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12 08:30:15
導語: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本質含義就是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它不僅是國家教育改革的核心,還是高職學校未來的發展的關鍵。本文從學校管理視角分析了在學校管理下出現的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專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學校管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是高職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所以學校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會不可避免對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影響,而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又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保障,因此,本文從學校管理視角的方面探討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對教師本身和高職院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一、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1.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保證。目前,高職教育已經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是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關鍵,而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高職院校的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只有教師自身進行發展,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識全面學習,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保證[2]。2.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可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高職教師只有經過不斷地學習研究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可以維持后續的教學活動,而在高職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培養學生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如果高職教師職業道德過低,就會影響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只有讓高職教師不斷進行學習,同時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3]。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主要是服務精神、自律精神、創新精神,教師專業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這三種精神,達到教師職業道德提升的目的。[4]3.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高職學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一線型的技術人才,只有改變原先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高職課堂教學,做到知識培養和技能培養的相結合才能實現高職學校教育目的。[5]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就是將單一化的教學課堂向多樣化教學課堂發展,其改革主要的核心點就是課堂改革,而課堂改革的主要核心點就是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因此,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可以說是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學校管理下同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產生的矛盾
1.僵化的學校管理同動態化教師的矛盾。學校管理是為了能夠對學校的發展目標以及教學目標進行順利高效的實現,其管理一般都是一種層級分明、過于理性的管理結構,而過于集權化的管理方式雖然讓學校管理更為自主,但其動態性不夠強,不夠開放。高職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需要根據社會發展而變化,但在學校制定的各種教學目標規劃、教學管理制度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教師專業發展也不夠全面,影響教學質量。2.封閉性的學校管理同社會開放發展對教師需求的矛盾。學校管理對于學校工作來說較為獨立,它是以學校發展目標為主,對學?;顒舆M行定期規劃,并且利用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規劃日程將教師的教學活動控制在指定的范圍內,讓高職教師一味地去追求完成教學目標,而忽略了教學質量。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高職教師既要在既定的教學目標下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又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情感素質和實踐能力,然而封閉性的學校管理同這種社會對教師的需求產生了矛盾,不利于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6]。3.單一化的教師評價制度同多樣化教師發展的矛盾。教師評價制度就是對高職教師一段時間內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主要是由學校管理層作為評價主體,忽略了學生以及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并且在評價過程中只以學生的考試結果和教師教育成果為主進行評價,過于單一化的評價方式讓高職教師只看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只要成績好,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高低逐漸被忽視,學生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只能被困在知識框架中進行學習,逐漸會造成學生和教師心理疲倦,自我認同感消失,無法促進多樣化的教師專業發展。4.高職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不夠重視。在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中,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高職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不夠重視,雖然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明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出臺了相關的制度政策來幫助教師專業發展,但部分高職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入,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不夠重視,學校內缺乏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持,讓教師的專業發展陷入了難題[7]。
三、在學校管理視角下促進高職教師專業發展
1.依靠學校各級管理平臺,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在我國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推動以及高職教育的大力發展之下,各級政府搭建了許多有利于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例如教學成果獎評選、示范性項目建設等,還為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做足了保障工作,在各級政府的促進下,高職院校規范了校內的管理方式,同時也對內部的管理體制以及教學運行機制進行了改善,并在校內搭建了各種有利于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高職教師應該學會借用學校各級管理平臺為自身的專業發展助力。2.在學校管理下完善師資培訓服務體系。目前的高職教師師資培訓在很大程度上要根據政府的決策以及學校情況來安排,培訓缺少針對性,培訓方式也過于老舊,要做到有效的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就需要在學校管理下完善師資培訓服務體系,將高職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同教師個人的學習聯系起來,并將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計劃同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結合起來,為教師制定符合個人發展需要的發展計劃,并針對教師進行個性化的專業發展服務,以此來加強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3.學校內部建設教學資源庫,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條件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就是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而利用校園網建設的教學資源庫就能為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條件,教學資源庫經由全面設計,加以系統技術支撐,再采用開放型的管理方式來運行,高職教師通過教學資源庫就能迅速方便地獲得同自身專業相關的信息,了解同院校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利用教學資源庫借鑒其實驗方式,在提升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以教學資源庫的資源共享來推動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4.提高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同時,高職院校需要加強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提高,讓高職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明白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研究才能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提高來帶動高職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8]。5.推行“個性化”的教師培訓制度合理的學校管理應當將學校發展同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結合起來,學校推行“個性化”的教師培訓制度是促進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好方法,只有規范性的高職教師培訓制度才能為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持。各式各樣的培訓開闊高職教師的眼界,讓高職教師了解學科的動態,在學科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提高高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了加強高職教師專業培訓發展方向的精確性,學校管理者在對高職教師進行專業發展規劃時可以從學校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根據高職教師自身的特點以及興趣進行培訓計劃制定,保證高職教師專業的有效發展,教育水平的切實提高。6.實施“多元化”的教師評價制度。教師評價制度能激發高職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打擊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單一化的教師評價制度不夠全面完善,在極大程度上只代表學校管理者的想法,學校應實施“多元化”的教師評價制度來對高職教師進行全面評價。首先學校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并且在決策前做到所有高職教師的民主參與,盡可能傾聽所有高職教師的想法和意見,將決策做到規范化科學化的同時,更加人性化,改善教師評價制度,讓多元化的教師評價制度成為促進高職教師自身積極專業發展、學習的助推力??茖W合理有效的教師評價制度才能充分激發高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及發展主動性,在促進高職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同時使高職教師將學校組織的發展目標轉化為自身發展目標,做到目標的小部分化實現,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還使學校未來發展有了新動力。7.建立穩定的企業實踐基地。教育部在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和個人培訓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職教師必須定期到企業生產一線崗位進行實踐,而新到任的高職教師必須有在企業生產一線崗位實習半年的經歷方可上崗。為了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高職教師對專業的了解以及其教學質量,學校應該建立穩定的企業實踐基地,以管理、技術、發展先進的大企業為首選目標作為實踐基地,再安排不同發展階段、專業、不同年齡段的高職教師根據自己的時間來調節專業實踐時間,讓高職教師到自身對口的崗位上去實踐,熟悉相關專業的操作流程,生產實踐中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了解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生產方式,企業選用人標準,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升職業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對于學校未來發展以及學生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來說非常重要,而學校管理是影響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只有認清學校管理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策略進行解決,了解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教師專業發展工作,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會權.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思考[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19-20.
[2]王憲平.課程改革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3]張華龍.美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實踐:個案分析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66-70.
[4]黎平輝.喚醒“自我”:論教師專業發展中教師教學個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0(2):70-74.
[5]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6]蔡克勇.就業結構的變化趨勢與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下)[J].理工高教研究,2002(5).
[7]馬莉,莫小滿.反思性教學與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J].經濟師,2008(1):167-169.
[8]楊云峰.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0):30-31.
作者:陳小塵 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期刊自引知識擴散速度研究
- 下一篇:工匠精神培育與教育改革實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