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師軟實力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19 10:38:02
導語:提升教師軟實力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普通高校的基層教學組織基本職能弱化,行政化日趨嚴重,高校教師發展及軟實力提升與普通高?;鶎咏虒W組織基本職能作用密切相關。一國經濟發展質量與其教育發展的水準高度相關,教師軟實力助推一個國家競爭力,而高校教師的軟實力對提升一個國家高等教育水平至關重要。研究基層教學組織職能有助于促進教師發展及軟實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強化并恢復其職能,對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有著積極重要意義。
關鍵詞:基層教學組織;軟實力;教學質量
一、引言
(一)背景。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量與質的矛盾,如何在量的迅速增長情況下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成為當今教育的核心問題,教師隊伍的建設就成為解決這個核心問題的關鍵。從保證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角度來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應該是高校教師軟實力的提升。近年來很多高校建立了教師發展中心,不否認教師發展中心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實踐來看,并沒有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軟實力。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發展中心的設置遠離教師教學科研等活動的組織環節。很多學校的教師發展中心是學校人事部門下設機構,這就決定了這樣的發展中心多數情況下,對教師所進行的培訓針對性不足而行政性有余,貌似以提高教師能力,促進其發展為宗旨,實則過分依賴行政權力,弱化了其服務定位,未能真正從服務一線教師的視角強化其職能。與教師自身教學活動的親緣關系漸行漸遠。因此,多數表現為流于形式的年度培訓,不能有針對性地服務教育教學,反而彰顯其管理而非服務的職能。高校的教學科研等活動是以其基層教學組織為單位的,提升教師的軟實力當然不能忽略基層教學組織的功能與作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已經開始重視高校教師發展,密歇根大學設立了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70年代后期進入快速發展期,很多高校陸續建立了教師發展中心。我國對高校教師發展的關注起步于本世紀初。2006年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舉行以“高校教師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高等教育質量國際學術研討會,帶動了國內對大學教師發展,形成日后多維度、多視角的研究。(二)高校教師軟實力的內涵。對于高校教師軟實力的界定,目前沒有很明確的統一。基于我們對高校教育教學的多年實踐以及對國內外學界研究的梳理,我們認為高校教師軟實力主要由專業素養、職業素養以及人文素養三方面構成。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而這三方面又奠定了學科素養與科研能力。高校教師在具備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還應具有將專業理論、專業知識等傳授給學生的教學能力,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還應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教育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等的職業素養。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底蘊、文化素養,才能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道授業解惑、言傳身教于學生。
二、基層教學組織與教師發展的關系
(一)基層教學組織的職能目前,我國高校基礎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院、系(或教研室),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教學科研團隊等。高校教學科研活動基本上是以教研室、系、學院、教務處為系統實施相應的教學活動。這。個系統中作為基層教學組織的院、系(或教研室),其基本職能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編選、課程建設、教師傳幫帶等教學環節的組織工作。因此,高校教學活動離不開基層教學組織?;鶎咏虒W組織除具有的組織教學環節職能,開展教學研究也是其職能之一,圍繞教學和教學研究的職能,作為基層教學組織自然派生出培養合格教師、促進教師發展的第三個職能作用。(二)基層教學組織與教師親緣關系。高校教師在基礎教學組織中作為主要成員,擔負著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落實與實施?;鶎咏虒W組織是高校教學也是教師組成的最小組織單元。在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之一,其教學質量水平直接反饋到基層教學組織中。因此,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與發展也離不開教學基層組織,他們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親緣關系。這也就催生出基層教學組織在組織教學活動的同時,不得不擔負起提升教師素養、培養合格教師的職能。(三)信息技術對基礎教學組織及教師的要求。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學習模式呈現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直接推動了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傳統“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相比,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還要運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形式。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學習效果,變主體為學生的教學模式。但從目前來看,為數不少的高校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同多流于形式,其結果就是學生缺乏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根本原因是教學組織沒有以教學培養目標為導向建立教學組織管理系統。因此,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要推動高校管理者轉變觀念,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在具體教學科研活動中職能,引導、關注、支持高校教師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升自身軟實力促進教學科研水平。(四)基層教學組織的優勢。1.教學科研等環節的組織者。無論何種形式的基層教學組織形式,其主體是教師,其教學、科研及課改等工作是在基層教學組織中完成,他們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親緣關系,其工作完成情況基層教學組織是源頭信息掌握者。如果能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職能,那么基層教學組織是可以根據教學科研實施的具體情況結合培養方案,對教學科研實施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對于教師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樣能夠盡早發現,制定相應的措施,提升教師綜合素養。2.基層教學組織的同質性。2012年教育部在30所大學建立教師發展中心,其后很多大學紛紛效仿成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教師軟實力、促進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教師發展中心的設立多為校級層面,對教師培訓的內容只能關注不同專業的共性問題。但對于高校教師來說由于存在專業的不同,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雖有共性但差異性情況更多。而基層教學組織同質性是他們組建的基礎,在教學、科研等活動中,對所出現的專業問題、專業需求有共同的價值判斷,便于形成團隊源動力和凝聚力,對提升教師軟實力方面的要求及措施更加具體和可操作性。3.基層教學組織的延展性。基層教學組織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載體、教研活動的基本單元,在高校發展乃至變革中沒有其為依托是無法實現的。基層教學組織可以根據學校發展戰略的目標發揮并延展其職能作用。在提升教師軟實力方面,因為基層教學組織與教師的關系不僅存在親緣關系更是一種共生關系。這種共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學科研的物質條件、組織文化氛圍及制度保障空間基礎之上,是維系基層教學組織正常運轉的基礎條件。強化、延展基層教學組織的職能,在培養合格教師、促進教師發展方面可以提供更多、更直接的物質、精神的支持,基層教學組織具有獨有的優勢。
三、環境建設對基層教學組織的影響
(一)制度建設。我們這里提到的環境建設是指制度、文化與物質建設。基層教學組織的存在使高校教學與科研得以正常運轉,因此,保障并完善基層教學組織的制度建設是必須的。但高校教學科研與產品生產的實體不一樣,高校正常運作環節與最終成果的產生,一方面需要剛性制度,這可以保證教學環節的完成。但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不是生產讀書機器,高校更重要的職能是需要培養具有思辨性、批判性、創造性的人才。教育是要引領社會前進的,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認識是艱難的,因此更需要柔性與寬松的氛圍,給失敗以更多一些寬容。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人才培養和教師軟實力的提升。(二)文化建設。這里所說的文化是指基層組織文化,是指組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其所特有的、為多數成員認同、遵守的目標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它更多地體現于精神層面。基層教學組織精神風貌體現其文化建設,它們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積累的共同心理、行為體現出來的理念和精神價值。文化建設是與基層教學組織的目標相聯系的,基層教學組織需要將成員的目標與組織目標有效凝聚形成組織共識并認同,以避免高校教師中各自為政、各謀發展的個體現象。文化建設需要過程積淀,是基層教學組織團隊建設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它可以使成員在組織內產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升的要求,使基層教學組織成員更具有歸屬感與凝聚力。(三)物質建設。對于基層教學組織而言,物質建設即硬件設施是其正能夠開展正常教研的基礎,教學、科研所必須的場所,先進的符合教學科研的軟、硬件設備等是基層教學組織的必要條件和資源。但從我們的調研來看,為數不少的高校在基層教學組織的場所,軟件、硬件更新方面的建設存在不足。對保證基層教學組織正常開展教研是一個桎梏,如果能對維系高校正常運轉的最小細胞提供其所需的物質條件,保障其活力,那么對于提升教師軟實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制約高校教師軟實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績效考核導向。雖然教師發展在政府層面已經倍加關注,為此教育部進行了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建設。然而多數院校輕視高校應盡的人才培養天職,將科研作為考核的核心內容,高校教師軟實力提升及發展發生扭曲。這主要源于高校管理者對學術內涵的認知有偏差,對教師的價值認定以“科研經費、金額”“級別、篇數”為標準,過分關注科研與教學的差異,忽視其二者的融通性。學術就是科研、科研就是學術,學術所具有的完整內涵在現實層面被輕視。職稱晉升和年終績效考核以科研成果為主。(二)內生動力缺乏。由于績效考核等因素導向以及社會價值觀等環境因素影響,高校教師中普遍存在科研價值、服務社會價值大于教學價值。這必然導致作為高等教育實施者的教師,在履行高校應盡的人才培養天職時大打折扣。由于制度環境設計與人才培養目標在某種程度上出現較大背離,不適宜的外在壓力及導向,使教師沒有主動促進自身教學發展的意愿,也就無法較好地實現高校教育的基本職能。(三)培訓程式化。多數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設立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遠離教學組織系統特別是基層教學組織,其所進行的培訓多停留在教學技能的培訓,不能根據教學科研實踐中的具體需要實施有針對性的、務實的培訓。做不到從學術的角度提升教學與科研,更做不到將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提升到充滿探究性、創造性和反思性的學術活動。(四))基層教學組織職能弱化。從高校教學科研實踐所反映的現狀來看,目前的基礎教學組織的職能不但沒有充分發揮反而在削弱。多數院校基層教學組織在教學研究和教師發展培養的職能方面,由于前文所述影響因素,其職能作用幾乎流于形式。基于教學科研流程規律,基層教學組織與教師發展有著割不斷的天然關系,即便其組織結構合理,但在其應發揮作用時卻由于導向等外在壓力等影響因素而落寞無為。
五、優化基層教學組織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放權基層教學組織避免繁瑣量化考評。基層教學組織近年來疲于應對日常行政業務,行政化日趨嚴重。對教學科研僅限于程序化的管理,教研水平的提升更多依賴教師個體自身要求。在日常教學與科研中,對教師及專業的績效考核應區分不同專業特點,放權基層教學組織,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標準。同時,為保證教學與科研的正常進行應避免頻繁量化考評。樹立學校的一切工作應服務于教學科研的理念,保證教學科研的正常進行,回歸并強化基層教學組織的職能。(二)強化基層教學組織經費保障提供充分財力支持。教學與科研的進行是需要相應的財力與物力支持,但現實中很多學校在基層教學與科研方面財力、物力的保障程度不高。如教學設施方面的計算機軟硬件等設施更新速度、更新質量,科研所需的材料、設備、數據庫信息資源甚至日常辦公所需均不同程度存在問題。對教學科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極大地影響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制約了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由于基層教學組織處于教學科研的前沿,能夠及時發現上述問題。為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強化其基本職能,學校應對基層教學組織進行頂層設計,建立財力、物力的保障體系,保障基層教學組織經費、提供充分的財物支持。同時建設信息反饋機制,使出現的問題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或反饋,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科研的秩序及實施,同時也保證了高校正常運行中最重要的基層教學組織能夠長足發展。(三)營造學術氛圍支持學術沙龍。高校中的基層教學組織是以專業進行劃分的,他們與專業學科有著天然的聯系。如果我們在教學組織與管理中,以服務教學科研為理念,將教學組織環節進行程序化、科學化及專職人員管理,減輕基層教學組織及教師們應對行政指令的工作和行政壓力,轉而發揮其專業優勢,在組織內部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改變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單干戶”現象,支持教師們學術沙龍活動,并提供學術沙龍所需財力與物力支持。外部環境與條件的變化,必然對教師的自我追求、自我要求、自我價值的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進而對教師整體軟實力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四)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專業引領。基層教學組織是教師教學與科研的載體,在組織教學與科研的工作中,每個教師的專業水平、專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基層教學組織都有所掌握。作為基層教學組織在提升教師軟實力方面可以進行專業化的引導與指引,如對青年教師實施“導師制”,以專業課或課程群組建教師教學共同體。倡導合作與共享,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的創新,促進教師在專業素養、職業素養以及人文素養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時,作為基層教學組織應協調學校相關部門給予合理的最大限度的支持,使置身于其中的教師對其有歸屬感、榮譽感及信任感。另外,學校要給予基層教學組織更多的職能權限,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以推動教師軟實力的提升。
六、結論
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經濟發展與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密切相關。提高高校的教育水準,高校教師的軟實力起著決定性因素,而高校教師軟實力的提升是不能脫離基層教學組織。高校管理層應尊重并重視基層教學組織的基本職能,減輕其行政工作。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中,位于教學科研一線的基層教學組織也應不斷調整其職能以及教學、科研等組織形式,做好基層教學組織與學校層面信息反饋,通過對教師發展的外部動力的導向、推動的作用,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營造和諧寬松學術氛圍,提升教師工作科研愉悅感,最終實現高校教育的根本,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懋元.大學教育發展論綱[J].高等教育研究,2017(01):62-63.
[2]陸國棟、孫健、孟琛、吳華.高校最基本的教師教學共同體:基層教學組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58-65.
[3]熊華軍、劉興華.美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機制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01):60-65.
作者:唐毅泓 王曉艷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會計學院
- 上一篇:醫學免疫學線上教學教師角色轉型思考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提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