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論文:新課改教師的學習綜述
時間:2022-01-15 09:27:59
導語:教師學習論文:新課改教師的學習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丁峙工作單位:河南省開封市回民中學
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明確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作為一名教師,要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古人也曾訓誡我們:“板凳要坐十年冷,學問不做半點空”。在當今喧囂、浮躁的社會,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堅守住心靈的一片凈土,神圣的精神家園。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他們行為的示范者,引領者。新課改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而教師就要首先成為終身學習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避嚑柲嵫┓蛩够f得更直接:“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教師就應當是什么人?!苯處煘槿藥煴?,教書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通過不斷學習、充電,提高和完善自己,記住陶行知先生的教誨:“因為必定要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是落實新課程,實施新課改的需要。同志曾說過:“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這個論斷一語破的,十分中肯,而又千真萬確。在21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教師必須廣泛學習,更新和擴展知識,建立一個科學的、合理的、適應時代要求的知識結構體系,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工作。王充曾告誡我們“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痹谛抡n改下提倡開放式課堂教學,學生思維活躍,激情飛揚,無論教師課前多么完美的預設,在課堂上都有可能面臨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挑戰,學生會提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不能僅僅靠所謂的“教學機智”來處理,需要教師的真才實學;更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誠實的“不知道”來解決,需要教師的博學多才。要實現課程改革,培養新世紀人才,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和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12)》,都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提了出來。為促進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中學教師隊伍,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頒布《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學教師的基本要求,是中學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學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其實,早在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就提出了《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如今,教師專業發展的中心是教師的專業成長,而這種專業成長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不斷成熟、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是教師從接受師范教育的學生到初任教師、合格教師、優秀教師、學者型教師、實踐教育家的持續發展的過程。簡而言之,是教師從職業型教師、事業型教師到專業化教師的發展過程,是從教書匠、教師到專家的發展變化過程。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
- 上一篇:教師培養論文:高中教師的培養路徑與提議
- 下一篇:英美教師解析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