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途徑
時間:2022-02-12 09:41:53
導語:高校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管理者對創新人才的培養
1.培養創新型的教師教師的水平是素質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培養一大批富有創新意識并具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可謂高等學校全面培育創新人才的首要之急。首先,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自身具備的創新意識很重要。在中國的高校學府里,各項規章制度嚴密,雖然這是教學秩序和教務管理的基本保障,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創新造成了束縛。這樣的制度就要求教師有一種“敢闖敢拼”的精神,在合理的限度內盡可能地有所突破。只有教師自己帶著這樣的創新精神工作,才能培養出勇于創新的杰出學生。其次,在秉持創新意識的基礎上,教師也應該將創新精神付諸于行動,更好地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傳統教學,更要重視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創新訓練,培養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針對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特長,進行個性化教育,將教學工作從單一的教授轉變為多元化的引導、咨詢和服務,使學生在創新活動中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最后,教師應通過自身的科學研究提高其創新能力,敢于挑戰,勇于突破,以自身對創新的實踐作為學生的榜樣,只有稱職的、專業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學生。2.探索創新的教學方式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應該具有不同尋常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者的角色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把啟發式教學作為這種新型教學方式的指導思想。盡管每位高校教師都有繁重的教學任務,但要想在有限的課程時間里既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又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就需要轉變以往單調的知識傳授方式,營造寬松的創新氛圍,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批判思考的主動性上。注重啟發式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把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作為對學生評價的主導因素,設立研究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例如,在西方行政理論發展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傳統的單方面授課型教學方式講解經典的西方理論等基礎內容,在此基礎上,可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該理論對當代社會的適用性、局限性,展開批評式的研究,將基礎內容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問題展開評論,由學生代表進行匯報評述,如觀點分歧較大,還可以通過學生辯論的方式來探索問題。這種以教師為輔佐、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方式能有效挖掘學生的探索欲和創造欲,激發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挑戰欲,從而推動學生主動產生發散性思維運動,大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能力和主動創新的積極性。
(二)學生個人創新能力的提升
1.培養創新性學習習慣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把創新培養為一種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會有創造性。傳統學習的性質都是接受性學習,學習材料是現成的,學習目的就是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固然是重要的,它有助于我們積累基礎的專業知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培養創新性的學習習慣。這種學習應該是一個挖掘自我潛能的過程,追求的目標往往不是現成的,學習的材料通常也是不確定的,由學生個體在此過程中不斷思考與發現,在遇到問題時經常嘗試從多維度解決,突破傳統的固化思維,挑戰富有建設性的想法,完全根據其個性主動選擇適合個體發展的方式。這種學習習慣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點,在科學創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高校大學生應該培養具有創新性學習的習慣,這將有益于提升個體的獨創精神和創造能力。2.訓練創新化行為方式首先,學生應該訓練個人質疑與批評的行為能力。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說:“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眲撔滤季S源于質疑和批判,只會一味地接受,沒有質疑就難言創新。在平時的課堂上,在與導師的學術交流中,學生都應該積極思考,勇于對權威進行批判,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其次,個體應該訓練敏銳的洞察力,善于根據事物的發展情勢來調整自己的思維路線和行動方式,采取最有效的行動策略。創新型杰出人才具有的洞察力能使其產生很強的創新意識和很高的成就欲望,在行動上往往表現為一個“預”字,即行動之前要有比較周密的設計,經過細致的觀察,以獨特的思維方式發現常人難以發現的問題和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行動上敢于冒險,不愿忍受陳舊的束縛以更大的創造性主動投入工作。創新思維是一個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要想突破杰出人才培養的瓶頸,把創新作為“錢學森之問”的密鑰、培養管理者和個體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是首要關鍵,這不僅是學術科研領域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整個民族崛起的需要。
作者:吳佳穎李正明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愛國衛生暨四城聯創工作總結4篇
- 下一篇:商業系統依法行政工作要點2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