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探索
時間:2022-01-12 11:42:53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時期,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升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重點轉向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為了能夠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動力,一方面,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需要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整合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文章從高職院校及教師兩個層面,探究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成為提升教學效率、優化課堂結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必經之路。隨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更加廣闊,其腳步已經踏遍商業、教育、科研等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低,專業實踐性較強,要求教師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信息技術,使知識結構更加直觀、立體,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當前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參差不齊,主要為現在經驗豐富的年長教師因客觀原因難以學習并掌握信息教學技術;青年教師雖然能夠研究信息技術的應用,但存在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的問題。培養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學下、教師等多方主體的努力,具體方式如下。
1構建區域性教研網絡平臺
開展教研活動是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1]。區域教研的重點在于整合區域內各校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共用,促進高職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上進行溝通,結合教師的集體智慧,交流信息化教學問題,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為了能夠方便教師分享教研成果,形成“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的遞進式培養,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為教師搭建區域教研平臺。11整合跨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缧P畔⒒虒W資源包括基礎性資源與拓展性資源?;A性資源是指各學科的課程簡介、課程標準、校本教材、練習題、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設計、教案、課件、課堂實錄、教學大綱、試題匯編、微課等;拓展性資源是對網絡及其他來源渠道資源的整合,包括網絡課程、英語拓展知識、區域外試題匯編、公開課收集等。12區域集備。區域集備模塊主要用于教學設計。同樣的教學內容因教學情境不同會產生差異性效果。為了解決教研成果普適性低的問題,在此構建區域集備模塊,采用集體教研的模式,利用網絡會議或語音方式,交流教學重難點、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策略、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及擬解決辦法等,形成基本教學框架。13網絡實踐。以個人教研為基礎,提高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量,關注教師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同時,注重個人教研的交流,將個人知識進行廣泛傳播,轉化為公共知識。此外,注重網絡實踐與傳統教研的有機結合,形成知識生成—轉化—傳播—提供—實踐的機制,營造人人可交流、時時可交流的教研氛圍。14組建“一幫一”互助小組。“一幫一”互助小組由一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年長教師與一名年輕教師組成。兩名教師在小組中的關系為互幫互助,沒有階層之分[2]。年輕教師向年長教師請教教學經驗,學習年長教師應對課堂突發情況的措施;年長教師向年輕教師學習現代教學技術的使用方式。學??梢圆捎谩跋葘W習再錄用”的方式,引導新招聘的教師在互助小組內學習信息化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技巧及如何掌握學生的心理,學習兩個月后進行試講,由小組內另一名教師及教研小組共同考核,合格后可上崗,能夠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2高職教師整合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方式
2.1巧用微課技術,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高職院校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較為復雜,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為此,如何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是高職教師亟須思考的問題[3]。微課的核心為教學視頻,同時還包括習題及拓展性資源視頻,具有直觀簡潔、時長短、主題鮮明的特點,能夠將抽象且復雜的概念拆分成多個要點。教師在運用微課技術時:一方面要注重微課與教學內容的聯系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性。高職教師可以將公式推導、抽象概念、圖形類知識轉化為微課視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2.2妙用課件技術,優化課堂結構。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多采用PPT技術制作課件的現狀,教師可以學習“雨課堂”的使用方法。雨課堂是一個內置在PPT內的插件,通過將復雜的信息技術融入PPT和微信平臺以實現智慧教學過程。在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將帶有慕課視頻、習題、語音等教學資源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在授課準備階段,學生利用手機掃碼進入本次課程,此時教師手機成為PPT播放及控制其他操作的“遙控器”[4]。在正式授課階段,雨課堂設計了實時答題、彈幕互動、隨機點名、課堂紅包等模塊,為師生互動提供完美的條件;課后,教師將教學資料和習題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鞏固知識。雨課堂完善了“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鞏固”的教學流程。2.3應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分層教學。高職院校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為了能夠提高高職教育的普適性與可及性,保證每一名學生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高職教師需要學習使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不同教學目標。分層目標的設計原則為“小臺階、高密度”[5]。教師首先要根據劃分好的學生層次,判斷學生的基礎能力與知識接受情況,綜合考慮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的契合性,同時要根據學生的階梯性學習思維進行科學設計,分層投放目標,實現目標的精準切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分配合理的任務。同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投放教學資源,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點繪制成動態思維導圖,首先出示思維導圖總體框架,學生自主復習并進行填充,接下來出示完整思維導圖,學生對比,進一步復習遺漏知識點,此種方式適用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向學生推送拓展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此種方式適用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以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
3結語
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為了能夠提高教育質量,高職院校需要為教師構建區域教研網絡平臺,促進信息化教學研究成果的共享,也為教師提供信息化教學資源。同時,高職教師需要自覺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轉變教學理念,學習多媒體、微課、課件技術,并將其與教學融合,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優惠課堂結構、實現分層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湘國,高虎城提升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路徑分析[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6):82-84
[2]李方方淺論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提升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15):98-99
[3]張慧基于實踐反思的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模式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5):238-239
[4]陳雪蓮,安然基于“互聯網+”時代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研究[J]才智,2020(13):168
[5]孫琳,張郃生,申騫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河北交通教育,2020(1):1-4,7
作者:孫鵬 陳誼楠 單位: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探索
- 下一篇:青年教師兩項重要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