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事件高校教育工作微探
時間:2022-04-28 09:15:50
導語:校園貸事件高校教育工作微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政策未落實、網絡借貸平臺缺乏監管是“校園貸”事件持續發酵的外因,去除內因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學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校園的安全教育工作,讓不法分子沒有可乘之機,將不安全因素杜絕在校門之外。
[關鍵詞]校園貸;安全;思想教育
校園貸是指大學生向分期購物平臺、P2P平臺和傳統電商平臺借貸的行為。2014年,校園貸在全國范圍內悄然興起。這一新型的網絡借貸形式迅速彌補了國內金融市場的空白。隨后,在銀保監會監管政策還未完善的情況下,類似的校園貸平臺數量激增,使得校園亂象叢生。大學生“裸貸”事件、大學生因無力償還高額債務自殺的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直接導致了校園貸事件的升級。2016年,教育部聯合銀監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監測和應對機制。2017年,教育部再次重磅出擊,勒令重申“嚴禁校園貸”,任何網貸機構都禁止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各類借貸平臺被迫尋求新的突破口。
一、校園貸的用途
在一份高職學生消費觀的調查研究中,就校園貸的用途展開過調研,在校大學生通過P2P平臺借貸大致用于三個方面,其一,用于資助其完成學業;其二,作為創業的啟動資金,其三,提前消費,享受生活。事實是,高校在每一學年都會開展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年每生3000元,其后會根據學生經濟困難的程度予以不同等級的資助,通常分2000、3000、4000元三檔發放。而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還可以申請每年每生5000元的國家勵志助學金。另外,為推動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事業的發展,市民政部門啟動了愛心助學工程,面向低保家庭開展每年每生5000元的捐資助學活動。生活上確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再者,學校安排了多個勤工儉學的崗位,學生可以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為了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學校會遴選好的創業項目,以無償資助、無息借款、投資入股等形式予以資助。可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緩解經濟問題。據高職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學生從P2P平臺借貸的資金有94.6%用于購物和享受生活。
二、“校園貸”事件的延伸
近幾年媒體報道的校園貸衍生出來的暴力事件太多,有著大好前程的大學生落入了高利貸的陷阱,猶如掉入泥潭,難以自救。隨著國家整治力度的加大,校園貸似乎偃旗息鼓,但實際情況是校園并沒有恢復往日的寧靜。在個別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有學生加入了催債的隊伍。在人才招聘網上即可看到如下的招聘的信息,崗位職責是承接大公司的回訪、會議邀請工作,承接互聯網金融平臺客戶審核,運用公司統一的外呼系統,電腦外呼,耳麥接聽等。公司要求應聘者會說普通話,會簡單的電腦操作,經過培訓即可上崗。沒有過多嚴苛條件的招聘信息吸引了假期打零工的學生,單純的大學生以為是尋常客服工作,上崗后才知道是借貸催收。據訪問調查,剛接到這個工作時大學生會感到惶恐不安,漸漸地便習以為常,學會恐嚇、威逼,軟硬兼施地與欠債者溝通,為了更多的業務提成,他們不惜添加催收對象為微信好友,方便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全然不顧自身的安危。受訪大學生透露,所謂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承接的是外包的要債業務,根據欠款的數額和時間,還款的情況,催收的方式分為電話催收、上門催收和暴力催收,假期打工的大學生基本被安排在電話催收的崗位,根據欠款的時間和數額電話催收的工作還會再細分,由于大學生缺乏經驗,通常被安排在9個月以內欠款催收工作。由于借貸平臺具備讀取借貸人通訊錄和通話記錄的功能,所以在催收工作不見起效的情況下,業務員會致電貸款人的聯系人,給借貸者施壓。接受訪問的學生表示這個工作待遇高,工作環境好,可以調休,還會介紹同學來,將它視為打工的好去處。
三、“校園貸”事件折射出的問題
在“校園貸”系列的問題中,不難看出,部分學生受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思潮影響,其三觀已經嚴重扭曲,被金錢蒙蔽的雙眼已經喪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他們又是內心單純的年輕人,常常身處險境而不自知,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由此看來,“校園貸”反映的問題已經不是教育部的一兩個紅頭文件就能解決的。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將是未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點。教育者要從內因著手,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好船舵才能掌握好人生未來的方向。其次,向學生普及基礎金融知識,只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
四、學校加強育人工作是解決校園貸問題的根本
(一)矯正學生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正確的人生觀是人生行動的指南。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學生對物質生活的迷戀與不良的社會風氣、媒體的聚焦點、社會名流不好的示范有關。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社會因素的干擾。此時,高校應加強教育,幫助少數偏離正常軌道的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觀念。人生觀體現了人們對人生的態度,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如果說對現在的90后,00后講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顯得有點空洞,那么首先要教會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明確了生活的目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們仍有很多升學的機會,學校應加強專接本和專轉本的宣傳、培訓工作,促使學生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對學業的追求上來,只有先成就了自己才能講奉獻、服務社會。其次,引導學生對待生活要有積極、端正的態度,擁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固然最好,但是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也應該樂觀進取,坦然面對人生的所有經歷。再者,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俗語說得好,“一枝獨俏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人生來就肩負著各種使命,樂于奉獻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當然,這些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內涵豐富、健康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品行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任何課程都無法比擬的。學校可以與社區對接,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深入社區進行衛生清潔等幫扶活動。不同地區的高校亦可相互結對,尤其是與城鎮及西部高校,實現高校之間的師資幫扶,科研項目幫扶,產業技術幫扶,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校園文化。學校各職能部門、學工、團委牽頭定期組織人生觀教育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人生觀的教育,如春雨化物,潤物細無聲。2.正確的價值觀是衡量事物尺度的標準。價值觀是基于人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是人對事物尺度衡量的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公民的道德規范,也每一位公民的行動指南。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反而更勝從前。在校園貸事件中涉事大學生有很多的共性,他們無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付出了代價。在扭曲的價值觀下還產生了榜樣與偶像的錯位,明星的一場豪華婚禮遠比科學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人注目,這更加凸顯了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迫切性。教師在學生眼中是行為規范的標桿,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穿著以簡單大方為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走進課堂,以內在的品質修養影響學生,依靠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師德修養贏得學生的尊重。在高校之間的幫扶活動中,讓兩校的班級與班級對接,學生與學生之間結對,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地區同齡人的學習、生活情況,促進學生之間學業的交流、思想的交匯,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對物質的癡迷轉移到對人生理想的追求上來。(二)學校加強安全教育工作。1.將金融安全教育融入課堂。網絡金融的形式著多樣性的特點,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內心單純,很容易落入電信詐騙、校園貸的陷阱。尤其是在新生入學時,學生遠離家長的監管,又涉世未深,學校有必要開展金融安全知識講座,介紹電信詐騙、網絡金融詐騙的最新手法,幫助學生學會識別騙局,揭露網絡借貸平臺高利貸的本質和暴力催收的丑惡嘴臉,為每一位初入學的學生敲響警鐘,增強學生防范金融詐騙的風險意識,特別提醒學生不能對外泄露個人信息,確保個人資金的安全。金融課程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專業課,更應該列為在全校開設的通識課,向所有在校生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有了知識武裝頭腦,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利益。同時,防詐騙、懂理財也將使廣大學生受益終生。2.心理疏導工作融入日常。“校園貸”事件中,許多上當受騙的學生因害怕事情暴露,不敢向家長、老師、同學吐露心聲,積壓在內心,最終在高利貸的逼迫下走向了崩潰的邊緣。如果在這過程中,老師或同學敏感地發現了該生的異常行為,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許事情不會變得那么糟糕,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必要?;A課的教師多數畢業于師范院校,他們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課程訓練,擁有強大的心理學專業理論。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部分老師還取得了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證書,學??梢岳孟忍鞐l件成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排解心理煩擾,亦可在心理工作室門口的醒目處張貼心理咨詢熱線以及工作室的微信二維碼,避免面對面交流的尷尬,消除咨詢者的顧慮。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學生遇到問題有口難開,這就要靠班主任、班干部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問題,以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取得學生的信任,經常性地開展心理輔導。
五、結束語
“校園貸”事件牽涉到多所高校,各主流媒體對涉及的學生人數也是諱莫如深。在各方苛責國家政策來得太遲,相關部門缺乏監管的同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一個問題,是什么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金融環境,僅僅取締借貸平臺相關資質,限制其業務范圍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有義務警示學生提高風險防范的意識,給學生灌輸正確的消費理念。學生更應加強自我約束的能力,拒絕攀比性消費、炫耀性消費。追求簡單的物質生活和富足的精神世界才是新一代大學生應有的風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國家政策扶持、平臺監管、學校教育的助力下還校園一方凈土。
參考文獻:
[1]程未.大學生金融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J].當代經濟,2018(18):46-47.
[2]陳龍濤,張雨薇,孫藝航.基于網絡安全視角的大學生網絡詐騙防范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17,17(5):87-88.
[3]宋麗妮,張益民.淺議高校安全機制的構建[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98-100.
[4]孟秀峰.新形勢下高校安全宣傳工作體系構建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31(2):77-79.
[5]金世紅.以長征精神涵養大學生網貸內在自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36(1):82-83.
作者:徐娟 朱榮華 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科學部
- 上一篇:藝術審美體育教學發展研究
- 下一篇:高校教育教學現狀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