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估論文:老師教學評估的價值研討
時間:2022-01-14 10:19:32
導語:教學評估論文:老師教學評估的價值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馬會梅吳萍工作單位:云南紅河學院
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理論
對評價涵義的理解是與對價值涵義的理解緊密相聯的。價值論誕生以來,關于價值與評價之涵義的主要觀點,包括直覺主義、自然主義與情感主義[5]。我們對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設計自然是建立在對這些理論觀點的分析、批判、反思、繼承、改造、重建、深化的基礎上的。直覺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事物本身的固有價值、內在價值的活動過程,評價行為的價值不能通過經驗認識和理性分析的方式來把握,只能通過直覺來把握。同時,通過直覺所做出的價值評定是客觀的、絕對的、普遍有效的。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對事物本身內在價值的評定,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只承認直覺主義的價值評價方式是有局限性的。自然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價值主體需要的活動過程,價值主體所需要的就是有價值的,所以評價行為決定于價值主體對不同利益需要的認知、鑒別和取舍。對擁有不同需要的不同價值主體而言,同樣一個事物,其評價行為的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評價行為是人的主觀需要的表現行為,評價行為的價值是客觀事物對人的主觀需要的滿足。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主體需要的價值屬性,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完全忽視事物本事的內在價值、客觀價值是有局限性的。情感主義價值理論認為,評價行為是表達人的情感、態度、欲望的活動過程,評價行為的價值所體現的是人的情感、態度、欲望等感情范疇,它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之分,因而不屬于認識的范圍。這種理論肯定了評價行為與主體情感的關聯性,這有其合理性,但它否定了評價行為是人類建構價值世界的認識活動是有局限性的。直覺主義價值理論、自然主義價值理論及情感主義價值理論等都屬于工具理性的價值理論。對這些理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評價行為在理論上可以定位為“一種具有價值意義的工具性行為”,在現實中,它更多地作為一種教育和管理手段來使用并服務于學校教育活動。因此,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核心價值是教育價值和管理價值。教育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本質價值,主要是指教學評價行為所選擇、所追求并在行為活動中時時處處體現出來的價值內容,它表征著教學評價行為活動追求的理想目標,以及這種活動結束后而產生的結果。管理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手段性價值,主要是指教學評價行為活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循的一系列確定的程序或原則,是規范教學評價行為價值主體在控制教學資源和獲得自身利益過程中的程序性價值要求,主要體現在評價行為活動順序、范圍、方式等方面要遵循的一系列的原則。教育性價值常常體現在管理性價值之中。同時,教學評價行為價值的實現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是以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為動力的,工具理性的價值理論也強調了教學評價行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彌補工具理性價值理論的局限性,需要系統理性的價值理論,這就要重視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
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設計
1.個體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半S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關于人的理念、教育的理想、生活的意味、成長的含義及發展的內涵等方面的認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被逐步認可和重視。”[6]現代社會,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價值也在于促進人身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這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也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本體性價值,它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個體性價值,首先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良好人格的養成,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態度、情感、實踐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等綜合評價;其次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教師個性的全面發展和良好專業人格的養成,注重對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工作實績、教學風格等綜合評價;再次表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致力于促進師生互動發展,注重以學生“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具體地說,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重視評價對個人的診斷、反饋、改進、激勵、強化等功能,其目的是創造適合學生和教師發展的教育教學。教師評價行為的個體性價值設計,首先強調以人為本的生命化價值評價設計,它著力于人的內在認識、思維、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方法、體驗及能力的激發,著力于個體的和諧發展,追求對生命的點化與潤澤[7],強調評價價值在于發現人的價值,評價價值在于發掘人的潛能,評價價值在于發揮人的力量,評價價值在于發展人的個性;其次強調評價對象的自我評價價值設計,突出其主體地位,重視評價對象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總結的價值作用。“人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認識自身,人在建構與創造世界的同時建構與創造自身?!盵8]自我評價是提升評價價值的基本動力;再次強調人格化和差異化價值評價設計,要求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是多元的、開放的和能夠體現差異的,對信息的收集應當是多樣的、全面的和豐富的,對評價對象的價值判斷應關注評價對象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有利于評價對象的人格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2.社會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是指教學評價滿足國家經濟和社會政治、文化發展對教育及其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社會性是教學活動的根本屬性[9]。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生產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等,它是教學評價行為的宏觀性價值,也是教學評價行為的外在價值。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主要表現在:全面地控制和診斷教學的過程和行為,為提高社會成員素質和社會人才決策服務;通過教學評價的過程使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從內部改進教學活動,以滿足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等對人才發展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通過教學評價的結果使社會了解教育教學工作狀況,并形成理解、支持改進教學活動的外部氛圍,從而促進教學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受教育者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規定的教育目標,達到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價值評價設計,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社會文化環境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掌握規定的社會行為規范、社會道德準則,形成社會所允準的道德品質、個性特征和行為素養,發展成為能被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所接受的社會成員;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對影響到社會范圍的那些指導、規范社會教育活動的各種因素的價值評價設計,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結構、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社會性價值設計,它強調應注意把握好這樣幾個問題:個體性價值與群體性價值問題、現實性價值與發展性價值問題、科學性價值與人文性價值問題、民族性價值與世界性價值問題、客觀性價值與主觀性價值問題。3.管理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是指教學評價以教學的全過程為對象,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運用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對教學工作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實施、檢查、指導、總結、提高,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個體性價值和社會性價值,以保證教育教學目標實現。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代表了其作為管理手段的價值利益和行為目的,決定了教學評價行為的功利性導向和工具性特質。管理性價值是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一項常規性價值。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主要表現在:教學評價行為的結果,可以提供大量與教學過程活動相關的信息資料,作為教學管理人員、管理部門、教師、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管理的依據;教學評價行為實施有助于學校領導決定教師的聘用、評定、晉級和獎勵,安排教師進修等;同時教學評價行為的開展,也有助于教學管理部門對自身的工作做出適時判斷決策,改進管理,提高效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的水平;教學評價行為的結果,可以直接反映實現教學目標程度所存在的問題與差距,檢查執行教學計劃、課程計劃的安排是否正確,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從而推動各項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發展。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管理性價值設計,它首先強調行為管理的教育性價值評價設計,要求管理者要提高管理育人的意識,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管理要素,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從實際出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做好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教育工作,使價值評價過程成為一種民主參與、協商和交往的過程,管理者、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職責。教育性價值是管理評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教育性價值在管理評價實踐中的運用,將會真正創設讓教師、學生、學校均得到發展的教育新空間;其次強調行為管理的系統性價值評價設計,要求重視教師教學行為目標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計劃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組織管理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行為質量管理的價值評價及教師教學行為績效管理的價值評價等;再次強調行為管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價值設計,要求診斷性評價價值、形成性評價價值和終結性評價價值相結合,相對評價價值、絕對評價價值和個體內差異評價價值相結合,宏觀評價價值和微觀評價價值相結合,他人評價價值和自我評價價值相結合,定性評價價值和定量評價價值相結合,靜態評價價值和動態評價價值相結合,終結評價價值和過程評價價值相結合;最后強調行為管理的人文價值評價設計,要求管理評價的過程應該成為創設充滿人文關懷、弘揚人文精神的過程。人的人文需求往往比經濟利益更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良好的人際關系、自由和諧寬松的氛圍,能夠充分展現教師和學生思想、情感、興趣、愿望、意志、能力的機會,會使教師和學生獲得最大的滿足和欣慰,極大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才能在管理評價過程中煥發出具有靈性的鮮明的生命活力。教學行為的管理評價充分實現人文價值是時展的必然選擇。4.全息性價值設計。教師教學評價行為在價值評價上具有全息性。全息性是指局部要素包含并反映著系統整體的全部信息。由于局部包含并反映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就可以從局部來考察整體,也可以從一個局部來反映另一個局部。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主要表現為:第一,從評價所獲得的局部信息可以對整體進行判斷。比如,從學生的考試成績推斷他在一個學科的學習收益乃至整個身心的發展進程;從一個教師一次或幾次的教學行為,推斷他的教學能力或水平等。第二,教學評價信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它可以制約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決策,影響后續教學工作的安排,這是一種反饋作用;它也可以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觀念,促進或削弱學習愿望,影響學生的人格和學習動力;它還可以作為社會或教育安排的依據,成為選拔、分流的判斷前提等。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一方面要重視教學評價行為,充分發揮它的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管理性價值等多種積極價值,并使它們協調統一,同時也要在不同的條件下或有不同的需求時,可以偏重于發揮其中的某些價值而忽視另一些價值,另外還要關注評價可能產生的各種消極效應,研究如何預防、減弱或化解這些消極作用,特別強調教學評價行為要十分慎重,不可濫用評價或隨意做出論斷;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教學行為評價的界域是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部因素,包括對教師與學生素質的價值評價,對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行為表現的價值評價,對教學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務工作的價值評價,對教學設備、場地及其利用效率的價值評價,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價值評價等,還有諸如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雙邊活動狀態、課堂氣氛、德育滲透情況、教學對學生智力、能力、個性發展的影響等方面的價值評價;教師教學評價行為的全息性價值設計,強調應該從多種角度、運用多種方法對教學行為的目標、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評價,主張重視評價主體、評價目標、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過程、評價方式、評價信息等的多維度價值、多元化價值和發展性價值[10]。
- 上一篇:教師的思索與述評
- 下一篇:新時期教師勞動權的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