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9-04 10:34:08
導語: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我國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課堂教學就過于重視基礎知識和條文內容的解讀。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有扎實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理論功底,但是缺乏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這種模式割裂了法律文本與客觀實際的聯系,忽略了對學生的法律務實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思維上,欠缺科學的邏輯思維。學生盲目跟從老師的觀點,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邏輯思維,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其次,在教學理念上,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一個優秀的法律人才,除了要有法律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外,更應該具有人文情懷??紤]一個法律問題不僅要從法理分析,也要從情理方面分析,二者相互融合,這就體現了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具體而言:1.教師教學理念問題。(一)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為了教這門學科而教,那就違背了最初的教育目的與意義,有些問題不拓展來講,不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討論,就不利于學生拓展思考的寬度,不利于培養形成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法律邏輯思維。(二)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加快學習的進度。高等學校一般都布置了教學任務內容,要求老師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教學內容。這本意是好的,促進教學進程,起到督促的作用。但是有些《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教學老師,為了追求教學的進度,卻忽略了教學質量。這就讓學生只是機械地背下了條文,而沒有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三)以筆試成績的高低作為學生的唯一考核標準。這種考核過于片面,筆試成績的高低只能說明學生的理論功底掌握的程度,但是不能體現出學生對這門科目應有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考核應該從多方面來進行考察,才能更加全面的體現。2.學生學習理念問題。(一)被動化的學習。我國目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育模式絕大部分還是停留在老師課堂單方面的知識灌輸的模式,學生仍然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一個很好的交流互動的方式,學生或者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缺乏興趣,感到疲倦乏味,或者一味地盲目相信老師所講的觀點,缺乏自己對法律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慢慢感到枯燥,在課堂上就會處在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地步。(二)缺乏運用行政法法律武器來維權的理念和意識。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舊的法治理念,例如“民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的舊思想,一直對國人產生消極影響。就是連大學生也對案件缺乏理性分析,盲目跟從網上輿論的主流觀點,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和現代化法治理念。比如在某些一元錢爭權案件中,有的大學生認為為了一元錢跟政府有關部門打官司不值得。這從根本上來講,實際上是大學生缺乏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的維權意識,這雖然受到一定外界或者傳統因素的影響,但是主要還是自己的理念思想問題。
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
1.高校法學教育資源的不足。我國雖然在建國初期就開始設立了法學高校,到了現在全國有超過600所高等法學學校,但是這樣仍然不能滿足于社會的需要,并且高校的法學教育資源呈現出一種不是很均衡的態勢,東多西少,高等法學教育的絕大部分資源集中在臨海的大城市,二線城市的法學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體現在教師資源的不足,法學博士的缺少,和有關法學信息接受的落后。2.法學傳統因素的影響。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法學教育體系模式上,就一直向蘇聯模式學習,深受其影響,教學模式單一僵化。時期,公檢法體系全面癱瘓,法學教育體系止步不前。在這種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下,我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內容就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面對當今這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的需求下,過去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迫切需要改變。3.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重不合理?!缎姓ㄅc行政訴訟法》的理論課程的比重過多,實踐課程過少,法律實務課程缺乏?!缎姓ㄅc行政訴訟法》理論課時本來就不多,實踐課程就更加少,而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一般開在大學的第二學年,在沒有接觸行政法實務課程的情況下,去學習《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缺乏一定的應用性。而行政法實務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四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四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所以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實務課程,這樣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違背了開設實務課程的初衷。
三、研討式教學法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的應用
教學理念的變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變革老師的教學理念,來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帶動學生的學習理念的改變,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由過去的被動地學習地位,變成主動地學習地位,放棄過往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從而真正理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內涵,強化自己的獨立思考的法律邏輯思維,成為一個真正的法律人。研討式教學模式是湖南師范大學郭漢民教授于上世紀提出來的,并總結為五步法,即指導選題———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大班講評———總結提高。研討式教學能更有效地實現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兩方面的統一。一直以來,高分低能是大學生的一種怪現象,從客觀原因來講,是因為主流的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為主,而忽略了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才會形成這種怪現象。在掌握一定的知識的前提下,并將這些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在這種過程當中,學生應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就會得到發展。除此之外,研討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脫離老師的幫助下,自主地進行查閱資料,自己獨立動手寫講義稿紙,主動到課堂的講臺上進行講評,讓學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在口頭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搜索知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掌握課堂知識和發展能力是兩個同時要兼顧到的方面。在研討式教學模式的要求下,行政法課堂進行了課堂內外的知識鏈接,學生所探討的問題超出課堂,知識面探討程度得到拓寬。在這種探索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一切問題的答案都是通過自己去搜索資料,研究學習,和老師同學考證討論得到的。并不是從哪一本書本直接得到答案的,學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感到自豪,覺得很有意義。這就無疑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和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在研討式教學模式的要求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某個有爭議性的課題進行研究實踐,每個學生所得到的結論都可能會有所不同,課題的答案并不唯一,這就讓學生養成從多方面角度來探討研究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對學術問題的懷疑批判精神。而且問題的答案,必須通過自己收集資料和多方面的考證才能得出,這就促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嚴謹踏實認真的學術工作作風,對以后的工作也會帶來極大的益處。在整個研究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相互合作探討,探討的方面不局限于課堂,而且必須通過向他人進行請教,請教的人也不局限于老師,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完善自己研究課題的答案。在這種模式當中,學生自然會提高合作互助意識,漸漸明白了搞學術研究,自己不能一個人單打獨斗,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要敢于向他人請教自己不懂的方面,這對大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缎姓ㄅc行政訴訟法》的課堂改革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去推動,盡管現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課堂教學變革的現狀差強人意,但是我們應當堅信雖然《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堂改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展望未來,充滿信心。
作者:劉昕 單位:邵陽學院政法系
參考文獻:
[1]曾憲皆.試析郭漢民教授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05).
[2]韓風.教育理念與研討式教學[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24).
- 上一篇:淺談我國消防行政累犯制度
- 下一篇:經濟政策在國民經濟行政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