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考漢班級農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論文

時間:2022-05-09 09:28:21

導語:民考漢班級農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考漢班級農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論文

一、農業經濟學課程概述

農業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農業經濟學是根據農業的基本特點,研究經濟學的一般規律在農業部門中發揮作用時所產生的一些具體規律和特殊規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農業經濟基礎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農業經濟問題的實際能力,為今后學習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產品貿易等其他主要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二、新疆高校民考漢班級學生的特點

民考漢指的是少數民族學生在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時,使用漢語答卷。民考漢的少數民族學生,主要是報考運用漢語言文字授課的普通高等學校或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班級的學生相比,這些民考漢班級的學生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

(一)民族多樣化,學生特點鮮明。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相應的新疆高校的民考漢班級除了維吾爾族外,還有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等民族的學生。除了新疆當地的少數民族學生外,近幾年還逐漸招收了來自內蒙、寧夏、西藏等其他省份的少數民族學生。一個三十人左右的班級通常會由來自幾個省份的五六個以上民族的少數民族學生構成。不同民族的學生之間民族特色鮮明、生活習慣差異較大,對于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別很大。而且,由于民族傳統和生活習慣本身的區別,對一些上課的內容會存在著忌諱和排斥。

(二)漢語水平有限,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對于民考漢班級的學生來說,除了一些來自城鎮的、從小就讀于漢語學校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來自于少數民族聚居區,就讀于雙語學校。這些學生中,除個別以漢語為母語的少數民族學生外,多數學生從小使用本民族語言,漢語對其而言只是第二語言,因此,在使用頻率和使用的熟練程度上并不高。另外,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地處偏遠,經濟水平、教育水平比較落后,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差,綜合能力相對偏低,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較為緩慢,加之語言方面的障礙,使得這些學生在高校課程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同一個班級內,不同的學生的漢語能力和綜合能力差別很大,一些少數民族學生與普通班級的學生差距不大,而一些學生在漢語閱讀、表達和書寫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礙。

(三)思維方式相對單一,性格特點趨于內向。不同的生活環境、民族傳統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思維方式。當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的時候,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思維方式,且不同民族的學生思維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整體來看思維方式比較單一,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較弱。再加上由于受到綜合能力偏弱、語言上的障礙等因素的影響,民考漢班級的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遠不如普通班級的學生多樣和豐富,這也加劇了民考漢班級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因此,民考漢班級中,雖然大部分學生學習十分刻苦、也渴望接受新知識、新技能。但是生活環境、語言環境的變化,自身與普通班級學生之間的差距,以及授課教師多為漢族教師,對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了解不多等因素,導致了少數民族學生很少與授課教師或普通班級的學生進行交流,即使在學習中碰到了困難,也不會主動尋求幫助和解答。

三、民考漢班級中農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轉變的思考

(一)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避免在課程中提及其忌諱的話題

作為給民考漢班級上課的教師,應該積極主動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各類禁忌。避免在上課過程中,因為提到一些少數民族學生不喜歡的話題,而導致課堂氣氛尷尬,影響教學成果。例如,在講到農產品價格波動時以豬肉價格的波動為例,講到食品質量安全時列舉近幾年出現的典型的食品問題的案例等,會讓部分比較敏感的少數民族學生感到不舒服。對于這些內容,有的學生會主動提出異議、表達不滿,而大部分學生則選擇通過自動“屏蔽”的方式來回避,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授課教師事先了解到了少數民族學生的這些特點和禁忌,就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回避掉敏感話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

(二)以書本為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農業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所要學習的內容都有所涉及和介紹,課程內容較多,覆蓋面較廣,且大部分章節今后都會有相應的專業課進行深入學習,因此,不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了解太深。針對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較弱的特點,應該以書本為主,不宜擴展太多。應對書本上的重點內容,如概念等進行反復講解,并且結合少數民族所熟悉的案例,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吸收,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講解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現代化等章節的時候,可以將新疆與內地進行對比,或者將兵團與地方進行講解,這些案例中都有學生十分了解的部分,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

(三)采用引導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民考漢班級的學生雖然整體性格趨向于內向,但從教學過程中來看,這種內向多數是由于受到環境變化、語言障礙等因素的限制而表現出來的被動狀態。當涉及到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或者他們比較了解的話題時,多數學生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大部分學生今后可能會從事與農業相關的行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與其生活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或者讓學生在課下準備好后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激發其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等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除了上課的前幾分鐘要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提問之外,上課過程中也應該多提問,特別是對于涉及到前面學習過的內容,要反復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學習過的重點內容,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能盡快理解和吸收當堂課學習的內容,同時,課堂上經常提問也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農產品的需求與供給會涉及到微宏觀經濟學中的內容,農業資金一章會涉及到農產品期貨的內容,農業現代化會涉及到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的內容等等。此外,課后應布置作業,一部分是必須要完成的手寫作業,幫助學生復習當堂課所學習的重點內容,還可以鍛煉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讀寫能力;一部分是閱讀作業,推薦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文章、案例或書籍給學生閱讀,這些主要是針對那些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以此彌補課堂上因照顧大部分學生而產生的知識量、信息量不足的問題。隨著新疆經濟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民考漢班級因其自身的特點與普通班級有著顯著的差異,任課教師在民考漢班級的教學中,不應該簡單的套用普通班級的教學方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和總結,改進教學方法,逐漸適應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提高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學水平。

作者:王博祝宏輝孔令英單位: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