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2-10 03:18:23
導語:以人為本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者觀念陳舊,管理模式僵化
一所學校的教學管理效果受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直接影響,但是由于受到多年的定式思維的束縛,新課程改革雖然已經推行多年,但是其理念實際上并沒有被教學管理者完全內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很多學校的教學管理也仍然是以行政方法為主。(以行政方法為主的教學管理是指學校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力權威,運用制度、命令、規定、指示等行政方法來管理學校的教學工作,其具有權威性、強制性、錘子性等特點,實效性很強。)但在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生源的擴招,原先的行政教學管理方法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需要。且由于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學校領導來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再傳達給各部門的負責人去執行,而教師在對學生的管理上只能生搬硬套學校的既定管理制度,這使得教師們的工作創造性受到壓制,導致其工作的主動性和激情都不高。而且這種上級向下級傳達執行的垂直性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各部門和各年級間的橫向溝通,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被削弱,這也是導致管理模式僵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形成了惡性循環。
(二)評價機制束縛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發展
傳統的教學評價多只重視教學的結果而忽視了教學的過程,即只通過學生的成績好壞、班級的升學率高低來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強弱。這是根基深厚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在教學管理中的主要弊端。在這樣的教學評價機制之下,教師們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得不狠抓考試學科教育,學生也相應地只看重考試成績和學科學習的問題,而忽視了對自身業余愛好的培養,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這也不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學校作為其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應從教學管理入手,從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入手,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教職工提供一個有進步空間的工作環境。
二、在教學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
(一)管理層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上述提到一所學校的教學管理效果受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直接影響,可見提高管理層的思想意識高度和管理水平對于管理質量的提高是最有實效性的。所以要想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首先就應該讓“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校的管理者腦子中生根,在制定一切制度和規定的時候都以師生的幸福和發展為出發點?!耙匀藶楸尽钡慕虒W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不再只是一個控制者和發號施令者的角色,而應成為學校教學任務的引領者,帶動全體教職工全心全意為學校的發展服務,實現辦學質量的提高。要實現這一觀念與角色的轉變,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的手段:1.實施領導兼課制度。即讓校領導也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工作當中去,跟普通教師一樣備課、授課并接受其他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使管理者也成為教師中的一員,才能真正“想教師所想”,制定出考慮到教師利益、有利于教師發展的管理制度。2.加強領導培訓課程。即管理者通過學習,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者應定期參加大學的一些教育管理專業專門為中小學管理者開設的碩士課程、校長高級管理培訓課程等,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落實“管理就是發展”的新理念,為“以人為本”教學管理模式的順利運行奠定理論基礎。3.做好教師思想工作。校領導除了要深入到普通教師群當中,還應經常通過教工會、個別交流等形式與教師進行深入全面的溝通,做足他們的思想工作,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在教師心中落定。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好教學方式,使之與學校的教學管理目標相協調。
(二)提供滿足教師需求的能力提升途徑
“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要求教師在一個組織中要有充分的施展才能的空間與發展前景,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層運籌帷幄,為教師們提供多項能滿足其發展需求的提升途徑。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自身知識結構,因此,學校應建立起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專業培訓和師德培訓并重,提升教師群的整體素質,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的培訓措施有:1.開展校外培訓。學校應定期派遣優秀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觀摩學習、與骨干教師交流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組織聽專家德育講座,反省自身行為,規范教風;鼓勵教師多參加學術競賽和教學能力比賽等,多方聽取意見提高自身水平??傊?,要為教師謀求各種機會,在學習和交流中促進自身教學專業水平的提高。2.加強校內培訓。在學校內部開展多層次的聽課活動,如“匯報課”“展示課”“示范課”“觀摩課”等,營造出一股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的良好風氣,重點培養青年教師,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另外通過評課、教研等形式,指導他們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理念——由管理主導者轉變為組織引導者、由控制仲裁者轉變為幫助促進者。這既滿足了教師能力的提升,又實現了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3.優化工作環境。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環境能激發教師的學習欲望,主動學習。所以管理者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如幫他們訂購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雜志,建立起教師專業書庫,聘請專家來校講座等。同時大力建設網絡課件資源庫,為教師搭建與專家教師的遠程交流平臺,并不斷改善教學科研條件,盡可能解決他們在教研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教師們營造一種充滿關懷的學習工作環境,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當中,使他們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三)建設人性化的評價與激勵制度
建設合理的評價與激勵制度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得以長期發揮其效力的保障,只有在教師之間形成競爭,讓教師在利益驅動下去改進教學,才能實現為學校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根據“以人為本”教學管理模式的內容和要求,評價與激勵制度的實行具體可參照以下幾條:1.實行崗位責任制。制定新的教師考勤制度、外出聽課學習制度、教案檢查制度等,并成立監督小組,對教師遵守這些制度的情況給予打分,在教師的“個人成長檔案”中做好記錄,作為工作評價的參考。組內成員之間也要互相監督,一旦發現徇私、包庇必須嚴懲,保證整個教學管理的質量。2.實行崗位津貼制度。向企業學習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薪資發放原則,將教師和管理人員工作績效與利益掛鉤,初步建立起工作業績與工作待遇之間的良性循環。3.實行年度考評制度??茖W的考評制度應是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并重的,筆者建議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對教師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價,并將學生評價也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實現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4.實行競爭上崗機制。根據年度考評結果對教師進行獎優罰劣,晉升能力強、表現好的教師,辭退能力弱、表現差的教師,通過優勝劣汰來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從而充分調動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應該是能夠引發教師工作激情、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以人為本”的管理也正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學校領導一定要革新自己的管理思想,為學校的管理工作確定正確的方向,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發展進步,實現與學校的共存共榮。
作者:王曉萍單位: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學
- 上一篇:農村小學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