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教師角色定位探索
時間:2022-08-26 08:58:52
導語:高等數學教師角色定位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數學教與學現狀分析,從高職數學教師教學互動生成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數學文化的傳播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以實現高職數學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教師;數學;角色定位;課程思政
1高職院校數學教與學現狀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強,所以這樣的教師上課常常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感到太深奧,沒有實用性,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筆者所作的問卷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高等數學是多余的”“高等數學是用來折磨人的工具”等,有部分已參加過實習的學生提出“高等數學課堂上的東西太深了,很多都是沒用的”。由于數學的學科特點很注重知識體系的系統與完備,所以數學教師上課基本還是按照教材的內容與順序進行教學,同時對學生專業的不了解,沒有與學生專業配套的教材,無法將高等數學與其今后的工作相聯系,直接導致學生的“高等數學無用論”,教師在學生眼中只是“教材的人工復讀機”。筆者所作的問卷調查中,僅有14.67%的學生認為高等數學教師充當“教學的設計者”的角色,也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只是機械地重復教科書的內容,并沒有用心進行教學設計。高職數學教師有必要進行角色轉變與重新定位。
2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的角色定位相當重要,作為一名高等數學教師主要是課堂教學的定位,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曾經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闭f明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教師預期到的情況外,經常會產生計劃之外的但絕對值得研究或探討的事情。另一方面,高等數學是演繹學科,不能用具體實驗來體現某些知識點,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能將學生帶入數學課堂。在數學教育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還應轉變角色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維護者、教學互動生成的推進者、教學討論的激發者和教學德育的踐行者,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作為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師如何把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的角色定位進行探討。2.1教學互動生成的推進者,思維能力的培養者。人們印象中的大學課堂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筆者認為教與學應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真正能實現師生生命成長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是互動生成的教學過程?;由傻慕虒W過程是教學中“放”與“收”的過程。這里的“放”要求進行主要問題設計通過分解成若干小問題,通過問題使學生思考步步深入,實現課堂的重心下移,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解決主要問題的過程中來,這里的“收”就是教師現場發現并反饋學生解決各個問題時的不同狀態和相關信息;作為師生交互反饋的資源一個主要問題解決過程就是數次“放”與“收”的過程,共同構成一個完整教學環節?!胺攀铡钡倪^程結構并且采取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問題式教學法,在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不斷的思考,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和個人的思維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只有不斷探討的學習過程才能使得學生收獲知識、學以致用。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優化教學內容,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對學生有用的和有效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付諸網上運用,加強課外交流,促進課堂互動,補充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充分利用網絡課堂等生動地表現抽象概念,進行立體化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主要數學概念的含義及其作用原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并帶領學生領略思維過程中感受到的喜悅和美感。2.2數學知識的傳授者,數學文化的傳播者。教育界學者都意識到教師的知識深刻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眾所周知,數學課堂作為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實踐場所,是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產生教育智慧的過程[1]。一方面,高等數學教師如果只是埋頭進行研究,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其灌輸高難艱深的數學知識,學生只能“知難而退”;另一方面,教育教學研究也很有必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文獻的新理念、新知識,還有自己的新見解作為引發學生興趣的“磚頭”,讓學生體會到“創造”的樂趣。數學也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語言的簡潔、規范、深遠和標準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尚的情操??v觀數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可忽略其文化價值,數學教育應納入更廣泛的文化領域中去審視,也就是要把傳統的數學教育提高到數學文化教育的層次。數學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數學這門課給人的感覺枯燥乏味、艱難高深,尤其是高等數學,更是麻煩中的麻煩;在高等數學課上增加數學史的相關內容上,61.41%學生認為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9.7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但是沒有學生認為是“浪費時間”。因此,高等數學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穿插相關的數學史知識,想必會事半功倍;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能學到數學,還能感受到數學文化。筆者曾無意間聽到學生的一句感慨:“想不到數學還可以這樣上的,但是我喜歡?!彼^的“這樣上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數學史的元素。筆者在問卷中還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高等數學充當什么角色”,有65.22%的學生選擇“工具”,僅有28.8%的學生選擇“常識”。如果高等數學課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想必選擇“常識”的比例會增加不少。2.3嚴謹作風的塑造者,專業學習的推進者。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強、推理嚴謹、定量精確等特點。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各種基礎能力(如觀察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與創造思維能力等)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形成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2]。同時,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結果,人才培養的核心是課程,而作為公共基礎課的數學課程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起著基石的作用。為了培養適合時代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傳授微積分知識和培養數學思維,又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3]。數學已成為工程技術、信息、計算機、經濟管理等眾多領域解決問題的工具,要幫助學生理解好數學與專業的關系,教師首先要了解專業知識,但讓數學教師學習每個專業是不現實的。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確定一個主攻方向,與該專業方向的2~3名專業教師緊密交流合作,形成一個專業分隊,數學教師們自己再建立團隊,架起教師團隊的立體網絡結構。這種創新的師資隊伍結構能更好地為專業服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具體措施如下:1)開展數學需求調研,深入專業、企業,調查本專業的學習,以及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所需的數學知識,增強數學教學內容的針對性;2)編制課程標準、重構知識內容體系,因專業、職業的需求選取“必須夠用”的數學知識;3)編制數學應用案例,努力挖掘專業課以及工作對象中所面對的數學知識,將之設計成數學應用案例。2.4思政教育的融入者,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希望廣大教師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思想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課程教學的第一要務是立德樹人,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重要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對學生影響深遠,為了將思政教育元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高等數學教師更應當深度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教師要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德育元素,實現通識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深入挖掘每個數學符號中及各教學環節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認真做好每堂教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把“課程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數學教師要充分的發揮聰明才智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學會舉一反三,做到知行合一,在形式、內容、實踐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價值引領。要積極探索教書育人路徑,創新育人手段,轉變育人思想觀念;要率先示范,提高自我德性修養,積極利用課堂主陣地,回歸教育本質,遵從高等學校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重視課程對于學生的價值引導、思想引領、德育培養和人格塑造,著力培養有社會責任、有創新精神、有專門知識、有實踐能力、有健康身心的高素質人才,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還需熟悉不同學科專業的相關知識及要求,將高等數學與后續學科專業緊密有機結合,準確把握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正確認識數學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新觀念,適應新要求,豐富《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挖掘高等數學教學效用及價值,同時結合經典案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作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高等數學教師不僅要精通高等數學知識,還要將有效的教學研究、教育研究、課程思政研究等實踐策略有效實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數學教師的發展。相信通過這些實踐策略,每個數學教師都能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專家型教師,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將達到一個高峰,最終建設一支適應高職數學課教學特點的教師隊伍,使數學課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充分發揮其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阮征,沈南山.MPCK視域下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實踐策略[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4(4):121-125.
[2]徐忠印,廖家奇.高職數學教學的改革與教師的角色定位[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4(2):44-45.
[3]張保利.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數學教師角色定位的初步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7(20):66.
[4]蘇丹丹,彭奇林.論欠發達地區高職數學教學中教材和師資建設[J].鄂州大學學報,2015,22(7):68-70.
作者:崔艷 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中數學優質課特征探析
- 下一篇:高中校本課程“數學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