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探討

時間:2022-11-25 05:15:18

導語: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探討

摘要:針對高校教師教學中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制約學科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通過開展教學名師示范課、教學觀摩、教學論壇、教學方法研討等活動,探討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以促進教師培育,進而有效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培養能適應社會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

高等學校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學生的培養質量及其未來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為了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高校必須注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其涉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教師的人格魅力、人文修養、知識結構、科研能力以及語言邏輯表達能力等多方面。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和積累過程,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努力學習,同時還需要有良好的外界環境。然而,目前有不少高校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深刻認識、對教學模式恰當靈活的應用以及對教學內容的巧妙設計,致使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進而制約了學科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基于此,我校(西安工程大學)建立了由校內省級教學名師、校級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參與的名師工作室團隊,目的是依托名師工作室平臺,配合學校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及教學研討和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促進教師成長,有效解決制約學科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問題和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很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努力學習以提高教學能力

1.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將影響學生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也將影響教學效果的發揮。如果教師不注重科學的教育觀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和應用,在教學中只是重視知識的灌輸,只考慮學生是否記住知識、能否考出好成績,而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考生,這種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不符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只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熟悉先進的教學理念,針對教育對象的學習特點,靈活應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包括將傳統教學、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僅只是掌握科學知識,還掌握科學方法,了解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度,獲得創新能力。為此,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并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做一名教書匠;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德樹人,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培養出能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會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例如,在“蛋白質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講授蛋白質的結構及性能,還應著重講授蛋白質性能在實際中的應用;在學習羊毛蛋白質纖維的兩性性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酸對不同結構酸性染料染羊毛上染百分率影響的實驗結果圖表,然后設計問題:為什么不同結構的酸性染料染色時,需要選擇不同的染浴pH值?染浴pH值對羊毛的染色性能有何影響?實際染色時應該如何確定適宜的染浴pH值?這些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由于學生知道羊毛為兩性纖維,pH值不同會影響羊毛纖維的解離度、帶電性及帶電量,從而影響陰離子染料上染羊毛纖維的作用力、染料吸附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和勻染性等染色性能,所以學生很容易想到實際染色時應根據染料結構和羊毛纖維結構(絲光羊毛與普通羊毛)不同、染色性能不同,選擇適宜的染浴pH值,以達到染料上染速率快、上染百分率高、染色勻染性好和纖維損傷小的目的??梢姡處煱盐湛茖W教育觀念和先進教學理念,通過巧妙設計學習內容和教學問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最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為制訂合適的加工工藝、生產合格產品提供理論依據。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注重立德樹人,結合教學內容列舉一些生動的實例。例如,筆者在講授“熱變色特種印花”知識點時,結合電視節目《我愛發明》欄目中所看到的一個內容:有人發明了一種熱變色服裝,能夠檢測人的體溫是否正常,服裝的顏色會隨穿著者體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該服裝可以及時檢測出著裝者是否發燒。教師通過介紹開發此類產品的思路、試驗方案、試驗過程,說明要想獲得重大研究成果需要堅實的理論知識,并要進行大量艱辛的工作,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教育并鼓勵學生不要怕挫折,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2.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設計很重要,需要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和人格魅力、豐富的閱歷及講課技巧。若教師教學模式應用不恰當,教學設計不合適,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無法很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和要求。目前高校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生長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及各學科相互融合的時代,從小就開始接觸各種新技術,他們接受知識的渠道廣泛,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較強,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在課堂上接受知識。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充分利用各種科技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首先應分解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同時認識到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并不等于其能力得到提高。知識不可能自動轉化為能力,只有通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設計適宜的教學模式,引出生動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將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才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輕化工程專業課中關于羊毛纖維的縮絨性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生活中我們穿純毛織物的感受,分析羊毛纖維的縮絨性對產品性能的影響。

縮絨會引起織物氈縮,使其不易護理,需干洗,這是不利的一面,但人們可利用此性能開發新品種,這是其有利的一面。如冬天人們穿的呢面大衣呢及一些凹凸不平的立體感很強的毛織物等,就是利用了羊毛纖維的縮絨性能而獲得的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產品。應用這種思維方式,使學生學會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知識包含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教師應該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將知識轉化為創新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如通過分析,學生知道勻染酸性染料染色的羊毛耐洗色牢度差的原因在于染料結構簡單,染料與纖維之間的作用力小,染料水溶性大,那么學生就能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提高染色織物耐洗色牢度的措施。例如從染料結構入手提高染色織物的耐洗色牢度有以下方法:(1)通過在染料結構上引入疏水基團,增加染料與纖維之間的范德華力,進而開發出結構復雜的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2)通過在染料結構上引入能與金屬離子結合的基團,增加染料與纖維之間的配位鍵作用力,進而開發出酸性媒介染料;(3)通過在染料結構上引入活性基團,使染料與纖維之間能夠形成共價鍵,進而開發出活性染料。可見,巧妙的教學設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3.豐富自身知識結構

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積極參加名師示范教學課、教學觀摩、教學論壇及教學方法研討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人文社科類知識、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人文修養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案例,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可以依托網絡,利用翻轉課堂、慕課等多種教學方式,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思考,進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在講授“特種印花”課程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及創新思維,在該課程“多色微點印花”知識點教學時,教師講授如何利用微膠囊的阻隔作用,將微膠囊技術應用于印花領域,實現傳統印花方法不可能實現的一個色漿一次印出多個顏色,進而又引出微膠囊的作用、制備方法及應用。在教師巧妙的教學設計和淵博知識的引領下,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積累科研經驗

教師的教學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創造知識和擴展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啟發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掘新知并進行不懈的探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為了達到此目標,教師要積極參加科學研究,不斷積累科研經驗,并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極大地激發學生對科研問題探究的興趣,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如通過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傳統雙氧水漂白棉織物需要在高溫高堿下進行的原因是雙氧水分解活化能高,低溫低堿下雙氧水難分解,所以低溫低堿難以達到良好的漂白效果,然而高溫高堿漂白存在能耗大、纖維損傷大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設計教學問題:如何實現雙氧水低溫低堿漂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找到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認識到研發能夠降低雙氧水分解活化能的漂白活化劑或催化劑是實現雙氧水低溫低堿漂白的有效途徑。筆者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中,講授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并使學生認識到要解決實際問題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創意、想象和創新能力。因此,科學研究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教師通過科學研究積累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二、良好的外界環境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高

1.采用激勵政策和措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

我校服裝藝術工程學院有12個班開設“色彩學”課程,需要6名教師共同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雖然每名教師均按照相同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但是各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經驗、知識結構、教學投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不同,最終通過這門課程學習后,不同班級學生的能力提高程度不同、收獲不同,這充分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投入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教師自身勤學好問、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是提高其教學能力的內動力。因為內因起決定作用,教師只有通過自覺自愿的努力,才能促進自身更好更快地成長,提高教學水平。所以學校需要出臺激勵教師成才的相關政策及促進教師發展的措施,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教師在發展中感到幸福和有尊嚴。我校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教師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要求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必須參加全方位、多層次的入職培訓,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講課比賽,開展教學互評,并建立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示范和引領作用,使青年教師有效提升專業技能等各方面能力;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及參加科研項目,建立優秀團隊,搭建教師成長平臺,以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學校有多名教師在講課比賽中展示出良好的教學能力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受到專家的好評,取得了優良的成績。通過這些激勵政策和措施,使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發自內心地愛崗敬業,有效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及教學能力的提升。

2.名師引領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自身不斷積累、摸索和學習,而且還需要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及時地指導和引領,使教學理念能及時轉化為先進有效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進而加速教師的成長。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我校名師工作室教師注重自身建設,積極開展名師示范課、教學觀摩、教育改革論壇、教學方法研討等各類活動,并通過講授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啟迪教學改革思路,提高教師師德修養,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名師工作室教師主動參與新入職教師的培訓,聽他們講課,輔導他們教學,指導他們準備課件、設計教學、講好一堂課,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進而更好地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指導和輻射作用,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并強化教師對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改革思路的認識,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結語

教師的教學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更新教育觀念,熟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了使理論轉化為先進有效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教師必須愛崗敬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豐富知識結構,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其次,教師還需要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指導和引領,積極參加名師的示范教學課、教學觀摩、教學論壇、教學方法研討等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習、積累和總結,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積累科研經驗,夯實科研功底。再次,學校應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責任感,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鵬.以發展為核心構鑄高校教師的教育觀[J].教育現代化,2017(19):60-61.

[2]陸昉.應當強化教學獨特的學術性[J].教書育人,2012(21):45.

[3]張劉東,白晶晶,龔愛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5):201-202.

作者:王雪燕 劉靜偉 任燕 張一心 賀辛亥 袁燕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