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職業精神運行機制研究
時間:2022-10-18 03:56:12
導語:高職教師職業精神運行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教師職業精神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在社會環境的變遷與發展中塑造的。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不僅需要教師本人自我約束、自我努力,更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形成合力,合作育人。以合作育人為基礎,分別從決策機制、動力機制、協調機制和激勵與約束機制4個方面探索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運行機制的運行機理和運行方式,指出運行路徑和運行軌跡,為實現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目標進行有益探索。
關鍵詞:職業精神培育;高職教師;運行機制;合作
育人機制的本意是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借指機器運轉過程中的各個零部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連接關系及運行方式。在社會科學領域,運行機制是指在人類社會有規律的運動中,影響這種運動各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及其運行方式。筆者認為,高職教師培育運行機制是指推動高職教師職業精神養成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運行機理和運行方式。在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中,必須建立一套協調、靈活和高效的運行機制,明確機制運行的主體、機制運行的機理、運行方式以及運行結果,保證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目標的實現。高職教師培育運行機制包括決策機制、動力機制、協調機制和激勵與約束機制。
一、決策機制
(一)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決策機構。高職院校教師培育決策機制是指影響高職院校教師培育決策的組成要素及運行機理和運行方式。政府部門多次提出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1月20日)進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和雙師型的教師隊伍。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的培育不僅需要教師自身努力,更需要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需要有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高效的決策機構。組織保障,一要有機構,二要有人員。為此,建立從—77—中央到地方、到職業院校的分層分級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委員會,涵蓋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和職業院校,成員包括政府相關部門(教育部門和相關行業部門)人員、各類教育教學專家、行業協會人員和企業技術骨干,制訂專門的章程,對職業教育教師培育全過程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定,促進職業教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職業素養全面提升。高職教育教師發展委員會是高職教師發展的決策機構。(二)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決策機制的運行機理。如圖1所示,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由工作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和工作辦公室3支隊伍組成,形成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協同聯動的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工作機制。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各級管理部門(教育部門、行業相關職能部門和學校)有關人員組成本層、本級的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工作委員會,負責高職教育職業素養培育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工作指導,決策范圍包括高職教師發展的整體規劃、資源分配、運行機制、運行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側重于規劃方面的宏觀方面決策;專家委員會由教育教學專家、行業協會人員和企業技術骨干組成,負責具體的督導咨詢、教師培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工作,決策范圍是每一項工作的實施方案和具體實施,側重于專業方面的微觀方面決策,工作辦公室由辦公室專職人員組成,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組織開展日常工作,是方案實施的具體組織者。在高職教師發展委員會中,工作指導委員會進行管理決策,為專家委員會提供方向指導,專家委員會進行業務決策,為工作指導委員會提供專業支持;工作辦公室具體組織開展工作,在工作中接受工作指導委員會的管理指導,接受專家委員會的業務指導,在工作過程中收集信息,將信息分類分別反饋到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委員,修訂和完善決策方案。(三)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決策機制的運行方式與運行軌跡。1.工作指導委員會。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中心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工作指導。頂層設計,即著眼長遠發展自上而下的層層設計,設計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的運行機制,包括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的自身建設、整體規劃,制訂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建立健全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工作制度、工作規范,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的運行模式等。統籌規劃,對高職教師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各方面、各層次和各要素統籌規劃,整合全校教師教學資源,形成合力,整體規劃包括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教改研究、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教師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規劃等工作。工作指導,指導和協調專家委員會開展工作;對教師培育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服務,包括把國家和教育部等相關部委的政策及時轉化為教學規范的政策指導,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措施與制訂工作的質量指導等工作。2.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負責發展中心的督導咨詢、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等工作。工作內容包括開展教師發展研究,有效激勵高職教師提升職業精神;開展教師技能培訓,提升高職教師的“雙師”素質;教師產教研指導,提升高職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制訂高職教師教學質量標準,指導教師教學發展;開展身心健康、職業發展規劃等教師發展指導,幫助高職教師完成職業規劃。3.工作辦公室。工作辦公室設置中心辦公室專職人員,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組織開展日常工作。工作內容包括組織教學技能培訓,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組織教學研討活動,搭建教師交流、溝通和能力提升的平臺,幫助和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發展;組織教學示范與推廣,帶動學校教學質量總體提高;組織產學宏觀決策微觀決策方向指導工作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信息反饋管理指導專業支持業務指導信息反饋工作辦公室組織開展研研究,幫助教師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成果,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組織教學效果測評,促進教師健康成長;組織教學資源建設,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組織教師個人發展指導主力教師職業規劃,實現人生價值;組織教師實踐訓練,促進教師技術技能鞏固與提高。
二、動力機制
(一)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動力機制的運行機理。動力是指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力。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動力機制是指影響高職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和發展的各個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推動力及良性運行軌跡。在高職教師培育中,教師本人是內因,高職教師的職責要求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激勵其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同時,教師作為社會成員身處社會環境中,意識形態和行為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又通過教育對象——學生,反作用于社會各方面。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高素質精良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石,是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高質量的畢業生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企業提高了人力資源和技術保障,提升競爭力,企業獲取經濟利益,同時,能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科研資金,創建更多的實踐、科研條件和機會,促進教師職業能力提升與發展,實現人生價值;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質量的畢業生保障高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人生價值實現,助力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從而社會穩定繁榮,政府實現管理職能。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教師形成合力,實現“政行企校師”在高職教師培育系統中的良性循環,是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推動力。(二)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動力機制的運行方式及運行軌跡。1.政府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強調決策應當從高處著眼、自上而下的層層設計和規劃。在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中,政府應當承擔頂層設計的責任,完善《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勞動法》《教師法》等法規內容,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從而提升職業教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發揮政策杠桿作用,給高職院校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給校企合作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發揮引導宣傳作用,大力宣傳職業教育在中國制造2025中的作用,樹典型、樹榜樣,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知識與技能并重的良好社會氛圍。2.行業指導、校企合作。行業協會搭建信息平臺、牽線搭橋,引導相關企業和高職院校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企業為高職院校教師提供場地、資金等支持;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等創新聯盟,進行技術研發與攻關、項目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先進技術轉移、應用和創新,引領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和高職教師研發能力、服務社會能力,實現教師個人價值,實現校企雙贏。3.教師自我激勵與約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以教師職業道德約束自己,培育職業精神以勝任崇高和神圣的教師職業;胸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心系職業教育,學習專業知識,提升修養,掌握教學技能和專業技術技能;學習先進,學習榜樣,時刻激勵自己努力成為優秀的高職教師。
三、協調機制
(一)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協調機制的運行機理。高職教師培育協調機制是指影響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精神養成的各因素之間的分工協作原則和組織協調高效運轉的軌跡。《職業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確立了高職教育的法律地位;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保障。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育不僅需要高職院校全程培育,更需要政府支持,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在現實中,“政行企?!毙姓芾黼`屬關系不同,導致合作育人存在一定障礙。我國職業教育的管理機構歸屬于教育部門,而企業歸屬于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行業部委,即職業教育部門和企業非同一管理機構,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隸屬教育部門的高職院校和隸屬于其他行業部委的企業沒有關聯性,高職教育管理部門無法采取行政命令以督促或要求行業部門參與職業教育;行業協會屬于社會團體,教育部門也無權命令或要求其參與職業教育。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建立強有力的協調和溝通機制,“政行企?!备魉酒渎殹⑾嗷f調和合作共育,共助高職教師職業精神養成。(二)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協調機制的運行方式及運行軌跡。1.政府部門牽頭搭建合作育人平臺。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其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搭建推進產教結合、協同育人平臺。政府牽頭組建高職教師發展委員會,從頂層設計教育部門、行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和高職院校在高職教師培育中責任和義務,教育部門負責指導性意見、把握方向;政府牽頭搭建以行業協會為主導、企業與高職院校共同參與的校企合作專門機構,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實現教育、服務和管理的無縫覆蓋,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全員參與,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為高職教師職業精神養成提供優良的培育平臺。2.行業協會發揮中介作用。隨著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對接行業企業”辦學定位的逐漸清晰,高職教育的主體責任已經逐漸從高職院校轉變為區域經濟內的高職院校、企業和行業協會等社會主體的共同責任。行業協會作為某行業內企業的指導與監督機構,具有獨特的組織屬性與社會屬性,可以天然地成為企業、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幫助企業完成與政府部門、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盡力維護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搭建信息溝通與的平臺,信息包括從人才的培養、人才的使用,再到人才資本價值的發揮以及收益分配的整個過程,為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奠定利益基礎,進而推動校企合作。3.校企合作發揮合作育人功能。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育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學校和企業是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主體。應當按照《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規定,通過平等協商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明確規定合作的目標任務、內容形式、權利義務、利益分配和績效考核等事項,實現合作育人,校企雙贏。
四、激勵與約束機制
(一)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運行機理。激勵一般是指激發有機體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標的行為和達到目標的過程。激勵機制是通過對影響目標各因素的需要、內動力和目標銜接起來,努力實現行動目標的運行機理和運行方式。有激勵就必須有約束,這是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約束指對目標條件及達到目標的行為所加的限制,也可指控制、管束。約束激勵對象行為的各種條件及其對激勵對象行為的約束作用,構成激勵對象行為約束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本質是激勵對象和組織中的主體通過激勵物相互作用、相互約束的過程。激勵物是與激勵對象有關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支持。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能激發激勵對象的內動力,同時,規范其行為,加速達到目標;不科學、不公平的激勵與約束適得其反,會削弱激勵對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消極對待事物發展,目標進程緩慢,甚至達不到目標。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激勵與約束機制,是通過對影響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各因素的需要、內動力和目標銜接起來,實現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目標,同時,對各因素行為進行約束的運行機理和運行方式。在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中,政府作為激勵主體,其激勵對象為參與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的合作企業、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和合作企業互為激勵主體和激勵對象;高職教師是組織中的激勵對象,其直接激勵主體為高職院校。激勵主體通過提供具有激勵性質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支持激發行業企業、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的內動力,努力實現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目標;同時,激勵主體對激勵對象獲取激勵物提出限定條件來約束行業企業、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的行為。激勵與約束共存,為校企合作、教師發展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二)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運行方式及運行軌跡1.利益和責任匹配。在高職教師職業精神培育組織中,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都是利益相關者,在分享高職教育職業精神養成帶來的成果時,也應當承擔相應責任。政府從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優化職業技能發展環境,加強職業教育的宣傳與政策引導,扭轉社會觀念,提高職業教育學歷人才社會地位,從而提高包括高職教師在內的職業教育教師社會地位。企業應當按照《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規定與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合作的過程管理和績效評價制度,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通過合同、制度激勵和約束企業行為。高職院校應凈化學校環境,制訂相關制度,為校企合作和教師提供政策和條件支持,激勵合作企業參與指導教學改革和高職教師培育,引導和幫助教師不斷提升知識、能力和素養,建設精良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的責任。高職教師把自我價值實現和高職教育發展緊密聯系,以推動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為己任,自我激勵、自我約束,不斷提升職業精神。2.物質和精神結合。物質和精神結合是對激勵與約束對象常見的激勵約束方式。對于高職院校方面,政府調整教育經費分配比例,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明確高職教師培育專項支出;對考核優秀的優質高職院校給予招生、生均經費等政策支持和獎勵性經費支持,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高職院校給予警告,直至停止招生等約束;將高職教師職業精神考核作為一項指標納入教育部門對高職學校和高職教師的考核體系中。校企合作方面,政府給予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減免稅額、政府補助和金融信貸等扶持政策等實際利益方面的優惠政策,激勵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同時,將參與校企合作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社會責任報告,強化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對于高職教師,政府部門發揮引導宣傳作用,優化職業教育人文環境,提高職業教育地位和職業教師,同時,強化高職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從道義和責任上約束教師行為,做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高職院校要加大教師培育經費、頂崗實踐經費和教師獎勵經費投入,制訂教師參與技術和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激勵政策,激勵教師提升產教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建立績效考評制度,設計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和考核指標,獎勵先進,鞭策落后者,對于在高職教育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在晉升職稱、工資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對于無法勝任高職教師崗位的教師要引入退出機制,優化高職教師隊伍;立榜樣、樹典型,引導青年教師積極進取,修師德、練師能和鑄師魂,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靜,周亮,衛莉.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17)
.[2]夏紅雨,劉艷云.行業協會參與高職教育中的現實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2).
作者:趙麗生 李錦元 鄭紅梅 郝美彥 單位: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
- 上一篇:淺談高山美利奴羊羊毛生產技術
- 下一篇:聚丙烯酰胺特性及生產技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