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路徑分析

時間:2022-08-21 04:04:37

導語: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路徑分析

摘要:“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全面推進和實施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體現了我國未來發展的決心。在這種背景下培育高職教師工匠精神,不僅響應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的良好方法?;诖耍疚木蛧@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探究,并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培育策略。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創新、專注、精益、敬業等的總稱,培育高職教師工匠精神的目的在于增強教師的服務能力和敬業精神,不斷提升教師人才培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工業化發展水平更高,對職業化、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斷增加,這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其只有具備較高的技能,擁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才能夠更好地培養人才,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十分重要。

一、教師工匠精神的概述

1.教師工匠精神的含義??傮w來看,教師工匠精神的含義可以概括為四個層面:第一,敬業、專業。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使命感,具有堅定的專業操守和樂于奉獻的精神,能夠抵擋誘惑,嚴格要求自己。第二,專心、專一。教師應當有堅定的信心,致一而不懈,將不懈的追求貫穿到整個職業生涯中。第三,精益求精,追求更好。要對教學內容精雕細琢,不斷要求自己提升教學品質,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幫助。第四,積極追求人生理想,實現自我價值。教師應當為學生做好榜樣,樹立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思想,專注于教學,將教學工作做到極致,以推動自身價值的最大化。2.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培育高職教師工匠精神的意義。(1)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要求。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離不開大學生的努力,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做好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而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前提是院校構建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教師的工匠精神,因此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培育高職教師工匠精神的意義重大。與此同時,高職教師樹立良好的工匠精神和意識,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將自身打造成為現代工業需要的技術水平精湛的從業者,從而能夠為“中國制造”帶來活力,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貢獻更多力量。(2)實現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推動力?!爸袊圃?025”中提出要不斷推動我國向高科技、高層次水平發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靠近,構建制造強國。而要想實現我國制造強國的夢想,離不開具備工匠精神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因此高職院校做好工匠精神教育,不斷提升師生工匠精神尤為迫切。

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中面臨的困境

1.教師自身專業技術技能儲備不足。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不僅要求教師自身要積極努力,不斷提升專業化技能與技術,增強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而且需要高職院校做好教育和引導,構建對應的“雙師型”教師成長機制。然而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在我國傳統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高職院校教師往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多數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而來,缺乏工作經驗,且沒有長期進入到企業中歷練,所以專業技術十分不足,難以為學生開展良好的實踐教學工作。同時,還有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工匠精神的教育不重視,沒有做好宣傳,導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不足,不注重這方面技能的提升。2.缺乏職業技能培訓。時代不斷發展和進步,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成長,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以適應時代和高職院校的發展。但是,很多高職教師入職后的自我轉化期望和追求與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現狀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職院校在對教師培訓的過程中通常會將師德師風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而忽視專業技能培訓,如此導致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面臨較大的空缺。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也很難有機會到企業中參與實踐,無法對新技術和新工藝全面了解,不僅影響了自身工匠精神的提升,而且無法培育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人才。3.考核機制不健全??己藱C制是影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考核與激勵機制,能夠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推動教師提升專業化技能和工匠精神。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專業技能考核都較為缺失,考核機制不健全,往往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較為注重,而對專業技能的考核與評價不夠重視,更沒有在考核中加入工匠精神方面的內容,導致教師失去了實踐技能學習以及工匠精神培育的積極性。

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1.構建教師現代學徒制,不斷提升“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與企業合作,構建協同實踐機制,定期將青年教師送到企業中,使其明白工作崗位實地技術技能與要求,更好地感悟“工匠精神”,學習“工匠文化”。同時,高職院校還要與企業共同搭建“工匠精神”教育教學培育平臺,并為教師們合理分配企業師傅,通過各種渠道共同探討實踐內容,不斷豐富教師的實踐知識,提升實踐技能。高職院校還要健全定崗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以確保教師現代學徒制的穩定推進。并與企業共同搭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體系,以學徒制度為入手點,更好地推動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開展。2.構建健全的工匠精神培訓體系。高職院校應當構建科學的工匠精神培訓體系,讓教師結合自身的專業特征尋找合理的上升路徑,更好地提升專業技能,樹立良好的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加強工匠精神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報刊、網絡、講座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開展工匠精神宣傳和教育,使教師對工匠精神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圍。比如通過宣傳劉云清、高鳳林等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不斷激發教師的斗志與激情,也可以對身邊的工匠故事進行挖掘,傳遞正能量,營造工匠最自豪、勞動最光榮等氛圍,激發教師崇尚工匠精神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自覺加入到工匠精神培育中。另一方面,還要構建科學的、長期的教師技術技能培訓機制,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中開展掛職鍛煉,在獲取資格等級證書的同時為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搭建良好的平臺。另外,還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到校定期為教師開展培訓,以專家講學、技術顧問等形式為教師傳遞前沿信息,使教師近距離接觸企業大師,體會嚴謹專注、精于細節的工匠品質,多方努力推動教師工匠精神的提升。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能夠使工匠精神循序漸進滲入到教師的內心,使教師更為認可工匠精神,樹立良好的工匠意識,并將工匠精神轉化為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精神。3.構建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高職院校構建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能夠引導教師更好地開展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對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工匠精神的增強。一方面,要將工匠精神培育納入到教師績效考核范圍內,鼓勵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技能,錘煉匠心。另一方面要對踐行和崇尚工匠精神的教師進行鼓勵,從生活上、政治上以及經濟上為其提供幫助和鼓勵,使他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另外,還要組織青年教師參與跟崗訪學活動,鼓勵其到優質學校參與項目研究、案例研討、聽課觀摩等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技巧,掌握先進的理念,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一些與專業相對應的技能比賽,以提升學習動機,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和潛力,在比賽中學會進步與合作,實現成長。并對這些參與實踐活動積極的教師進行獎勵,激發其他教師參與匠心學習的積極性。4.增強教師職業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想將“工匠精神”植入高職教師心中,不僅需要做好培訓和教育,加強校企合作,而且還要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是教師精神文明的體現,也是推動高職院校長遠發展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提升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度,構建科學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高職院??梢詷嫿ń虒W督導機制,健全師風、師貌、師德評價標準制度,對教師開展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將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融入到教師思想建設以及實踐活動當中。另外,還可以定期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情況進行匯總,并做出評級,及時進行獎勵等。高職院校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動力,也是推動教師良好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能夠帶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全面提升。雖然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師工匠精神培育方面面臨較大的困境,但是相信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高職院校的不斷進步,教師工匠精神培育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邵癸.“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2017(4):8-10.

[2]付衛東,林婕.“中國制造2025”與職業教育發展戰略[J].職教論壇,2016(9):9-16.

[3]宋立丹.“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教師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4):14-17.

作者:黃國坤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