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優化對策

時間:2022-04-28 09:29:24

導語: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優化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優化對策

[摘要]基于有效教學理論內涵,通過分析有效教學理論對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分別從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收集完整的評價信息、加強鼓勵和引導結合、及時反饋有效評價信息四個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優化對策。旨在能夠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促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及素養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有效教學理論;教師評價;優化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高校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成為一名具有科研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對高校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價根本目的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而這也是有效教學理論的最終目的。有效教學注重教學效果和質量,強調的是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應積極將有效教學理論融入到其中,利用有效評價方法來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從而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為教師提供合理的改進意見,真正推動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一、有效教學理論的基本內涵

有效教學理論主要是一種站在教師角度,根據教師的教學表現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新型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是對以往教學理論的創新和升級,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發展形勢下,對教學理念的創新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有效教學理論不只是一種教學形態,其更是一種教學思維模式,其中教學形態指的是將有效教學放到理論維度上進行界定,而教學思維則是更加注重思想層面的含義。有效教學理論在充分滿足社會和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切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是一種投入較低、效果較高的表現。有效理論具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面的有效性,在教學當中按照低投入、高產能的思維模式,能夠極大程度的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

二、有效教學理論對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

(一)有效教學理論能夠促使教學目標實現。有效教學是對既定教學規劃目標的一種教學,教師對教學計劃的設想屬于教學設計,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開端。在高等教育形式中,教師教學的實效性直接影響著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教師從理論層面上對教學方案進行規劃并結合有效性基礎理論的屬性特征是實效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有效教學事實上也屬于一種思維性的目標教學,這樣的目標教學和高校教師設想的教學計劃有著緊密的關系,無論哪一種教學規劃都無法將設想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完全分開,因此,高校教師對教學規劃的設計是為了實現理想中的教學目標。(二)有效教學理論能夠促使教師進行反思。在以往的高等教育模式當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育的發展需求,教師已經由外在式教學轉變成內涵式教學。有效教學理論便是順應了當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在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基礎上,從自身角度出發探索更加適合現階段教學需求的發展模式,這不僅是對以往教學經驗的反省,同時還是對當下已有理論的有效創新。(三)有效教學理論能夠促使教學體系完善。有效教學是對教學整個過程的有益性教學,教學體系有著顯著的完整性、綜合性特征,從教學前、教學中再到教學后都應有著嚴格詳細的規劃。在教學系統中,教學中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教學當中的實際效果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系統的完整性。有效教學理論重視教學中的每個細節,可以按照各種教學情境做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及反應,這是有效教學最主要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的將教育轉變成具有實踐意義的積極性教學。

三、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優化對策

(一)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需要高校教師對教學過程加以精心設計,盡可能緩解廣大學生的緊張情緒,這樣有利于師生更加放松的融入到課堂情景中,拓展他們的思維,同時也有利于建立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中踴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僅能夠活躍學生思維,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高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良好的教學環境,也有利于深化學生之間的情感,從而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注意力更加集中。(二)收集完整的評價信息。首先要精心制作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這種方式在教師教學評價中較為常見,而調查問卷當中所編排的具體問題通常以“是、否”的選擇形式為主,或是以分數為主,這種信息只能夠讓高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個簡單的了解,卻無法細致、全方位的掌握教師的詳細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當中的各種狀況不能單純的通過簡單的問題或是分數來進行描述,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分數不能真實的體現出學生的感受及他們所希望教師調整的方面。因此,調查問卷在制作過程中應更加詳細具體,不僅要設定簡單的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具體寫出他們的課堂感受和有效意見,從而在學生當中展開更加深入的溝通,得到全面、真實的評價信息,讓教師的改變方法更具針對性。其次,重視可持續評價效果。當前,高校學生基本都在教師教學中進行評價,這些評價信息無法體現出教師的長期教學效果。每個學期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有時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夠體現出來,學生通常在聽課期間對學習的內容沒有深刻感受,當他們在學習了多種課程后,或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后,才能真正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才會對教師產生真實客觀的感受,這時的評價才更加客觀。因此,參照高校畢業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將校內學生的評價與畢業生的評價進行對比,對有助于提高教學評價的精確性和科學性。(三)加強鼓勵與引導結合。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最終結果應對評價的各位教師產生積極的鼓勵與引導作用,將鼓勵性與引導性相互結合在一起,將會對教師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知名心理學專家宇文釗,在長時間的心理探究過程中,曾提出鼓勵力量公式,即鼓勵力量=物質刺激+精神激勵。將鼓勵性與引導性進行有效融合,通過獎罰體制來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進而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以實現外部鼓勵與內部刺激的相互結合。行為專家詹姆斯曾表示:“人類的首要原則就是獲得認同和夸贊。”因此,對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中總體分數較高的教師,高校應適當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為他們提供更多發展平臺和機會,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而對于分數較低的教師,高校則要積極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因素,進而提供科學指導與幫助,同時還要給予一定的懲罰。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高校都應全面貫徹獎勵性與引導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對分數較低的教師,更應注意懲罰的方式和程度,以免傷害教師的自尊心。(四)及時反饋有效評價信息。及時進行反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方面的有關信息,可以讓廣大教師與有關管理工作者發現個人在教學以及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從而更好地加以改正和調整。因此,及時進行反饋教學評價信息,在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中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能夠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及時進行反饋既可以讓高校教師在教學評價標準上有調整的機會,同時通過評價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可行性意見。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評價信息由高校管理部門及時反饋給廣大教師,其中包含參加評價的學生和相關專家的建議,以此來讓教師全面了解自身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管理工作者可向教師提供某些調整的建議,進一步推動教學的發展與創新。其次,通過創新性的評價,教師能夠將自身在評價當中的切身體會和對評價的意見及時反饋給高校有關管理工作人員。作為評價的主體對象,教師對評價當中所采取的評價方法和評價結果實踐過程都有著深刻體會,及時反饋各種建議和建議可以有助于高校管理部門對教師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與完善,使評價結果更加公正客觀。

參考文獻:

[1]范蔚,葉波,徐宇.“師生共進”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9):57-60.

[2]王強.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現存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13):37-38.

[3]王振興,吳桂濤,徐邦禎,等.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航海教育研究,2017(3):52-55.

作者:羅勇 單位: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