踐教學中,應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局面;構建科學合理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法律人才;法學;實踐教學

2011年教育部與中央政法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其重點是提高法律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目的在于培養出一批符合我國法治社會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律專業人才,即能夠靈活運用法律理論專業知識及法學實踐技能解決法律實務問題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深化我國法學實踐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科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加大法學實踐教學義不容緩。法學實踐教學在于培養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法律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進而形成法律思維習慣,進入社會后能夠盡快滿足法律實務工作需求。探索科學有效的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卓越人才培養目標。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下的法學實踐教學的意義

根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來強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專業法律教學實踐性和應用型建設,有助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法學本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借助模擬法學教學培養模式和實踐指導性法律理論操作的融合來幫助法科學生有效掌握法律的實踐真諦,切實使學生法律實務的實際工作能力提升。通過對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的法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可以得知,地方高校法學實踐性教育教學在完成卓越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度舾梢庖姟芬幎俗吭椒扇瞬沤逃虒W培養目標是要將法律專業人才教育的法律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堅持走理論和實踐并舉原則[1]。在法學教育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法學理論教學而不進行有效的實踐教學,導致其理論專業知識缺乏實效性,最后使乏味的理論教學無法滿足現代法律實務部門解決官司糾紛和案件開庭審判等工作需求,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若干意見》還確定了基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模式下高校法學實踐教育教學的指導原則:高校法學教育教學應該以培養和輸送大批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涉外法律卓越人才及西部基層法律卓越人才的法律人才方案,其中將培養應用型、復合型與實踐性于一體的人才方案作為核心指導原則。所以,必須將法學實踐教育教學模式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結合,從根本上提升法學學生的實務業務能力,為實現法學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實踐的現狀

1.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美國首法官霍爾姆曾經說過“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的積累?!睆娬{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但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主體”而學生是被動的課堂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中不難發現,授課對象雖然掌握了法學理論知識和法律規定,具有一定的法學理論水平,然而學生的創新操作能力不強,同時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思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其不利。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法學教學中,法學實踐課的總學時在設置上極其不足,雖然從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學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在多數法學院中課堂教學學時占總法學教學學時的比例在80%左右,但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完成理論教學任務,課堂理論教學占用大部分實踐教學學時,使實踐教學幾乎流于形式。大多數學生只是掌握了法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較少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較少的實踐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很難做到學以致用。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明確。大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缺少明確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對實踐教學內容沒有剛性的規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意性地安排實踐教學,選取的案例教學沒有針對性,法律診所和模擬法庭教學沒有常規性,實踐教學內容比較松散、混亂、針對性不強[2]。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實踐能力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不能通過有效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融合,實踐效果不明想、穩定性不強,不難看出,法學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不明確已經遏制了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3.缺失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在整個法學教學評價體系中,法學實踐教學環節的權重比例極小。首先,就法學理論課而言,在該課程中沒有衡量實踐學時的具體評價標準,在評價期末成績中沒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評價結果,這樣的評價體系阻礙了實踐教學的發展。其次,對于模擬法庭及法律診所等實踐教學方式大都采用百分制書面考核評價體系,其只注重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進行考核,而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就能應對。這樣不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積累實踐技能,也不能發揮評價體系的功效。最后,對于畢業實習實訓實踐教學課程采用由實習單位進行實習鑒定及學生的實習報告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但大部分地方高校實習指導教師在畢業生實習實訓期間不去實習單位檢查實習、跟蹤調查及階段性考核,結果導致對學生實習成績的考核鑒定不夠客觀。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構建

1.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局面。法學教育教學具有法律實踐的一個內在部分,理論知識教學也具有實踐性。英美法系國家的高校非常重視法學本科學生的實踐實訓,對學生具有法律職業倫理道德和職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實踐教學改革后,法律診所、社區法律服務、調解實務課程、模擬法庭對抗賽等都應當納入實踐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課程以培養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為教學目標,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解決實踐法律問題的程序、調查取證的技巧和方法,熟悉訴訟程序,具有司法實務部門、當事人溝通的技能。讓法律職業人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實際辦案,也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系得以平衡,對于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構建科學合理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谏鐣眯头陕殬I人才的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專業必須制定完善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實現對學生法律職業能力的培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學教學應提高實踐教學權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把實踐教學的學分及學時提高,這樣學生接觸法律職業實務的機會才能增多,在大量的法學實踐教學中幾乎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法律角色,由學生自己親身經歷感知法律職業。同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對法學實踐課程的設置應該科學合理,具體來說,在大學一年級時,應選取內容相對簡單的實踐課程,以讓學生慢慢地理解掌握法律知識及法律實務操作程序為目的,例如,法律講堂、視頻觀摩法院庭審現場等實踐課程;在大學二年級時,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的法學專業基礎課程設計相關的一些實踐教學環節,比如,選取焦點真實的案例進行案例教學分析、模擬庭審及與法律相關的社會實踐等方式;在大學三年級時,因為學生對法學專業理論知識已經基本掌握,同時也具備了較強的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上應該開設由學生實戰演習的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應變、溝通及協調能力,比如以真實案例開展模擬法庭對抗賽、法律診所等實踐教學課程,為學生將來成為一位法律職業人做好準備;在大學四年級時,開設實習實訓實踐課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分配到律師事務所、檢察院、司法局或法院等地實習,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切實使他們掌握法律業務技能。3.構建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主導主體”實踐教學的運行是一個動態的教學,因此,對其的評價也應是動態的評價體系。具體而言,建立考試評價制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想通過有效地推進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必要轉變法學課程的考核制度,在考試考評制度中,應加入實踐教學環節考評或其權重,全面考核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運用知識能力、業務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以此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構建“三元化”實踐教學效果評估制度,即學生評估、教師評估和實踐教學基地評估。實踐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對其參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感悟、體驗等主觀性收獲進行評估,也要客觀性對其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成績和結果進行評估總結;教師可以通過對實踐教學效果總結的方式進行評估;實踐教學基地要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紀律情況、學生實踐教學的實踐效果及實踐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王慕蘊.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J].科教文匯,2014(6).

[2]蘇賀新.法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路徑探討[J].教育探索,2013(9).

作者:張守波 李秀文 謝慧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