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思考
時間:2022-07-13 11:02:12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生必修的課程,是深化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也是高校的核心課程。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快速發展,讓思政課走出課堂,理論與實踐、線下與線上、校內與校外、教師與名師、虛擬和現實結合在一起,才能煥發出思政課的新生機,也正是思政課建設中倡導實踐教學的目的所在。實踐教學的探索在互聯網挑戰下,教學的方法發生極大改變,同時也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互聯網+教學”是未來上好思政課的主要方向,也是實踐教學的重點領域。本文闡述了高校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的政策支持,從高校對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高校實踐教學也存在很多問題、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三方面對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以下路徑解決問題:提高意識,加強保障;整合資源,全員參與;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時俱進,切實實現“互聯網+教育”。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互聯網+”;新媒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生必修的課程,是深化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也是高校的核心課程。在培養大學生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樹立牢固的“四個意識”及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尤其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思政課走出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網絡、名師、虛擬和現實結合在一起,才能煥發出思政課的新生機,這是實踐教學的魅力所在,更是思政課教學在新時代與時俱進的過程。
一、高校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的政策支持
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政課建設,實踐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相繼在中央多個重要文件中多次重點提出,并大力倡導。因此,高校思政課建設中不斷加強實踐教學是有其必要性和政策根據的。(一)思政課建設中大力提倡實踐教學的必要性。高校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不同,是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及立德樹人教育的主渠道,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進行理論、政策、方針宣傳的主陣地,尤其是一直以來黨都把意識形態工作當做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在第23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校思政課的建設和效果直接影響意識形態工作,做好思政課的改革,提高思政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是關鍵。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大力開展實踐教學,讓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更加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洞察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水平??梢?,實踐教學成為思政課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環節是有其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二)實踐教學的政策依據。實踐教學是高校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部、等部門重點提出和要求的,并在多年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效果,使思政課不再是束之高閣、脫離人間煙火的理論,貼近學生、走進社會,是實踐教學最大的特點,與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及一系列的政策出臺密不可分。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1]。2015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指出,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發揮實踐環節的育人功能[2]。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等問題[3]。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為高校思政課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高校也在文件精神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思政課的改革和探索。由于各高校的層次、水平及硬件環境的不同,改革的方式方法、程度也大相徑庭,有一點成為各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共性——開展實踐教學。多年以來,各高校一直致力于思政課的課程建設及不斷進行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索,很多高校立足自身實際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多成績,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地探索、調整和加強。實踐教學的作用和地位也隨之不斷提高,與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密切相關。
二、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開展情況及作用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課課改的主要目標,是將教師與學生、理論與實踐、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緊密聯系一起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能否開展好直接影響思政課的教學水平和效果。(一)高校對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自從2008年教育部規定在本科思政課學分中劃出2學分、??苿澇?學分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以來,全國高校大力開展實踐教學的探討和試驗,取得較大成績。各高校的實踐教學探索主要分為課上實踐和課外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通過校內實踐,演講競賽、辯論賽、PPT制作、編排話劇、制作微課、拍攝微電影及虛擬現實體驗等形式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參與率,增強了思政課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由枯燥變為有趣,由單調變為形式多樣。通過校外實踐課,社會實踐調查、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老區、參觀現代企業、法院旁聽等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提高了學習熱情。高校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理論講授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二)高校實踐教學也存在很多問題。大力開展實踐教學以來,高校思政課活躍起來,成績顯著,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第一,制度不健全,難以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開展,沒有健全的制度是不行的,高校應制定指導性的意見及能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相關部門配合的聯動機制,系部制定完善詳細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以確保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第二,資金保障問題。實踐教學開展的豐富多彩必須有資金的保障,各高校的層次、重視程度、經濟狀況等實際情況各不同,資金配比也大相徑庭,甚至很難落實,直接影響實踐教學開展情況。第三,師資力量沒有更好的整合。目前高校進行思政課教學主要依賴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也只是思政教師在單打獨斗,師資力量單薄,不能達到預想效果。實踐教學過于形式化,不能達到全員參與,不能全覆蓋。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即“三全育人”。高校實踐教學的開展,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及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好,才能真正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三)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高校思政課是必修的核心課程,是培養大學生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思政課改革的主要目標。思政課是理論課,隨著時代進步,思政課教學受到極大挑戰。學生對互聯網的熟悉和熱衷遠超于教師,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多,大大拓展了知識面,增大了知識儲備量,這對思政教師也是嚴峻的挑戰。如何讓理論課堂動起來,學生活起來,學生的頭抬起來,眼睛亮起來,成為思政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實踐教學變成為解決這些難題的鑰匙,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教學,讓學生走出去,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有效地將課上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使學生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增加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為切實培養大學生的立德樹人目標做出巨大貢獻。
三、新時代開展實踐教學的路徑分析
新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遠遠超出人們的學習速度,自從1994年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互聯網開始了大踏步的發展,走進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同時也給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獲得知識的方式手段增多了,知識的儲備量增大了,真正體現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時也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及思政教師帶來巨大挑戰,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無論是高校的管理模式、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都急需更新,加強實踐教學成為重要環節。要切實做好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需要全校領導、師生及各部門協調一致,共同努力實現。(一)提高意識,加強保障。高校的思政課建設,黨中央高度重視,2019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開好思政課的長遠意義,分析了課程改革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201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領導干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4],各高校在新學期開始,院長、書記都要上思政第一課,可見思政課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也為思政課在全校立威,思政課是與其他專業課完全不同的重要課程。在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國情、校情、學情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是巨大挑戰。首先,學院領導及各部門相關負責人要提高意識,加強對思政課及其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其次,制定制度、完善各種保障機制,以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最后,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結合學院特點、本地特色,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現代企業、法院、看守所、敬老院等都可以成為實踐教學的教學基地,并保持良好的聯系和溝通。實踐教學是思政課建設和改革的主要內容,要想開展好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視,提供政策、資金、人員等各方面保障,才能順利進行。(二)整合資源,全員參與。思政課是一門大課,單單依賴思政教師是很難開展的,只有將全體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學院的相關部門調動起來,才能更好地進行,即“大思政”。近幾年,上海提出了“課程思政”,將專業課與思政課結合起來,同向同行,做到全員、全程、全課程進行思政課教學,為全國的思政建設提供了有效且有價值的“上海經驗”?!罢n程思政”也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很多啟發。實踐教學靠思政教師的單打獨斗,最后只能變成形式,走過場,成為思政課的點綴,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水平。將實踐教學與專業課的實習、實訓課相結合,思政理論與專業內容相結合,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相結合,才是拓寬實踐教學途徑的良方,也是解決實踐教學形式化、碎片化、缺乏針對性和不能全員參與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是促進理論與實踐、課上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密切結合的有效方法,需要資源整合,不僅是師資力量的整合,更是專業、教學設施及保障制度等的整合;全員參與,也不單是全校教師、各部門的參與,更是全體學生的參與,這才是開展好實踐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的關鍵。(三)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只有學生喜歡教師,才能真正信服其理論,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是進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2008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及其重要性。教育部及各省、各高校大力開展了思政課師資隊伍的建設,國培、省培、全員課程培訓及骨干教師培訓等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也不斷展開,快速提高了思政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今后工作中,不但要繼續加強思政教師的各種理論學習,還要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及增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思政教師是黨的政策、方針的宣傳者,是大學生立德樹人的主要實踐者。(四)與時俱進,切實實現“互聯網+教育”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從此互聯網+科技、互聯網+經濟、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教育等開始大力開展起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探索又增加了新的路徑,也對思政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1.加強教師的網絡學習,提高網絡技術水平。各高校上好思政課,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是重要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是影響思政課教學和實踐教學水平的主要因素。新時代新要求,教師單憑教材和PPT上課的時代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需求,網絡技術的掌握是教好課的關鍵,現代的教學方法靠網絡技術的支撐對思政教師無疑是嚴峻的挑戰。加強網絡學習,對網上各平臺海量資源進行使用,錄課、剪輯、微課、慕課等是新時代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本領,不斷學習網絡技術與專業知識同等重要,提高網絡技術水平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上好思政課的前提。2.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伴隨網絡的興起和快速發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課外實踐不僅包括走出去,還有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活動,即網上實踐。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海量資源,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對學生有無限的吸引力。近年來,各高校、公司開發了大量的線上學習平臺,中國大學慕課、學堂在線、薈學習等,平臺上匯集了各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教師的優質課程。學生通過這些平臺進行自學,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壁壘。這種網絡實踐正是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拓寬了學習渠道,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是教學與時俱進的驗證。3.利用網絡平臺授課,減少實踐教學成本,增加了實踐教學的途徑。網絡實踐對教師的教學既是挑戰也是一種福利。教學方式徹底改變,由原來固定不變的課堂教學轉變為虛擬的網絡空間,由直接面對面轉變成虛擬空間的面對面。教師可以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慕課等網絡平臺上進行授課,平臺上隨時發送教學內容、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網上的海量資源,通過錄課、直播等方式進行教學,讓網絡技術走進大學課堂,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政課建設及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各高校的層次、重視程度、學生情況不同,導致實踐教學水平和效果參差不齊。尤其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興起,“互聯網+”的普遍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速度。“互聯網+教育”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將實踐教學與互聯網有機融合是思政教育教學正確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正確之路。順應時展、與時俱進,切實做好理論與實踐、課上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結合是實踐教學開展的目標,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宣傳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思政〔2012〕1號.
[2]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Z].教社科〔2015〕2號.
[3]新華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
[4]張曉晨.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特點與完善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5):167-169.
作者:李春紅 單位: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高校英語教學價值訴求與突圍路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