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相關問題分析3篇
時間:2022-04-26 03:22:41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相關問題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馬克思主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及戰略意義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我國當代大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才能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步伐,才能保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沿著正確的前進方向飛速前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對于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高校教育管理的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水平低,導致高校學生出現逆反心理高校中的馬哲和毛概課程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有些高校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認識水平低,上課時只知道照本宣科,并且不斷地重復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導致大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學習產生逆反心理。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認識水平,注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改變相關課程的講授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以最有效的形式來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二)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性過強,缺乏實際教育意義目前,各大高校的馬哲和毛概的教育課程中,教師只注重照本宣科,理論性太強,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由于此課程的理論性太強,很多大學生不重視馬哲和毛概課程,因此,大學教師很難調動大學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動性。大學生無法將此類課程書本上的理論性知識與復雜的社會現實聯系在一起,并有可能導致大學生開始懷疑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教育管理的指導作用。尤其是那些接觸到現實社會中的灰暗面的大學生,往往會從內心深入抵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這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講授馬哲和毛概的過程,應該結合我國現實情況,教會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知識解讀社會。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觀點和方法思考社會,促使他們在面對社會的灰暗面時,能夠理智地思考,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導定位,積極樂觀地面對社會現實。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大學生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如何更好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高校教育管理的指導作用
(一)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主導地位,而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課程是大學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課程教育,有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作為馬克思主義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想較量的戰場,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體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使廣大大學生找到個人榮譽感及歸屬感,進而加強對祖國的忠誠感。1.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方向,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及意識形態與學術統一兩個突出特征,把思想政治課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使教師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可以真正地為當代大學生接受,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認識其整體性和綜合性發展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歷史現實融合,進而轉變成內在的思想。2.整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成果,擴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成果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和理論體系,再實際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馬克思教育成果為支撐,可以針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提供有力的證據和豐富的思想材料,這也是擴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能力至關重要的一環。3.加強馬克思主義教學隊伍的建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即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是馬克思主義教學隊伍素質提高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教學隊伍的建設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教學的專業基礎,還要求教師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支撐,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學隊伍的完善,教學能力的增強又是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完善。(二)加強高校黨組織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保證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管理的指導地位高校要目標明確,充分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和方式,全面調動高校全體黨員干部和廣大師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全體黨員干部要起到帶頭學習作用,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使廣大師生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全體黨員干部和廣大師生要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工作實際,正確看待我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當代社會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研究,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幫助高校全體黨員干部、廣大師生員工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與重大是非劃清界限,要大膽揭露高校內部出現的部分反馬克思主義言論和觀點,對于反社會主義、詆毀我黨領導的言論更要理直氣壯地抨擊。充分發揮高校黨組織建設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黨組織的領導,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任何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高校教育管理之間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方向,把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作為高校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首要任務。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西方文化、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沖擊越來越大,我國高校教育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占領高校陣地,加強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建設已是迫在眉睫。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及時有效地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去,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答。明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方向,理論聯系實際,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相互促進的局面。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高校教育的引導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老師的授課能力,保障高校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才源泉。(四)協調好高校中各個管理部門的關系,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的合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的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的建設,形成一條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的高校教育體系。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的一體化、多元化的發展,形成合力。進而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的進度。高校各部門要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的特點,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方向,量體裁衣,制定相關政策,實施具體措施,全面積極地參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教育建設中來。高校各管理階層和各管理部門要明確自己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教育建設中的職責和作用,切實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教育的學科建設,完善好各階層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條快捷高效的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高校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提供動力,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教育提供保障。當代高校教育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緊緊圍繞黨中央的領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教育管理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理論創新,明確高校各階層的職責,齊心合力才能牢牢占據高校陣地,才能在與其他反動思想言論的交鋒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龔卓工作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第二篇
1現代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新老價值觀進行著碰撞與沖擊,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取向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革。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再加上空前開放的社會意識形態,使得學校的德育權威面臨重大挑戰,動搖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位,促進了社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對大學生的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加重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負擔。此外,商業屬性阻礙高校教育管理的變革,體現在部分高校為了達到擴招的目的,在設置專業科目和授課內容方面上,偏重結果,急功近利,忽視人文,輕視過程,欠缺人文氣息,導致教育質量水平不升反降。同時,過分單一的教學評價標準,愈發濃厚的教育管理行政作風,致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不到更好的激發,學校的教育管理質量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學生與學習工作時常發生沖突,不和諧的情況也屢有出現。
2關于現代高校教育管理問題的幾點對策分析
2.1大膽創新,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新突破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相信“思想有多遠,教育事業就能走多遠”,不堅持科學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就會多走彎路。高校教育要科學定位,要堅決避免貪大求全,盲目攀比。健全符合時展要求的管理制度,要從“人管人”改進為“制度管人”,制度建設要因地制宜,適合自身發展實際,可以借鑒優勢,但絕不盲目照搬。其次,進行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否則,只會使高校自身內部管理體系中的各個環節出現紕漏,與外界的發展要求格格不入,唯有在管理上進行大膽突破,敢于創新,實事求是,方能與時俱進,才能為社會發展培養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最終實現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真正做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最后,在管理方式方面推行民主,讓學生與教職工共同參與學校管理;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堅持人才培養的創新機制,兼容并包,不斷學習和實踐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可持續化發展得以真正實現。2.2從高校內部深入進行管理體制改革高校是一個集知識應用、知識傳播、知識創新于一身的學術機構和融合了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社會基礎服務機構。鑒于當前高校內部組織的復雜性、職能的多樣性的特點,必須將行政管理納入規范化,借助強有力的行政權力來進行管理,這是維持高校正常運轉的必要提前。因此,要協調好學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的關系,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的執行效率和學校領導班子的執行力。在學校日常管理中,不妨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宏觀地管理和引導學院的設置及其發展方向;合理制定分配校、院、系的權與責;實現權利下放,把行政管理權力和學術管理權力下放給學院,完成“虛權力”到“實權力”的轉變。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學院管理團隊,使學院達到可以獨立做出一級決策的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改革高校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梢灶A見,這種改革帶來的好處是,高校運營中的行政管理權力將逐步賦予學校的末端學術組織,這樣不但可以削減冗雜的行政機構,而且十分有利于提高學校的運營效率,有助于實現教育發展事業階段上的飛躍。2.3促進和諧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與高校管理的質量水平,建設和諧的管理模式,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管理理念。建設和諧的教育管理模式,實現的不僅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還包括教育與學生之間及學生自身的和諧。在當前,高校教育管理進一步面臨商業化,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日益復雜化、多元化,這對教育管理的變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方面,高校敢于在“和諧管理”的思想指導下,倡導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民育人,加強教職工和學校管理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內部的溝通與合作,使各個管理環節順利運作。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學校管理人員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聲。例如通過主題班會、師生交流會、書信以及網絡交流(QQ、MSN)等途徑,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加強彼此了解,從而促進和諧的師生間關系,運用好這些途徑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結束語
21世紀的競爭,究其根本其實還是人才的競爭。作為專業培養人才的高校而言,竭盡全力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級人才,努力承接起學校與社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來面向社會是責無旁貸的。由此推及開來,高校教育擔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加強高校教育建設,培養新時期合格的新素質人才迫在眉睫,尤其是在當今日新月異的全球化經濟時代,及時改革高校教育管理體制尤為必要。
作者:韓雨辰工作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第三篇
1泰勒管理思想的結構及運用于高校教育體制中的方向
泰勒認為采用差額計件工資制并建立一個制定定額的部門有利于促進工人的工作,這其實就是最原始的激勵理論.對高校而言,如何發揮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科研人員的教學能力,同樣是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師是鐵飯碗,無差別的工資制度與大鍋飯無疑,學校人資部門就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工資制度,激勵教職工更好的工作(.4)職能管理原則.泰勒在廣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將計劃工作、執行工作、操作工作等進行一定程度的分割,實現職能的分化與管理有利于提高生產率.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職能管理,如中南大學實行的學生評價制、教授走上課堂、學校向二級學院放權其實都是職能管理的優化與挑戰,無疑這對于促進學校教師的自主性有重要意義.
2泰勒管理思想在高校教育體制中的運用法則
2.1用“體制強過勝任的個人”思想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明確責權利關系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文特別強調了“體制”為第一要素的思想,并認為體制勝過勝任的個人,體制可以規范人的行為,特別是在集體的環境中.當前我國高校教育體制存在的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機構設置不合理、官僚體制嚴重、權責關系紊亂等.泰勒管理思想的職能管理原則就啟示教育管理者需要完善管理機制,強化教學者的權威,形成權責的制衡關系.高校中的各類管理體制必須圍繞學生的發展進行,這涉及到教學制度、考試制度、學生和老師的評價制度、科研制度、培訓制度等,以及圍繞這些制度良好進行的薪酬分配制度、職稱評定制度、晉升制度、聘用制度等.但必須注意的是,泰勒管理思想是活的管理思想,在高校教育體制中需要靈活運用(.1)首先不能盲目的制度化.泰勒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工人熟練的、機械的勞動基礎之上得來的,其操作步驟、操作方式可以被規范化.但教學工作顯然不能太“機械”,其標準化應當更加寬泛,如建立給予教師更多自由度的標準、建立能提高教師積極性的薪酬制度標準和績效評價標準.但在具體的教學方式、手段、思想上則不能標準化,因為教學方法本身是多樣的.這其實也就是體現在學校管理者和教學者的權責關系,前者負責制定標準的激勵與獎懲制度,并按標準執行,后者則通過教學實踐來收到這些制度的約束(.2)努力建立學校內部利益主體協調和諧及自我制衡的治理機制.泰勒科學管理思想認為制度要大于人.從長期來看,學校和企業以及國家一樣,其持續發展要依賴科學的制度和內部利益的和諧分配.制度時管理的一種約束手段,是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任何組織和個人取得成功的保證.不排除優秀人才不適應某種制度,也存在某些制度會束縛一些人,但自我制衡的機制必須建立,讓制度大于人.泰勒認為好的制度和規范下生產效率更高,因為生產力更加平均和持久.同理高校中好的制度有利于平衡決策者、管理者、教學者、學生與其他服務人員的利益關系,讓“法治”代替“人治”,實現在在制度的規范中求得特色和發展.
2.2重視教育的效益觀泰勒科學管理思想與實踐深刻揭示了合作能帶來更大的利益,合作有利于提高管理質量.泰勒將工人的勞動任務進行分解,勞動動作進行規范,然后通過勞動合作的方式讓“流水線”上的每一位工人都能發揮其最大工作能力,這樣能為工廠創造最大的效益.對高校教育者而言同樣如此,它需要加強教育管理者之間的合作,也需要加強管理者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增強管理者的服務理念,讓學?!耙再|量求生存、求發展”,讓教育為個人和社會帶來更多效益(.1)重視管理者自身工作效率問題.我國高校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以及穩定的福利,造成很多高校內部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我國大學中師生比一般在0.05到0.09之間,但學生人數與非學生人數比并沒有如此樂觀,以中南大學為例,其學生人數未53806人,教職工人數則為14836人,比率為3.7:1①.高比率將導致管理人員費用基站擠占教育經費,同時人員過多,人浮于事的現象必然增多,管理效率低下,同時人員多可能因為進校門檻不高導致很多員工知識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達不到學校要求.按照泰勒“科學的挑選和培訓工人”的理論,顯然在教師的挑選和聘用環節上,應該也要嚴格的安裝標準執行,保證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員工都能勝任(.2)加強與學生合作,提高育人質量.素質教育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不能像高中以考試為目的那種關系,而是要看到大學育人本身存在的滯后性、潛在性與長效性.泰勒認為需要科學的培養工人,而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產品本身如何固然與學生自身因素相關,但也與培養人即教師有很大關系.教師需要保證教育產品的各種效益,間接上也提高了他們自身的效益.
2.3教育管理者要樹立現代管理意識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結合現實對傳統的經驗管理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泰勒引發了管理界的革命,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對過去的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帶來的各種問題如浪費多、效率低、隨意性大等進行了深刻剖析,并用心的管理方法進行實踐.如果泰勒有某種思維定勢的話他也不能創造性的提出科學的管理思想.但對我國高校管理者而言他們會存在兩種思維定勢,即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如用行政手段進行管理、以人治代替法治,制定非常苛刻的教學管理制度甚至對教學方法和過程進行干涉.教學管理者應認識到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都是有知識、有思想的人,而且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還會發生很多思維的碰撞.如果教學管理者忽視師生主體價值的創造性,那么高等學校的教學效果與目標值會越拉越大.對此,教育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思維要與時俱進,要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一切工作都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進行,同時積極與具有現代管理意識,能操作現代管理手段和競爭意識的中青年教師進行溝通,甚至提拔他們作為新的管理者,不斷為學校的管理注入新鮮血液,保證學校管理在不斷創新中,并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與社會.
2.4高校組織管理形態的升級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思想的發展和管理實踐做出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他提出了計劃和執行的分離,并實行職能工長制等組織管理措施,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組織進一步發生分工.這對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有非常大才啟示意義(.1)泰勒設立計劃部門對高校教育體制的啟示.從組織結構上看,最初的直線型管理組織上沒有中層管理機構,工人和監工各行其是,但隨著將可能涉及的腦力勞動從各個車間分離出來并組織成新的部門之后,工人只負責操作,設計部門只負責設計.這種職能分工其實已經被廣泛用于今天的企業、政府、學校.但對高校而言,提高教學質量、激發教師潛力是永無止境的,在很多高校,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行政管理者,或者說高校也存在非常典型的“學而優則仕”的現象,但這是否突出了專業分工了?有博學的院士校長是否就能更好的治理學校?教授頭銜的教師是否是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這與我國高校的行政體制有很大關系,但也是未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重點突破的方向(.2)泰勒的職能工長制對高校教育體制的啟示.泰勒職能工長制啟示就是將原先一個監工所做的全部事情改由多位職能工長分管.改革之前工長包攬一切,但改革后工人每天直接從多位職能工長那里接受指示和得到幫助,這些職能工長彼此之間分工明確.用現代管理思維來看,一個工人從多個上游處獲得信息.職能工長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集權”管理帶來的問題,同時又讓職能工長相互間進行約束,強化了他們之間的配合,對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然在高校教育體制中,泰勒的這一思想對改變當前高校的重行政化風氣有很大幫助.如果讓行政監管者或行政力量發生分散,讓權力之間形成約束與制衡但又不得不配合的緊密關系,這符合現代法治精神.
作者:王進才工作單位:河西學院
- 上一篇:高校信息技術教育決策
- 下一篇:高校孔子教育思想教育啟發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