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教育改革發展方向
時間:2022-10-26 04:23:21
導語:淺析高校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對教育來說,應該積極進行高校教育改革,明確教育改革的具體方向,從而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和建設培養更加優秀的專業化人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很多,但是不能盲目地采用,要對我國現階段的國情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擇適合我國改革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發展方向,最后提出了促進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改革;發展方向
現在各國都在進行各個方面的競爭,究其根本還是各國之間人才的競爭,因此,高校的教育質量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將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上日程。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針對此種情況,各個高校一定要明確自身的教育改革方向,向著改革方向不斷前進。
一、高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的教育理念滯后,教育體制僵化
目前雖然教育改革方案已經在各個高校都有著較為廣泛的宣傳,但是還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還沒有轉換過來,相關的教育理念還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現在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編寫教學計劃時比較注重理論知識,只對相關的理論知識給予充分關注,但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未來的工作方法的關注,這樣的教育理念會使學生在進入社會時難以適應社會工作,學到的理論知識也難以應用到現實的工作中,造成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此外,我國高校的教育改革中還存在教育體制僵化的問題。很多高校的教育體制過于死板,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根據教師教案按部就班地完成,完全沒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教育出的學生就會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難以為祖國未來提供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二)高校教育資源供應不均衡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由于地域和經濟因素等的限制,現在的高校教育資源供應還存在不均衡的現象。教育資源供應的不均衡現象一方面體現在農村和城市的差別上,現在我國的教育資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幾乎完全沒有高等院校的存在。而且學校里面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有著很大的差距,城市的各個高校無論是從教學設施方面,還是從師資力量方面都有著比較完備和先進的資源供給,但是農村的學生幾乎得不到先進的教育和知識,這樣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現象。這種現象的另一方面的表現就是地域之間的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資源比較良好,而在偏遠地區教學資源則比較稀缺。而且在地域之間還存在很多教育機會的不均衡,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往往比較多。
(三)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軌
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順應社會的需求來進行的,但是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當中,教育改革的觀念過于滯后,從而造成了高校的教育與社會的需求嚴重脫軌。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向社會不斷輸送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但是現階段的高校教育當中,教育工作者并沒有對現階段的社會需求進行系統分析,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理論教學,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就會與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脫軌,難以跟上時展的腳步,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最終被時代遺棄。
二、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一)高校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創新化,教育體制靈活化
高校要想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首先應該使教育理念不再滯后,而是逐漸趨于創新化,教育一直也應該逐漸趨于靈活化。高校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一方面學校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資質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從而充分發展不同學生的特長,使他們都能充分掌握專業領域內的專業知識,培養各個領域的專業化人才。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實踐的教育,在大學階段,為學生充分提供外出實習的機會,使他們能在大學階段就積累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樣,在他們真正進入社會之后才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取得更好的個人發展。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將教育體制制定得比較靈活,不能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限制。在對學生進行文化課教學的同時,也應該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校也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造,為祖國未來科技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高校教育改革公平化
在現在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意識已經比較強烈,而且只有每個人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才能促進社會環境的穩定和諧,因此,促進高校教育的公平化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或者是偏遠地區高校的教育經費投入,促使農村或偏遠地區的高校能購置更多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儀器幫助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專業知識學習。此外,政府還應該建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幫助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高校招收高素質人才,促進這些高校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從而實現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化。此外,各個高校也應該實現良好的互動,加強學校之間的聯系,從而共享資源,共享教學成果,從而不斷減小高校之間的差距,實現高校教育的公平。
(三)高校教育改革與社會需求接軌,教育方式職業化
高校的教育落腳點應該在社會需求上,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該充分考慮到現階段社會的需求,并以社會的需求作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不斷地為社會輸送人才,從而不僅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也能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此外,高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只向他們傳輸理論知識,應該將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他們將來的就業方向緊密結合,進行職業化教學,從而使他們在真正就業時,能夠與社會的需求接軌,不被時代拋棄。
(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我國具有獨特的歷史、國情和經濟政策,而且我國現階段的很多事物都已經與國際接軌,這也決定了我們應該在教育領域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育改革當中,首先我們應該踐行我國傳統的優秀教學體系,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外,在進行教育改革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到我國現階段的時代特征和發展需求,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除此之外,國外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校,我們應該對他們的成功進行分析,然后汲取它們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優秀的辦學理念,將這些優秀的經驗結合我國自身情況轉化成為適應我國教育體系的方法,從而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三、促進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和方法
(一)把教育的改革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要想對高校教育進行有效的改革,就必須把教育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提出我們要把教育的改革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現在的時代,一切的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只有通過教育、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才能保證全國各個高校為我國未來的發展不斷地提供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而且教育水平的提高還有利于提高我國人民的總體素質,促進良好社會文化環境的形成。因此,高校也應該將教育的改革列入高校工作的重點,不斷提高教育改革意識,優化改革的觀念,不斷關注市場和時代的人才需求,調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內容和方案,從而提高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使他們能被國家所用,通過教育實現國家的復興。
(二)教育要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高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不斷地進行教育改革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相關的技術專業人才,高校教育還應該承擔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在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壯大的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力后備軍,因此,教育的目的要求各個高校不能只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教育,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道德素質,使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時能夠真正發揮大學生的積極作用,促進祖國未來的發展。
(三)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滯后,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還會引起學生學習的抵觸情緒,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好。因此各個高校在探索教育改革方向的同時,還要不斷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高??梢猿浞掷矛F代化高科技技術進行實踐教學,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發展方向之一,比如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建立師生之間的互動平臺,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多元化學習方式的發展。另外,學校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學習,使學生在實踐工作中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只要堅定不移地向著正確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為祖國的未來不斷輸送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在高校確定自身的教育改革方向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校自身的現實情況并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進行確定,在改革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高校也應該及時發現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與此同時,高校進行教育改革時也應該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從而確保教育改革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和改革的初衷。
參考文獻:
[1]甘水濤.從新公共管理到多中心治理:兼容與超越: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路徑、模式與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168-169.
[2]李小賢.創新境域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三個維度[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4):234-254.
作者:任昱 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技術保密性分析
- 下一篇:體育教育人力資源共享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