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探析

時間:2022-04-16 04:25:09

導語:高校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近期,大學生自殺、被騙、傳銷等新聞屢見報端,從中可見安全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既是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應有之意,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職責所在,更是高校實現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保衛部門作為安全工作歸口部門,責無旁貸。本文以三全育人為視角,以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為立足點,以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為出發點,闡述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的現狀并提出有效開展安全教育的路徑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三全育人;保衛部門

大學之本在于育人,在于培養出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優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當前國家呼吁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充分發揮職能,做好育人工作,保衛部門作為高校安全工作的歸口部門責無旁貸。面對日益復雜的校內外局勢,不斷翻新的犯罪手段,及涉世未深、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如何充分發揮職能,有效開展安全教育,助力大學生健康、安全成長,是亟待高校保衛部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深入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安全教育是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體現。在總體國家安全視域下,大學生安全教育,尤其是國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到大學生安全教育中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具體的、細節的。而且隨著高校社會化程度不斷加深,互聯網開放程度加大,國內外各種在校園內無形交鋒,文化滲透對意識形態陣地形成巨大的沖擊。大學是大學生生活和精神獨立的開始,是大學生成長成才、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期間的教育,對其未來發展和行為具有重大影響。大學教育不僅包括專業學習,還應注重道德和精神培養,樹立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能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強化大學生思想認知、樹立正確安全觀既關系學生個人及家庭幸福,也關乎學校及社會安全穩定,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對新時代高校安全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二)安全教育是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部分安全問題的出現,例如大學生校園貸、裸貸、高利貸等行為不正是因為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受到社會上“功利主義”“消費主義”“及時行樂”等西方錯誤價值理念和不良社會輿論的影響和侵蝕。屢見報端的大學生自殺事件、身陷傳銷窩點、被詐騙或是偷外賣、快遞、衣物等,既因為社會毒瘤伸長魔爪禍害大學生,也體現出大學生思想陣地失守,安全教育“掉隊”。立德樹人,是思政工作的核心內容,思政工作也必然囊括安全教育,只有充分發揮大思政格局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引導大學生做“中國夢”的追夢人,只有讓大學生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是對高等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有效回應。(三)安全教育是維護學校穩定的重要舉措。大學應該是知識的殿堂,是教書育人的象牙塔,不應該成為糟粕思想、各類安全隱患的大本營,高校由于防范能力的有限性以及運營商的盈利性,導致大學生個人信息被泄露,不法分子獲得大學生的姓名、住址、身份信息等后利用大學生涉世尚淺、意志不堅的弱點,進行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給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陰影。只有及時、有效地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將安全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地“成人”、“成材”。

二、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一)安全教育協同機制不健全。據調查,大部分高校均成立校園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委員會),校長、書記任組長,學校各職能部門為成員,辦公室一般設在保衛部(處)。這個設置在實際操作中,與安全相關的工作包括安全教育牽頭機關,往往被打包給保衛部門,保衛部門的工作重點側重于綜合治理、治安防控、安全管理和服務,與公安、消防等部門聯系多見于案件處置或信息交流,與學生接觸有限,而真正能夠動態掌握學生資料的學工部門、輔導員及學生社團組織沒有真正成為安全教育的優勢力量,意識形態工作、思政教育與安全教育沒有真正有機融合,而是各自為戰。(二)保衛隊伍對自身教育職能認識不足。目前,社會上、高校內,包括少數保衛干部自身,無論是在思想認識上還是在具體工作中,都有著保衛工作人員是天然被排除在“教育工作者”身份之外的觀點,認為保衛干部的職能就是政治保衛、維護穩定,或是“看大門”的,跟教育、科研、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關系不大,不需要懂教育也無需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從而導致保衛部門存在業務工作和安全教育相分離、“兩張皮”現象。2015年某大學保衛處招聘明確要求有博士學位方可應聘,引起社會熱議,評論一邊倒地認為“學霸為學霸服務”“保衛工作也需要知識和創造力”的說法站不住腳,殊不知,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安全教育、法制宣傳,不僅需要頭腦靈活、知識廣博具有前瞻性的專業人才加入保衛隊伍,也需要保衛部門強化認知,找準定位,充分發揮作用。(三)安全教育平臺間聯絡不暢通。在當前新媒體作為安全教育主要載體的背景下,學校宣傳部門、保衛部門及學院均會利用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安全信息、傳播安全知識、開展線上活動,打破了時間、空間界限,強化了安全教育的交互性,但這些平臺間少有交流。學校對新媒體的管理方式為備案存底,管理重點在于形式合規、內容合法性審查,對宣傳內容整體互通和內容質量的把關較少,對宣傳實效的評價、把控缺乏有效手段,各級各類安全教育平臺、載體沒有形成相互促進的協同效應,沒有形成育人合力。(四)安全教育隊伍專業性不足。無論是教師隊伍、保衛干部、還是負責承擔新媒體運營工作的師生群體,都是兼職從事安全教育相關工作,教師研究、授課往往專注于本專業內容,安全知識因過于淺顯被排除在課堂關注之外,而其他安全教育人員選擇傳播內容局限于自身的經驗或是碎片化的網絡知識,在注意力作為稀缺資源存在的新媒體時代,難以保障內容質量,不能引起共鳴、缺乏良性互動,這樣的安全教育難以保證學習實效。(五)安全教育內容缺乏長效性、共情性。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將安全微課納入課外學分管理,這種方式能提升安全知識的普及度,卻缺少學習過程的有效交流和必要的結課驗收。同時,結合業務工作,保衛部門會開展防詐騙、交通安全、防火等宣傳工作,這種安全教育或是因為上級發文要求而開展的“應急性”的,或是因配合業務工作需要而開展的“運動式”,這種生硬的套路化的安全教育經常被學生認為是走過場、搞形式主義,不僅不能實現既定目標,還會引起學生的漠視和反感。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教育的路徑探析

(一)充分發揮職能,樹立全員聯動育人意識。一是全員育人。不僅是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全方位聯動起來開展安全教育,要充分發揮學工、宣傳等部門,輔導員在安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強化頂層設計,強化對安全教育工作的統籌,有力打破各管一攤、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在保衛隊伍內部,也要形成全員育人格局,保衛工作主動融入全員育人網絡,讓保衛隊伍加入全員育人體系,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凝心聚力,讓每一個科室、每一支隊伍、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深刻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育人責任,不僅僅把自己定義為管理者,以干部身份自居,而是要把自己作為教育者置身于學生之中,不人為制造對立情緒,以實際行動爭取學生認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三防”育人。通過建章立制對學生進行約束,避免違法亂紀;開展好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力量的不斷升級,做好戶籍、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校園環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治安防控等基礎業務的同時,加大技防投入力度,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安防水平,有效預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為師生提供有序的校園環境,在校內外形成震懾力量,掌握安全教育主動權,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三是服務育人。要讓保衛工作本身成為育人的無形力量。要做好保衛部門面向師生窗口業務,讓“為生服務”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綜合治理隊伍作用,讓學生參與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安全信息交匯通道和安全知識傳遞作用;認真對待每一張校園內違規停車罰單、每一次校園內違規交通行為的勸止、每一件治安案事件的處置、校園門崗每一次與學生接觸,牢抓安全教育無形戰場主動權,將育人體現在春風化雨中。(二)注重教育實效,形成全過程育人體系。一是要貫穿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全過程。安全教育應該是系統性的、科學的,與學生特點和社會環境變化緊密結合的,是對學生需求和社會現象的有效反饋。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不是對工作的“平鋪直敘”,不應該停留在大一入學和學期末的工作例會上。從大一到大四,安全教育既要豐富內容,也要注重實效。例如針對某些“精日”“媚外”言論和觀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主義情懷;針對學生制造假證、偷拿他人外賣快遞等現象,加強法制教育;針對刷單、代購被騙等現象,加強預防教育,提高防范意識;針對進入校園內的“暴露癖”“偷窺狂”等現象,要及時傳遞工作信息,引導學生及時報案,正確應對,有效尋求保護。二是要貫穿于保衛工作工作全過程。要積極主動借力公安、消防屬地單位,形成工作合力,強化校園周邊治理,協同共進打造穩定、安全、和諧的校園周邊環境。要把治安綜合治理、交通秩序整治、消防工作、三防建設等作為育人的有效切入口,把戶籍辦理、車輛授權、場地審批等各項環節作為育人的融通點,教育部門、學校、保衛部門要定期針對保衛隊伍包括學生,開展業務培訓,在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提升對準確認識各類事件的認識水平和準確掌控能力,要把握好與學生接觸過程中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業務培訓內容不能局限于法制、治安、消防、交通等業務知識,對心理健康也要有所掌握,雖然學校有專門的心理中心,但在處理類似自殺等心理危機引發的突發事件時,保衛工作人員常常是第一個到場的,要實現有效溝通,正確應對,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是有必要的。(三)多樣化教育途徑,確保全方位育人。一是課堂育人。保衛部門要助力學校將安全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學生培養方案,安全微課作為選修課作為安全教育進課堂的補充力量,安全教育應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方面。要定期邀請具有扎實知識的專家進行授課講解,而不是各單位各自為政。要有效開辟宣教周、活動月、主題團黨日活動等第二課堂,擴大安全教育覆蓋面。要注重課外實踐的效果,不限于消防演練、安全中心實戰演練等,要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求生知識技能,例如滅火器的用法,一些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而不是紙上談兵。二是文化育人。要多樣化開辟校園安全文化通道,不限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視頻大賽等,加強對國防教育協會、校散打隊、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生社團組織的指導和聯系,經常組織開展安全知識義務宣講、必備防身技能宣教等活動,在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的同時,有效傳達各類安全信息,同時,做好校園安全防范,黃賭毒及各種消極思想對高校的侵蝕,形成積極正面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三是媒介育人。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思想狀況,緊密結合現實案例,貼合各類案件高發時間段,充分結合線下傳統模式的優勢,優化內容、豐富載體,給學生多元化引導。要聚焦學生關心事、身邊事,因材施教、因事施教,把安全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去。在開展豐富安全教育活動的同時,努力提升安全教育平臺的影響力、引導力、感染力,完善功能,強化與學生的聯系和互動,動態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大處著眼、細處著手,有所作為,充分發揮正面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要做實安全教育,護航學生成長,落細育人工作,為師生創造好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是新時代對保衛部門提出的更高要求。保衛部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安全教育、三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要真正履職盡責,強短板、找差距,在做深做細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自身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王飛龍,劉沐霖.新媒體下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對策研究——以廣西科技大學為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01):4-7.

[2]李俊哲,張亞愛.高校保衛工作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3(04):59-60.

[3]勝巧,古天倫.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J].領導科學論壇,2015(17):41-43.

[4]徐駿,王紹讓.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保衛工作育人職能探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1,10(01):68-69.

[5]王雷,祝曉璇.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模式建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21):40-42.

[6]李志峰.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與措施[J].決策探索(中),2019(09):9-10.

作者:向雪蓮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