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的管理藝術探析
時間:2022-02-26 10:45:34
導語:教師教學的管理藝術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是偉大的也是復雜的,它既是一項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教師作為實現教育任務的主體,其教學管理方法的優良與否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教什么怎么教、運用何種教學理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每一名教師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要想實現高效、高質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就必須更加深入地學習和理解各種教學理論,加強教育教學及管理的藝術手法探索,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率。從教師教學的情感、教學方法、備課、學生作業評價、教學設計這些方面來說明教師的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提煉和總結來闡述教學管理的藝術手法,以期能為當前的學校教育提供一些借鑒,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教師;教學管理;藝術手法
教學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的工作,它既包含教師管理層面又包含學生管理內容,教學管理下教師與學生共同作用,積極參與為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而努力,教學管理必須講究一定的方法性,既要有具體的教學方法設計又要統籌布局,將教師和學生緊密關聯,突出教與學各自的主體地位,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以保障教學有序高效進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筆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對當下教師教育教學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都有較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有極大改觀,但還是存在很多比較尖銳的問題,需要我們引以重視,主要有以下體現。(一)教師教學情感投入過少,不能與學生形成共鳴。教與學從來都是辯證統一的,教師教學的過程和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教學的語氣、教學動作、教學語言,甚至眼神等細微的表情動作都是教師教學情感的流露,都能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產生影響,某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正確理解教學情感,不能恰當地運用各種情感特性來輔助教學,有些教師教學過程中全程保持嚴肅,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讓學生覺得很不好相處,自然不會對這個教師產生好感,學生不敢或不愿積極地回答問道和提出問題,其課堂教學缺乏活力,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隔閡,學生在壓抑的氣氛下無法提升學習效率,教師也容易產生教學疲勞[1]。某些教師教學過程中語言生硬,情感表達不自然,也會影響到師生感情,降低教學質量。比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并讓學生進行回答,本來是一件非常平常的教學活動,但是教師并不是以“請某某同學來解答這個問題”的親切語氣,而是以“某某起來回答問題”的命令口吻來要求,就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學生會想如果回答不了是否會被處罰、是否會受到同學的嘲笑、是否會影響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形象等等一連串問題,而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造成學生自卑心理[2]。(二)教學互動環節設計過少,影響學生與教師的有效溝通。教學是一個雙向作用的過程,教師以自身所學所知來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獲得相關知識而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學生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但是高水平的教師不代表就能教出高質量的學生,因為教育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需要綜合考慮雙方的特點,不能忽視教師的教學作用,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和溝通,教師通過有效溝通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教學進度,也便于及時地調整教學方式。但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不少學校的教學課堂存在嚴重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很多教師為防止教學過程被打斷,采取“一言堂”式課堂教學策略來保障教學進度,在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下,課堂氣氛非常凝重,除了教師的滔滔不絕便鴉雀無聲,教師既無問題提出,又無課堂作業練習,片面地追求教學進度,讓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學生不能與教師進行實時溝通,不能將學習疑慮進行反饋,很難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習質量也非常低下[3]。(三)教學備課質量有待加強,針對性不強。備課是教學管理中的一大重要內容,備好課也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備課要做到“五有六備”,既要有目標又要有依據,既要有數又要有方,既要講量又要求質,必須將教材、學情、教法、學法以及學生訓練等因素協調一致并充分體現。要求教師上課前必須提前寫好教案,做好課堂教學預設,要統籌合理安排教學進度,詳盡闡述教學重難點,要目標明確、主題鮮明,教案中要有例有論,拒絕空洞。但是當前我們很多教師對備課工作不夠重視,認為自己資歷老、課本熟悉,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無須備課,上課中完全依據自我經驗和習慣,對于不同層次和情況的學生沒有針對性的教育設計,相關知識講解中不能照顧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使得學生差距越來越大。(四)作業布置不夠合理,批改和反饋不及時。作業是用于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也是教師進行查漏補缺的有效方法,通過作業內容教師可以清晰地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以便隨時跟進學生學習進度,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實時調整。當前教師作業布置不合理,表現為:作業練習的目的性不明確,作業形式比較單一;書面作業過多而活動類作業內容太少,某些作業布置嚴重超過學生日常承載力,并且很多作業內容存在重復性,有些作業還帶有較多的懲罰性質,使得學生作業負擔過重;作業要求不夠明確,沒有分清不同作業內容的具體目的,如一些作業是用來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就必須要有充足的活動內容設計,一些作業是用來鍛煉學生思維力和反應力的就必須注重作業的難度設計等等。同時,作業批改形式單一,不重視學生參與,批改標記不清,批語生硬有些甚至帶有譏諷,對學生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另外,批改之后與學生面談和教育較少,學生不能從教師批改中獲知改進和提高的方法,批改的教育實效不足。(五)課堂管理不足,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課堂是教師教課和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課堂效率也是教學質量的體現,高效課堂能帶來較好的教學成效。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都會遇到課堂紀律差、學生精力不集中、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進度過慢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既與學生有一定關系,又和教師的課堂管理有很大關系,因為教師注重選取合適的課堂管理技巧,所以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有效吸引學生的專注,同時不能正確對待“后進生”“問題生”等問題使得課堂矛盾也越發尖銳,部分教師不注重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感、個體情況、家庭環境等因素,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批評多鼓勵少,責罰多引導少,使得部分“差等生”越加不配合教師課堂教學,不遵守課堂紀律,甚至故意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度和課堂質量。
二、教育教學管理藝術分析
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創造性和延伸空間,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其教育教學的方法、思想、態度、觀念等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善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優秀的教學模式來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也能教導出更多富有個性的優秀學生,更能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運用何種教學管理藝術來達成這一目的,筆者在以下內容中進行詳細闡述。(一)感性結合理性的教學管理藝術。教學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情感的傳遞,教師教學過程中既要保持學問的嚴肅也要保持師長的和藹,要明白“教因學而為教,學因教而能學”的辯證關系,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照顧學生的需求,不能顧此失彼,引發教學關系失衡,既要理性地分析問題,也要感性地處理問題。教師必須維持好正常教學秩序,嚴格管理學生的課堂紀律和學習習慣,對于某些調皮學生、后進學生,一方面要以學校及教學管理制度進行約束,讓學生進行規則制度的學習,另一方面要保持教學的耐心和細心,積極開導和教育學生進行改正,不得使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方式處罰學生,也不得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或侮辱等人身攻擊,教育中不可牽涉到學生家庭、個人缺陷,不能以這些因素來給學生施壓,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要有理有據、有情有度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讓學生既要有理論認識又要有情感體會,以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學習收獲成長的快樂,達到教育有效管理的目的。(二)普遍兼顧特殊的教學管理藝術。學校是一個大集體,學生素質和教師素質都千差萬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想和個體特點,不同的教師也會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備課和課程設計中必須在普遍性的基礎上兼顧個體差異的特殊性,要做到統籌大局又兼顧局部,教學上要體現層次和個性。首先,要圍繞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要重視基礎、重視普遍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教法選擇,要以基礎知識為核心,以能力訓練為重點,結合學生普遍情況從大局出發加強學生的學科教育和思想教育,讓學生掌握大綱和教學要求的基礎知識。其次,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因素,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之間有差異,會出現不同的學習層次,需要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要對某些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設計開發一些適合他們需求的題型和教學方式,在普遍性授課之中要照顧到這部分學生的感受,鼓勵他們進行積極思考和練習。教師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安排適當的講練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層次性,比如:某些學生理論理解力較弱,但動手能力較強,不習慣死記硬背,但通過實踐活動能快速深刻的記憶,教師就要注意在課程預設中適量地插入一些課堂實驗和課外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認知和加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理解。同時,要根據實際教學環境和要求設計有變化的教學內容,要善于借助各種教學素材和條件在傳統的普遍教學形式上開發新穎的教師模式,以豐富教學內容,要在基礎學科教育上推進德育教育。廣泛地開展集體活動、紅色主題教育、個人興趣愛好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突出個體特征,體現個性化發展需求。(三)自評連同他評的教學管理藝術。教學過程的規范性、教學秩序的穩定性、教學質量高低,備課完整性和落實性、作業布置合理性和批改的及時性等內容都是教學管理的構成要素,也都需要我們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通過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教師找出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進。教學管理中教師既要定期對自己的行為習慣、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態度、教育思想理論、課堂設計以及自身的知識水平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并形成書面的總結,將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羅列,將取得的經驗成果進行提煉,以便用于指導之后的各項工作。同時,還要虛心地接受他人的評價和指導,邀請不同教師和領導對自身工作情況進行評定,教師個人以報告和總結的方式向上級呈現,讓上級領導和組織進行評價,從不同維度分析自己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可取之處。學校和教研組也要積極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要求教師進行自評和參與他評活動,并依據評價結論進行教師師資考核,以強化教師團隊建設[4]。(四)開放配合約束的教育管理藝術。教育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既需要學生有學習的積極性,能及時地響應教師的教學活動,又需要學生能保持自我克制,嚴守學習秩序,所以教師在教學管理中要做到開放和約束相結合,既要采取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又要以各項紀律和規定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以防止課堂秩序紊亂。首先,教師要依據實際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活動課要求學生勇于參與,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但必須以標準的活動程序和步驟進行約束,向學生明確活動的注意事項,布置清晰的學習任務。其次,要注意開放和約束度量,要明確開放與約束界限。開放是為了營造一個活躍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能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但開放不代表放縱也不是混亂,學生不能肆意破壞教學秩序,回答問題和參與各項活動都要保持有序性;而約束也不是打壓學生的情緒,不能完全限制學生的熱情,應盡量避免直接命令,多采用“敲邊鼓”,感觀及肢體指引等形式。教師應充分運用開放和約束的技巧,保持教學過程的和諧,維持教師與學生的良好關系[5]。
教學管理是一項融技術與藝術于一體的工作,工作中必須明確教師與學生的各自主體地位,既要保障有科學的教學設計,又要有合理的統籌安排,還必須兼顧個體差異,要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還要富有感性思維,懂得以情育人,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堂教學規律,掌握具體的教育教學技巧,還要運用高超的組織管理藝術,協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以便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超.情感教育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9(7):38—42.
[2]雷云芳.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的情緒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5—57.
[3]多青加.淺談初中教育教學管理策略[G].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19.
[4]李學恒.論教師必知的課堂教學管理細節[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12.
[5]朱俊偉.學校教學管理的觀念更新和策略轉換[J].高教學刊,2018(11):62—63.
作者:黃益清 吳桂英 黃文義 單位:三明學院
- 上一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路徑
- 下一篇:教師教學激勵計劃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