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平臺搭建
時間:2022-10-26 10:09:54
導語:化學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平臺搭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提高學校化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激發教師上課的積極性,搭建化學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的平臺,形成合作、交流的教研文化。通過分析總結,了解教師的感受和感言,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和方式,力爭使每一位老師都能人盡其才,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貢獻力量。
【關鍵詞】化學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平臺;搭建
為了搭建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平臺,在全校要建立一定的研修組織機構和一定的運行機制。所謂研修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要體現研究價值約束性和系統有序性。為解決同一個問題愿意經常相互交流、探討的組織。上升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模式和學校的管理制度。將“觀課議課”校本研修模式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研組推廣,采取座談會、專訪和談話、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有關教育理論專家、教育管理專家和參與教師的意見,進一步了解教師的感受度和獲得感,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和方式,力爭使本次研究機制常態化,并設想將其上升為學校的一項教研管理制度,在學校發展中長期堅持。
1課堂精心打造,知識整合延伸
教學理念轉化和觀念更新帶來的研究主題。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和作、探究式的教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和體現等。我們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教學過程中有一般意義的問題,如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好課標準問題等,也有教學中的小問題,如某一知識點的處理問題等。這些主題確立后,我們以觀課議課活動為載體,分別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討,在研討中,加深了教師對教研主題的認識,改進了觀課議課過程中的問題,深化了對這一研究形式理解,增強了教師的研究意識。建立一種符合實際和有效的教研模式。如有位老師在上化學課時,沒有用常規的說教,他先是通過實驗驗證了學生熟悉乙酸的酸性,然后探究生活中學生熟悉的酸性物質,緊緊圍繞羧酸的性質,很巧妙亮出由特殊到一般研究物質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視野從書本延伸到生活。通過酸性強弱的探究、酯化反應歷程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由舊知識順利遷移到新的知識,由必修內容過渡到選修內容,既達到了課標的要求、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課堂上不僅有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還播放了課外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的實驗視頻,不但實驗現象清晰,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機會,課堂已從課內延伸到了更廣闊的課外。學生在獲得了知識的同時,在內心深處有了成功感,內心的喜悅不斷激發著學生提升他們的創新勁頭,在這種精心打造的課堂上,同學們的自豪感愈加強烈,為今后的科學探究積累了信心。
2變傳統的“聽課”為“觀課”
建立一種觀課議課常規化,就是參與者在觀課議課活動中共同認同的價值追求和共同的行為模式。這是促進參與人員認同觀課議課價值追求,并在觀課議課活動中采取彼此理解和接受的共同方式。我們專門制作并組織實施了‘‘觀課議課‘‘校本研修課堂觀察問卷調查表”,在開展活動時使用。變傳統的“聽課”為“觀課”。“觀”是觀察,“觀”不排除“聽”?!坝^”一方面強調多種感官和一定觀察工具的運用,另一方面是多種感官帶來的多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語言和行動、情境與故事、狀態與精神都是觀察的對象?!坝^”強調“面向實事本身”。我們對實施過程中的每一個案例進行理性分析,將實驗前教師專業能力與實驗后作對照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實施的成效。如一位老師用生活常吃的蘋果醋,菠菜及檸檬做實驗,探究了羧酸的酸性,這種用生活中常見的用品來探究化學中的酸性奧秘,極易感染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了學生對化學課程探究的欲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愛上化學課,真可謂匠心獨運。從案例教學角度議課,可以采用如下結構:首先由觀課教師描述蘊涵困惑的教學故事,使討論建立在課堂現象和事實的基礎上;其次是聽取授課教師對困惑和問題的理解;再次是聽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見;然后是參與者對彼此的意見進行分析和討論。過去的評課往往是下結論,而“議課”不是下結論、做判斷,而是在“觀”所得到的信息基礎上參與者展開對話、討論和反思的過程。如果說“評”的過程是寫句號的過程,“議”的過程則是更多地運用問號質疑、探詢和發現的過程。
3重視從實驗中得結論
通過對傳統的聽課評課改進研究,建立適合本校實際、大家都能夠認同和接受的一種有效教研模式。讓學校習以為常的聽課評課活動起到既能保護教師積極性,又能引導教師如何認識課堂和自身的不足問題,起到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部分課的課堂教學實現了從“以教定教”到教師和學生共同定教的轉型。這一轉型在理科組的課堂教學中表現更為明顯。部分課堂轉變原來老師給學生設計一堂課全部程序的做法,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選材操作,得出結論。筆者在《酶的特性》這一節的課堂教學中,牢牢抓住“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學生動手實驗得出結論”這條線,堅持結論從學生試驗中來。學?;瘜W組負責人分析總結整個研究過程,對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每一個案例進行理性分析,將實驗前教師專業能力的測量數據與實驗后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表現作了對照分析,定量定性分析課堂實施的成效。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匯總反思每節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撰寫聽課報告,在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如《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這節課,教師以補鐵補血教育視頻引入課題,讓學生了解鐵元素對于人體的重要性,又以補鐵結束本節課。引導學生運用化學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學校開展了多輪觀課議課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對觀課議課校本研修活動進行了梳理總結,先后撰寫了多篇論文及研究心得。
總之,我們的觀課議課工作是扎實而富于成效的,為后續的運行和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觀課議課校本研修模式的實施,改變過去聽評課過程中教師不積極參與,評課不認真的現象,真正建立起人人樂于獻課,評課時大家敢于說話,講真實的話,互相切磋學習的風尚,形成進取、民主、合作的教研風氣。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研究課堂、改進教學,實現自身課堂質量的提升。
作者:李萬發 單位:海原縣西安學區西安小學
- 上一篇:勞動關系司法認定研究
- 下一篇:網絡平臺勞動法律關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