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經濟學教學改革模式論文

時間:2022-03-18 03:13:54

導語:應用經濟學教學改革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經濟學教學改革模式論文

摘要:大數據的概念和模式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沖擊著人們已有的理念和習慣,高等教育領域必然也位列其中。在大數據時代下,應用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文章首先闡述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特征,總結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傳統模式,針對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沖擊與挑戰,提出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大數據;應用經濟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在當前以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網絡渠道為主的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已經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社會學教授加里•金稱,“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的過程,無論學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贝髷祿母拍詈?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xztlw/jxgglw/201603/623515.html" target="_blank">模式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沖擊著人們已有的理念和習慣,高等教育領域必然也位列其中。應用經濟學主要是和理論經濟學相對應的學科范圍,指應用經濟學的相關原理和邏輯方法分析國民經濟各領域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是一門與現實社會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大數據時代下,應用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對相應的教學改革模式進行探析,便于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時代契合性和學術認知力,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和有效性。當前很多國內學者來研究大數據時代或環境下對高等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和對應的調整策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三年,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結論,如朱建平和李秋雅(2014)對大數據和大數據時代等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分析對大學教學的影響,并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劉文虎(2014)探討了大數據管理對高等教育產生的影響,并對其應用前景給出了預測。朱懷慶(2014)總結了大數據的特點,認為大數據給統計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應建立復雜性思維和統計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白迪(2014)認為為了應對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挑戰,應通過各種創新途徑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王玉蓮(2014)認為大數據對市場營銷教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巨大變化和對教學方式的沖擊。陳堅林(2015)探討了大數據、慕課及外語教學的關系。王林毅和于巧娥(2015)認為大數據時代給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大數據的優越性迫使教學模式變革。綜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任何領域都將受到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沖擊,如何更有針對性地追隨時展帶來的改革,對于高校教師更好地把握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效果至關重要。

一、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與特征

維基百科對于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目的的資訊?!贝髷祿钱斍皶r代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價值高等特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能夠使人們更迅速地獲取相關信息和資源,并能夠快速地把復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價值的規律。大數據這一現象在當前時代下發展迅速,并很快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以至于人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這一現象的影響,緊跟時展的背景和潮流才能使自己在所處的領域不至于落伍,甚至被時代遺棄,喪失競爭力。當前我們所處的大數據時代,是一個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以數據收集及整理為基礎并對數據進行智能處理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每個人的行為和表現既是數據處理的基礎資料,也是數據時代特征反饋在個人身上的客觀體現。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每個人具備辨別、提煉和甄別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時代的便利性,盡力避免其帶來的負面作用。大數據時代的各種細節已經充斥到了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全面地融入到了社會生活之中,對于高等教育領域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傳統模式

應用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在應用經濟的課堂內容中很多都是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實際問題的,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應用經濟學的教學需要和相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當前很多的本科院校在應用經濟學的教學上仍然采用傳統的模式,在課堂上注重理論的介紹,結合個體案例,提出相關見解,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本部分以應用經濟學專業課教學為例,探討應用經濟學教學的傳統方式及不足。

(一)教學方式單一,注重理論講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高校應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仍然以理論知識教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相關知識,并結合案例加深理解。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功底,因此課堂理論講解往往占據了較多的課時和教師精力,在課堂上學生發表討論,發表個人講解的時間和機會不多,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知識傳授的效率,但是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個人講解培養能力的提高并不明顯,較難使用當前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變化態勢。

(二)案例數量有限,缺乏強針對性應用

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基于現實經濟發展的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的案例數量有限,且不能夠隨時更新和與時俱進,缺乏與時展的緊密契合性,很多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和需要,針對性較弱,使得學生的理解、認知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幅度有限。

(三)學生思想受限,欠缺個性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以理論學習為主要目的,教師掌握整個教學流程和課堂局面,通過專門的知識技能和身份定位成為絕對權威者,對教學過程和學生具有控制和支配的話語權,彼此之間缺乏有效深入并結合現實的充分互動,造成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相對接的時候,出現錯位和偏差。

三、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沖擊與挑戰

大數據時代下對于應用經濟學教學進行改革,可以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綜合素養的能力和優勢,提高學習的效率,并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一)應用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發生巨大變化

應用經濟學主要指運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來研究國民經濟中各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管理的規律,在大數據的時代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新技術、新媒體、新理念成為主流趨勢,原有的經濟活動運行方式、運行規律、統計方法、更新速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因此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應用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二)應用經濟學的教學方法亟待變革

傳統課堂上的應用經濟學教學方法主要是首先教師進行理論部分的講解,隨后配合相應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相關信息,大部分可以實現在課堂上的討論和互動。但是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在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媒體上收集到大量咨詢和信息,且可以實現較強的針對性,在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分析能力、辨別能力和歸納能力,基于這樣的一個過程可以成為課堂案例分析的主動者甚至主導者,因此大數據時代下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應用經濟學的教學方法亟待變革。

(三)應用經濟學的教學平臺更加多元化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國內外高校和教育機構都開通了教學網絡平臺,教育部也向全國高校征集了系列視頻公開課程,面向全社會開放和共享。這些多元化的教育教學網絡平臺給高校的各學科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給教育模式改革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應用經濟學也在其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加便捷,可以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分享,增強了學生和教師的教學互動性。

四、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的發展趨勢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大數據時代下也意味著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應用經濟學的教學是與當前經濟發展現實緊密相關,應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一)緊跟時展的最新動態更新教學內容

大數據時代為高等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元化的思維空間,這讓學生能夠有更豐富的資源和信息獲取渠道,但是也給教師的備課過程和教學環節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教師應該緊跟時展的步伐和數據資訊更新的速度,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新知識訊息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并能夠將這些很好地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同時,教師需要及時的根據時展的變化轉變已有的思維方式和習慣,與時俱進,積極把握應用經濟學領域的發展動態和前沿,調整已有的慣性思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新的教學手段,以便順應大數據時代下對應用經濟學教學的需要。

(二)在課程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的應用經濟學教學實踐更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大數據時代能夠通過特定的軟件和互聯網手段收集整理當前發生的各種經濟現象,并通過數據整理進行理論上和邏輯上的分析和歸納,從而揭示隱藏在其背后的經濟規律和趨勢,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創新性、探索性和抽象性意識的培養。因此,在應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交流看法和心得,協同創新、相互促進,在已有的經濟現象中發現規律學為所用。

(三)利用數據的多元化和豐富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呈現出多元化、趣味性、數字化的特點,這些都潰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應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地給予學生一些建議性的網站和信息來源,讓學生對現實經濟現象抱有強烈的興趣和探索欲,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和信息,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己發現規律得到結論,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

大數據時代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平臺給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這將徹底改變傳統應用經濟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講解、學生聆聽的模式,教師不再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甚至可以減少部分課堂講授的環節以便于開展個性化的培養和教育模式,這將導致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深化自身的理論基礎,同時掌握更多的經濟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現象,尤其是熱點和前沿問題,以便應對學生的咨詢,能夠給與學生更好的解釋和輔導,這對教師以往的教師絕對權威性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對于學生來說,也需要改變以往在課堂上被動聽講和回答教師問題的定位,在大數據的時代大量教學資源的可獲取的便利條件下,應積極主動的搜尋、思考、辨別和總結,培養自身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和對當前經濟現象的深入理解能力,變被動的聆聽者為主動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作者:白雪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產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玉蓮.大數據背景下關于市場營銷教學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14(11)

[2]朱建平,李秋雅.大數據對大學教學的影響[J].中國大學教學,2014(9)

[3]劉文虎.大數據管理與高等學校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9)

[4]朱懷慶.大數據時代對本科經管類統計學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5]白迪.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高教論壇,2014(10)

[6]陳堅林.大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1)

[7]王林毅,于巧娥.基于大數據的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評論,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