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進研究
時間:2022-03-22 03:15:54
導語: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成本會計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主要是理論講授,在課堂中給學生機械式的灌輸各項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最多就是通過例題讓學生掌握單個模塊核算的方法,學生在課上主要就是做一些簡單的成本計算工作,對于實務中的流程無法形成感性認識,更不會掌握整個成本核算的真正流程。正如此,課堂學習使很多學生產生了厭學煩躁情緒,沒有系統掌握成本會計的本質,沒有真正的達到教學目的。(一)成本會計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輸入教學模式,把每堂課的重難點先羅列出來,圍繞重難點知識點講解,最后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鞏固。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不會去積極探索,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對整個產品成本的形成及核算的全過程很難系統的掌握,導致學生最后還是碎片式的模塊學習,不利于學生綜合掌握成本會計核算過程,在今后的實踐中,也不能學以致用。(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與企業經營管理脫離。在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主要以書本上的知識為主,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要“算管結合”,而書本內容往往跟實際脫節,造成成本會計不能很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成本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在新時代出現了很多新的成本概念,而書本知識主要圍繞工業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成本,而忽視了其他環節及其他方面的成本;由于課時量有限,課堂上重點講的都是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理論,而后續的成本會計前沿是當前成本會計領域的熱門思想和方法,卻只能由學生課下了解學習。而現在在大數據時代下,新的環境變化要求革新傳統成本管理理念,這就對傳統書本教學內容帶來了新的挑戰。(三)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環節不足。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掌握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而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在學校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要真正的達到教學目標,理論授課僅僅是完成目標的基礎,真正實現目標的是實踐教學環節。因此,在平時除了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具體細化實踐教學目標,把實踐教學的課時量考慮進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應用。在教學大綱制定時,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要合理分配,相輔相成,真正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統一。在具體課程設計時,對于實踐環節的進入點,實踐環節的具體操作要細化,切實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谝陨洗嬖诘牡湫蛦栴},結合各位學者對于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探索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運用
(一)理論框架知識構建。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內在的框架體系,成本會計也不例外。在成本會計的第一堂課中可以通過課程介紹讓學生了解成本會計的整體框架結構。這樣使學生對課程的整個知識體系一目了然,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把各個章節知識的聯結點給學生梳理清楚,在介紹相關知識點時要承前啟后,將教學內容串聯為一個知識整體,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握整體的成本核算方法,對整個成本核算體系有一個清晰的掌握。(二)在提問題中教學。對于成本會計中對于各項要素費用分配的方法,有一些重要且難的方法,要集中進行討論分析,課上多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于重難點,首先要講清原理,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講解中,結合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給學生拋出各種問題,逐步引導他們思考,思考后的回答情況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解析,讓他們知悉自己掌握了多少,哪些地方還存在問題,慢慢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上,從而使課堂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開展提問式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案例的設計,要結合知識點使案例生活化、簡單化,通過提問有效地啟發學生,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獲取新的知識,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問教學在運用時,可以邊講邊問,也可以講完后提問,看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掌握了所學內容。提問式教學也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三)圖示教學法。圖示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表格、圖形等形式講解課程內容,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成本會計課程授課過程中,會經常發現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出現前后脫節、思路不清、計算容易出錯等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缺乏系統性,沒有上升到知識“面”的層次。而圖示法可以直觀、鮮明的把各相關概念、知識點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許多相互聯系的知識鏈條,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課程內容,提高學習效果。比如,在講解成本會計的對象時,以工業企業主要的經營活動為例給學生進行了分析。通過圖示分析,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成本會計的對象,在具體分析的時候結合提問教學,讓學生思考工業企業在生產中需要什么,以此來分析所產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在銷售過程中需要什么,會產生什么費用,包括企業為了確保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還會發生什么費用,引導學生回答后,通過圖示法進行總結,直觀明了的體現了成本會計的對象,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在生產過程中成本的形成會發生的一些費用,讓學生了解了構成成本的各個項目,牢固的掌握對應的知識點。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
目前實踐教學環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實訓僅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盡管學校已開設了VBSE綜合實訓,但成本會計作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課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在校學習跟社會成本會計人才的需求造成脫節。二是缺少現實場景的模擬和角色扮演。實訓課程教學目標的落腳點變成單一的專業技能的提高,每位學生在課堂中的有限時間閱讀實訓資料,獨立完成實訓要求。這種實訓方法導致學生在職業素養、合作與協調能力等方面沒有得到鍛煉和培養。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我有以下幾點建議。(一)在課程理論學習中直接進行專項實訓教學。在平時課堂理論教學結束后,就直接針對理論做對應的專項實訓。真實的模擬企業的日常業務,引導學生去讀懂業務及對應的要求,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分析業務去應用對應的理論知識完成業務資料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教師按照日常的教學計劃去做好每堂課的教學設計,不同的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握好理論和實訓環節的內容及時間;另外,對應的實訓資料要求教師自己去編寫,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對應的收集實訓資料,整理成冊,使理論與實訓內容相配套。這樣經過系統的理論實訓學習,相信每位學生都會有很大的收獲。(二)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邀請會計答疑解惑。生產車間是成本會計核算過程的落腳點,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各項費用都是通過成本會計核算的,包括產品的設計投入生產到最終形成。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缺乏對車間內部的生產過程和工藝組織方式的認識,對企業、車間內部、生產過程和工藝的組織方式僅僅通過老師授課的描述來想象,導致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鑒于課程教學中的此種情況,我們應該一方面在課前通過視頻等資料給學生關于上述問題的基本認知,另一方面,利用有限的條件在課后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觀摩,在老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對概念進行思考。此外,通過專業的成本會計師與熟知生產成本的工作者進行講述能更好的讓學生了解成本會計的過程。(三)變換課堂模式,形成企業教學平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通過建立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假期可以到企業里輪崗學習,直接走入工作崗位,通過師傅幫帶,讓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在工作崗位,并把理論知識豐富起來,師傅引導并幫助學生完成一整套的成本會計核算流程,要求學生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好筆記,并把問題記錄下來。輪崗結束后,要進行總結學習交流,跟其他同學分享工作中的問題和收獲。變換課堂模式,在企業中邊實習,邊學習,最終搭建形成校企合作教學的平臺。
四、結束語
為了實現新型培養模式下的教育目的,不僅要跟進新時代的步伐,增加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教學,而且要結合成本會計的特點,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變換課堂模式,相信在多種舉措教學方法的施行下,在應用型人才培育的體系中,能夠培養出具有專業職能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健華,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新探—圖示法[J].財會月刊,2010(11).
[2]梁飛媛,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實踐,2011(5).
[3]陳險峰,《成本會計》教學的幾點體會.高等農業教育,2000;2.
作者:寧強華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 上一篇:高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
- 下一篇:基廷教學方法對英語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