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綜述
時間:2022-09-21 03:33:15
導語: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新型的科技也走入了高校的教學當中。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的號召,“互聯網+”教學模式在多個高校已經開始實行,而藝術設計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更適合運用“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教學模式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方案進行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教學改革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現狀
(一)缺乏清晰的培養目標和定位。高校的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要根據時代的需求進行調整。時代不同,就會導致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也不同。我國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分類大概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應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決策型人才,這三個方面的人才在能力上不相上下,但是,在我國目前的發展現狀中,企業更偏向應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進行藝術設計方面人才的培養時,要把培養人才的應用能力放到首要位置,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缺乏對藝術設計人才教學的清晰的培養定位。(二)課程設置欠缺。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上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多數高校都在不斷擴充藝術設計人才的招生規模,但是這樣盲目的擴大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的課程安排上與純藝術專業的學生十分相近,這樣就導致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專業技能培養,在專業課方面沒有足夠的課程安排。而且,部屬高校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安排時,只是一味的參照藝術類的學院進行課程設置,有沒有從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因此,這些高校的藝術設計學生的質量很難比得上其他專業院校。(三)師資力量不充足。從上文得知,高校對藝術專業的人才擴招導致了師生比例失衡。同時,現在多數高校在教師招生時更偏向年輕教師,所以選擇的往往都是應屆的研究生畢業生或博士生畢業生,這種教師通常沒有足夠的教學能力,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因此在授課時更多偏向理論知識的傳授,也就導致教學內容枯燥無味,難以提起學生的聽課興趣。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流失較明顯,由于很多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不能給高校藝術設計教師提供足夠的工資待遇,而這個專業用是相對其他專業來說消耗資金較大的,這就很容易導致一些優秀的教師力量離開地方院校,走向重點院校,甚至走向國外院校。還有,多數學校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擴招的同時,并沒有及時跟進硬件配置,導致學生接受的教育不專業,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探索
(一)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跟上社會發展腳步?!盎ヂ摼W+”提出的教育模式更為新穎,和傳統應試教育相比,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更加開放,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因此要想更好地在藝術設計專業培養中推進互聯網+教學模式,高校教師要及時改變自身教育理念,盡快適應在信息高速發展給高校教學帶來的新背景,沒啥社會發展的腳步,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同時,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社會聯系緊密,應用性較強,所以,我想調試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時,要與實際相聯系,要有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思維,為了更好地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還要充分學習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優秀,更能適應社會,更能符合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二)課程定位明確,改善教學方法。上文中我們提到,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定位并不十分準確,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互聯網+”教學模式要求在校區設計中有明確的目標定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明確藝術設計課程的定位,利用網絡對于藝術設計課程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將它看成一門高尚的學科,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注重生源質量的提高,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最優秀的人才。而且,“互聯網+”模式有個明顯的優點就是網絡發達,這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師生交流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因此教師也要及時改變教學方法,選擇更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課上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資源,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課堂講授時間,同時視頻短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我增加和學生思想上的溝通,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而興趣的提高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來說尤為重要?!盎ヂ摼W+”的特征之一是創新驅動,只有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學習有了足夠的興趣,才會更想要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才會進行主動思考,發散思維,實現創新。(三)重視師資力量建設?!盎ヂ摼W+”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為了讓教師更好的應對這次挑戰,學校需要提升師資隊伍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要求,這樣才能提升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學校必須要求藝術專業的教師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操作經驗,還要對信息科技有一定的了解,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因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因此要想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必須盡快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除了給教師配置良好的教學設施和福利待遇外,還要定期組織對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施的使用培訓,讓他們進行熟練操作。同時還要配備多個藝術設計專業可以進行實踐的場所,與社會上的企業做好溝通,滿足該專業的實踐需求,這也符合“互聯網+”模式跨界融合的特征,完成以上工作后,學校的教學工作將會開展的十分順利。另外,為了根據全面的對學生能力進行考核,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以理論知識定成敗,要更加完善對學生的考核體制,增加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只有更加全面化的考核才可以挑選出綜合能力最優秀的學生。
三、結語
“互聯網+”模式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個性化的教學體驗,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同時,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在實際教學中無法長期存在,為了更好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進行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軍.互聯網時代高校藝術設計的多樣化教學路徑[J].大眾文藝,2020(9):217-218.
[2]李曉晨,劉明.互聯網時代高校藝術設計的多樣化教學路徑[J].大眾文藝,2020(2):222-223.
作者:王愛莉 楊滟珺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 上一篇:高校實踐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探索
- 下一篇: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策略探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