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挑戰及對策

時間:2022-12-03 10:46:11

導語: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挑戰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挑戰及對策

摘要:“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高校教育教學方式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成為新時期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將“互聯網+”時代高校法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作為研究對象,對有效應對挑戰的對策進行了系統探究,力求能提升法學教學改革質量,使其與“互聯網+”時展需求相適應。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法學教學;教學改革

“互聯網+”教育是新時期我國全面推進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教育模式,將“互聯網+”理念引入到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能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促進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系統的提升。基于此,在對高校法學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為了能突出教學改革的時代性和科學性,要與時俱進的探索“互聯網+”思維在教育領域的合理化應用,有效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助力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一、“互聯網+”思維對法學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產生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來,在高校法學教學改革活動中科學合理的探索“互聯網+”思維的應用,能促進全新教學模式的構建,對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綜合分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推進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情況,發現主要促進作用從以下方面得到體現:其一,能有效促進教學方式的改善。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便捷,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能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全新的授課方式,形成網絡數字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融合發展的教學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平臺,提升教學組織效果[1]。其二,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互聯網+”時代信息集成化程度明顯提升,教師在開展法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互聯網信息共享優勢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路徑,使學生能結合自身需求對法學知識進行探究。其三,能搭建多元化的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法學知識學習方式。在“互聯網+”思維作用下,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能對法學教學中情境模擬實訓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進行優化,使學生在實訓實踐中應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得到進一步培養,對提高人才培養成效產生積極的影響。由此能看出,“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法學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加強對“互聯網+”思維的合理化應用,能構建全新的“互聯網+”法學教學模式,突出教學效果,為學生學習法學知識和技能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法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極大促進了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但是從另一個層面進行分析,“互聯網+”時代的形成對高校法學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高校法學教學改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新時期結合實際情況有效應對挑戰,構建全新的法學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多元化教育指導。具體解析,受到“互聯網+”時代的影響,高校法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表面,無法真正發揮“互聯網+”思維優勢,法學教學改革深度不足,無法從根本上構建法學信息化教學體系,導致法學信息化教學存在局限性,會對高校法學教育改革活動的深入推進產生消極影響[2]。其二,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現階段雖然已經積極探索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法學教學的融合,但是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大部分高校尚未針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構建切實可行的法學教學體系,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系統,無法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制約了法學教學改革的優化開展。其三,教師隊伍信息素養不足,對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難以綜合分析當前法學教學信息化改革的需求對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等進行調整,導致信息技術在法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問題,難以促進實習實訓模擬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不夠理想。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法學教學改革優化創新措施

為了能有效應對“互聯網+”時代法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新時期要結合具體情況積極探索全新教學改革優化創新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保障高校法學教學信息化、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3]。(一)轉變教育理念,采用多種靈活教學方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法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堅持開放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的思想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采用多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確保能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法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彰顯信息技術優勢,突出法學教學整體質量。如教師在結合《婚姻法》方面具體觀點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互聯網上具體的明星藝人真實婚姻案例資料進行分析,并應用所學知識制作真實婚姻案例解析PPT,在課堂上向其他學生分享,確保在信息技術資源的支持下能形成對這方面知識的深刻認識[4]。在此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法學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上設計和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與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對真實婚姻案例中相關問題的看法,在多元互動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法學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保障在靈活多變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的法學知識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增強。(二)整合教學資源,構建多元立體教學模式。“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在對法學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對互聯網平臺上涉及到的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整理,按照教學需求對教學資源加以整合,并積極探索多元立體教學模式的構建,確保能發揮不同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促進法學教學改革活動的深化發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積極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慕課教學模式、仿真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的開發和應用,保障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法學知識學習環境,提高法學教學整體效果。如教師在講解《食品安全法》方面知識點的過程中,為了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對法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就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構建仿真模擬職業實訓環境,讓學生能在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情境中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并能結合真實情境提出有效改進的建議。如此,就能將仿真實訓與互聯網信息化教學平臺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互動學習的條件,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三)加強師資建設,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對法學教學實施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和執教能力會對教學改革情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為了應對“互聯網+”時代法學教學面臨的挑戰,新時期在推進教學改革活動的過程中,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高素質師資隊伍保障信息化教學改革穩定開展。一方面,在法學師資建設工作中,要對現有教師群體實施信息素養方面的教育培訓,使他們能對信息化法學教學改革形成客觀認識,能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應用,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邀請社會上互聯網法律行業工作人員到學校中開展專業教育培訓,使學生能對互聯網時代法律問題的變化形成更加明確的認識,拓展學生眼界,在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支持下提升教學組織綜合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全方位推進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思維模式,并構建“互聯網+”法學教學的全新改革體系,能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輔助下法學教學的優勢,解決當前法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綜合質量,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指導,進而突出教學改革成效,為將學生打造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的教育保障。

[參考文獻]

[1]潘久紅.“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分析[J].法制博覽,2019(27):282-283.

[2]何憶.“互聯網+”模式下法學教育改革路徑探討[J].才智,2019(26):21.

[3]榮振華.互聯網技術融入法學教材的內在需求、挑戰與制度保障[J].法學教育研究,2019,26(03):151-167.

[4]王淵,吳雙全.“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變革研究[J].高教探索,2019(07):38-43.

作者:余桂芳 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