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聘教師教學質量調查與分析

時間:2022-05-05 02:58:32

導語:外聘教師教學質量調查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聘教師教學質量調查與分析

一、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西省某高職院校為例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學生問卷600份,回收582份,有效問卷547份,有效回收率91.17%;接受調查的學生分布:男性229人(占38.17%),女性371人(占61.83%);大一學生100人(占16.67%),大二學生200人(占33.33%),大三學生200人(占33.33%),大四學生100人(16.67%)。共發放外聘教師問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接受調查的外聘教師性別分布:男性23人(占38.33%),女性37人(占61.67%);年齡分布:30歲以下的有9人(占15%),31-40歲的有21人(占35%),41-50歲的有23人(占38.33%),50歲以上的有7人(占11.67%);教齡分布:5年以下的有3人(占5%),5-10年的有8人(占13.33%),10-15年的有18人(占30%),15-20年的有14人(占23.33%),20年以上的有17人(占28.33%);職稱分布:教授14人(占23.33%),副教授31人(占51.67%),講師15人(占25%);學位分布:博士0人,碩士43人(占71.67%),學士17人(占28.33%);學科分布:文科教師23人(占38.33%),理科教師16人(占26.67%),工科教師15人(占25%),藝術類教師6人(1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外聘教師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外聘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素養和教學效果。其中,每項內容包含3項評價指標,每項指標分為5個評價等級,要求被試者在相應項目上做單項選擇。

(三)數據處理方法

利用SPSS11.5錄入與管理數據。研究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共有15項指標,每項指標分5個等級,分別賦值:5、4、3、2、1。15項指標累加形成總分75分。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對教師自評結果在年齡、教齡、職稱、學位、學科因素和學生評價結果在年級因素上進行了差異性分析;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對教師性別因素、學生性別因素、教師和學生的總體評價結果及在各項指標的評價結果上進行了差異性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教師自評結果分析

1.外聘教師對自身教學能力的評價在學科因素不同水平之間有顯著差異。表1中可以看出:理科與藝術類、文科與藝術類、文科與工科、理科與工科、工科與藝術類之間顯現出顯著差異,而理科與文科之間未顯現出顯著差異;從平均成績上看,學科因素上自我評價成績從低到高依次是:文科、理科、工科、藝術類學科。2.教師對自身教學質量的評價在教齡因素不同水平之間顯現出顯著差異。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與15-20年教齡、2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顯現出顯著差異,其他未顯現出顯著差異;從平均成績上看,不同年齡段教師的自評成績從低到高依次是:5年以下、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3.教師對教學質量自評在不同性別、年齡、職稱、學位的不同水平上未顯現出顯著差異。從平均成績上看,女性教師的自評成績略高于男性教師;年齡因素上自評成績從低到高依次是:30歲以下、31-40歲、41-50歲、50歲以上;職稱因素上自評成績從低到高依次是:講師、副教授、教授;學位因素上自評成績碩士高于學士。

(二)教師自評與學生評價差異性分析

從表2的外聘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自評與學生的評價對比結果中可以看到:師生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在總體平均分和各項指標的平均分上均顯現出顯著差異,教師對自身教學質量的評價各指標之和的平均成績和各項指標的平均成績均顯著高于學生。外聘教師自評成績在2、3、4、9、10、11、12項得分基本相近,1項較其他項得分偏高;學生評價成績波動較大,5、8、13項指標得分較其他項偏低;師生在1、6、7、8、12項上的評價分數距離較小,2、3、4、5、10、13項評價分數距離較大。

(三)討論

1.影響外聘教師自我評價結果的因素分析。對外聘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年齡、職稱、學位的教師對自身教學質量的評價為顯現出顯著差異,只有教齡因素和學科因素對教師教學質量自評產生了一定影響。由于年齡并未對教師教學質量自評造成顯著差異,因此推斷:外聘教師教學質量自評結果的教齡差異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經驗積累的結果,教學質量水平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對課程的熟悉程度有關,而與作為一般的社會個體的成長相關性較小。由此可見,教學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知識,把握知識點間的條理和邏輯,也需要了解教學規律和教學心理,更好地把握教與學的互動,懂得高效地把自己所理解的東西傳授給他人。學科因素對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的影響體現在文科與工科、藝術類學科之間以及理科與工科、藝術類學科之間,而文科與理科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與工科和藝術類學科對教師的要求有很大關系[1]。藝術類教師性格比較開朗、樂觀、活潑,個人魅力更容易得到充分展現,可能導致藝術學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更強。而工科與藝術類相似的一點在于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工程工序原理轉換為實踐成效較文科和理科更快速和明顯,知識的轉化在實踐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反饋,這一點也強化了工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見,文科和理科的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的過程長一些,而且不太直觀,往往讓學生誤認為學到的東西不是很有用,也使得教師容易走入不顧學生與社會的需求,不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誤區,這容易導致教師上課時的天馬行空,侃侃而談。2.影響師生評價結果的差異性因素分析。師生的評價出現顯著差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師角度來看,第一,作為外聘教師只要完成了基本的工作任務,只要不是做自我批評,更多人是傾向于給自己一個較高的評價;第二,作為動作的發出者,教師對自身教學的感受與作為接受者的學生是有差異的。也許教師自認為這種講解方式和授課方式對方應該可以接受而且有較好的效果,但是事實效果往往與教師的預測不一樣,這就是學生在接收的時候出現了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感受。[2]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位教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學生對教師的關注度和要求程度往往高于教師對某一位學生的關注度和要求程度。教師習慣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去傳授知識,也許這種方式正是某一部分學生不喜歡的或者不能接受的。第二,教師更關注的是課堂教學,考慮多的是如何編排知識點,如何講解某一個問題,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應用以及新知識技能的獲得往往被忽視,而這部分的感受恰恰是學生獲得滿足感的一個關鍵。

三、結論和建議

以上研究是以江西省某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抽取部分外聘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谘芯織l件,本調研僅限于一所高職院校,所獲得的研究結論代表性有待進一步考察,高職院校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總體情況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此外,本調研所采用的調查問卷雖經過基本的信度和效度檢驗,日后隨著研究資料的增多,研究經驗的成熟,尚存進一步改進的空間?;趯φ{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和討論,初步形成兩大結論,即外聘教師教學質量因教齡而非年齡的增長發生變化、師生對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顯著高于外聘教師自評。仔細分析,可知,這種結果是由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注與思考,主觀進行課堂教學造成的。為此,本研究建議,教師教學盡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潛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表達,在此基礎上及時概括和總結,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轉換為自己的東西;同時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及時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本文作者:秦欣梅匡文婷工作單位: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