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探討

時間:2022-09-07 10:35:52

導語: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探討

摘要: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踐行新的標準才能得以實現,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必須有效地約束我們在課堂上的行為,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越來越好。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有所收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們可以簡單做一下研究,希望對各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教學行為

一、教師把教學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

傳統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主動把知識傳輸給學生,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個體而存在,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課堂氛圍也不夠活躍,那么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高呢?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再把知識一股腦地全部倒給學生,而是在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決定教什么而不是老師要我學什么。舉例而言:教師在講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時候,老師可以拿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工作,在學生預習完畢之后詢問學生:“大家都已經預習完了,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什么是加法呢?加法是怎么來計算的呢?大家在預習完之后都有哪些疑問需要咱們一起討論解決呢?”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決定講什么。那么,這一節課所講述的內容都是學生渴望學習到的,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高,課堂氛圍也才能活躍,教師和學生才能感到輕松。

二、教師要充分注重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吸引的學生興趣,把生活實際與課程教學進行聯合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打造高效課堂。舉例而言:老師在教授學生分數的概念的時候,可以拿一個完整的蘋果進行舉例,一個人吃不完一個蘋果,于是乎他把蘋果切成了兩半,吃掉了其中的一半,那么這個人吃掉了整個蘋果的多少呢?那就是1除以2也就是1/2,這就是分數。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分數,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回家后可以向爸爸媽媽進行展示,這樣把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小學生總是對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雖然多媒體現在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教學中,但是學生對于多媒體的興趣依舊比黑板粉筆要濃厚的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舉例而言:小學階段會學到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教師單純拿一個圖形在黑板上進行移動很不直觀,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的技術播放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教學內容,教學效率也就能隨之提高。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更能吸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采取分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針對疑難問題優先找同學商量討論,舉例而言: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學生總會遇到一些疑難的問題,針對這些疑難的問題老師讓學生自由進行分組,然后展開小組討論,最后根據讓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進行發言,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這種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發言也更能吸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無論是課堂提問的形式抑或是小組合作表達的形式,都是需要老師對學生所給出的結論予以評價。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老師對于給出錯誤答案的學生是這樣評價的:“你回答得不對,這樣答是錯的,你這樣考慮問題的話一個也答不對?!边@種評價形式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導致學生不愿意再回答問題,對于數學學習也失去了信心。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這樣引導學生:“首先,老師要表揚你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但是這個問題咱們是不是從這方面來想會更好呢一些呢?你的思路很好,但是可能跟老師的不太一樣,咱們可以探討一下?!比绻處熢诮虒W過程中對于給出錯誤答案的學生這樣評價,那么我想,在下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這個學生依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第二種評價的形式更能鼓勵學生學習、思考,對于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合理布置家庭作業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難免會設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完成,很多老師認為數學就是靠做題才能讓學生進步,因此會布置一大堆的習題讓學生完成,加重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玩的權利,因此,教師在課程結束之后要合理布置家庭作業,不取多而取精,每一道題都能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引發學生的思考,而不是追求習題的數量而忘記了質量的保證。合理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也能得到提高,而且作業不能太繁重占用太多課下的時間,這樣留作業的形式更能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因為老師充分注重了學生的感受,所以學生愿意在老師的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摒棄了原有“填鴨式”教學的糟粕,更多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生的感受,不斷完善原有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哪些行為幫助自己教學呢?以上幾點建議僅供參考,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路,總之,我們的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廖輝 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鎮蟠龍小學

參考文獻:

[1]李繼軍.新課程背景下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的若干案例研究.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

[2]劉林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行為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