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導師制教育應用思路

時間:2022-04-09 10:17:10

導語:高校導師制教育應用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導師制教育應用思路

一、“導師制”的實施

1.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大一新生經歷了重重選拔,走進大學校園,面對的都是新鮮事物,開始學習許多原來很少接觸的專業課,科目多、課程進度快,并且沒有中學階段常有的期中考試來督促學生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另外多數新生也不會合理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1]中學時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與大學完全不同,沒有承接性,讓大部分新生無所適從,此時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改變角色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教師和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我學習的能力。大學課堂以學時為基礎,每門課程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學時,在規定的學時講授相應的內容,則出現了知識量大、學生課堂理解吸收困難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而不能單純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還要講究學習技巧,要自覺遵循學習規律,對學習的知識做到經常復習。通過不斷的反復的復習,在大腦中形成牢固的記憶。

2.大學生自立能力的培養

自立是一種人格特質,是我國傳統文化所重視的優良品質之一。自立人格包括個人自立和人際自立兩個方面,各自又分別包括獨立性、主動性、責任性、靈活性和開放性五種特質。[2]大學生的自立意識包含四個因素:抽象自立、經濟自立、心理自立和社會自立。大學生最看重的是經濟自立,其次是心理自立和社會自立,最不看重的抽象自立。[3]在小學、中學階段,學生的功課緊、時間少,對家庭依賴性高,而進入大學后,自由時間較多,同時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也為其提供了很多機會,諸如校園內的勤工儉學活動,社會上的各種兼職工作,都是大學生培養自立能力的良好途徑,這些經歷將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寶貴財富。

3.大學生自制能力的培養

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的克制能力的強弱決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狀況以及智能的發揮程度。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家長距離遠了,教師管理的少了,社會上各種復雜的誘惑多了,此時堅強的自制力對大學生健康的學習、快樂的成長至關重要。網絡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老同學之間互相聯系,各類知識的解析與延伸,關注社會的變化及新氣象,網絡都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但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將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整日沉迷于網絡游戲,全身心投入在虛擬世界里,進而無法自拔,荒廢了學業與青春,導致掛科、降級甚至退學現象屢屢發生。自制力的培養并不意味著封閉,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

4.大學生自信能力的培養

自信心是指個體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一種主觀傾向,簡單地說,就是對自我的確信程度。一般而言,人們總會以一種或褒或貶的態度來看待自己,這種對自我的體驗和對自我的評價的高低就決定了人的自信水平。[4]大學生自信心不足有很多表現形式,導致大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歸因不當、家庭教育的誤導、個體過去經驗、對自己要求過高、消極的自我認知與評價等。[5]高校不同于小學和中學,大學生都是層層選拔的優秀學生,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一直都是成績優異、名列前茅,進入大學后,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于種種的不適應,導致部分學生各方面都落后,進而產生了自卑心理,意志消沉,與其他學生距離越來越遠。維護和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需要做到:正視自卑;學會自我接受,認識自我價值;自己控制“自我形象”;修正消極的自我評價;修正理想的自我,改變不合理的觀念;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力量;努力提高與發展自己;遭遇挫折時運用心理防衛機制;積極樂觀地與人相處。[6]

5.大學生誠信能力的培養

誠信既是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基礎性行為,也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還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大學生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的晴雨表和風向標。[7]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能力需要一個誠信的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大學生們對發生在校園中的種種誠信缺失行為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憂慮,在內心深處渴望擁有一個誠信的環境,但對于社會和學校開展誠信建設又缺乏信心。如今的市場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爭先恐后發展,也將很多不誠信的因素引入了校園。電子科技的發展催生了高端作弊儀器,學生的懶惰催生了替課行業的出現,這種欺騙教師、同學、父母、自己的行為嚴重破壞了校園的誠信環境,因此高校在誠信教育中要努力健全誠信教育的三個體系、樹立誠信教育的大教育觀、嚴格懲戒引導、促使學生達到誠信道德內化。[8]

6.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直接影響大學生科學研究活動的效率并確保大學生科研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特殊能力。主要表現為獲取信息并對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獨立的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歸納總結、發明創造以及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等。[9]過硬的科研能力是一名合格大學生必備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大學生進入校園就開始,“導師制”則為其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指導教師應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并在此基礎上逐步融入指導教師的科研工作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教育部實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計劃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科研中來,較早的進入角色、適應角色,為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二、總結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教師的指導,針對目前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關系,“導師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尤其是對于大一新生,為他們規劃符合自身的發展路線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自立、自制、自信、誠信及科研能力是“導師制”的核心所在。

作者:于忠臣陳平李芳林紅巖崔紅梅工作單位: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