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2-10 03:36:27
導語:體育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清華大學體育教學的特殊性
1.清華大學的體育教學實施“4+2+2”的體育教學模式。即大一、大二的4個學期為必修課;大三的2個學期為限選課;大四的2個學期為選修課。體育教學貫穿了本科培養的全過程。規模上,體育部每學期開課門數超過50門、上課學生過萬,累計教學學時達12000以上,體育教師工作量平均每學期200學時。由此可見,體育課覆蓋全校、量大面廣,是學生選課人數最多、教師工作量最大的課程之一。2.體育課教學中,不同年級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大一年級要掌握“一操、一拳”、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意識和能力并學習排球和籃球的基本技術等。為此,采用分層次教學、特色排選的方法,在校級選課結束后,體育部對大一新生進行男女分班、素質測驗,根據素質成績進行分層次教學。大二至大四的體育教學則重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掌握專項技術技能。為此,體育部開設了籃球、排球、沙灘排球、擊劍、游泳、藝術體操等多種運動項目,學生在校級系統中根據興趣自主選課。3.學校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課外陽光長跑活動納入到體育課成績中,實現課內外有機結合。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精神和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自2007年起清華體育教學逐步完善,建成了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陽光體育長跑活動。體育課考核指標體系復雜且變化。每門體育課的成績由素質、專項、體質測試、陽光長跑和出勤五大部分組成。專項和素質屬于課內教學考核項目,不同的課程專項項目個數不同、所占權重也不同;體質測試和陽光長跑是為貫徹執行教育部文件精神而設立的課外活動,不同學期的課外項目不同、所占比重也不同。同時,每個項目的得分還需要進行繁瑣的成績換算,有的項目成績越小得分越高,比如短跑;有的項目成績越大分數越高,如實心球等。由于上課學生人數較多、特色排選分層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指標體系復雜、成績換算繁瑣,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和難度是其他教師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二、體育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與目標
根據學校統一規劃與設計,結合體育成績管理系統建設現狀,綜合體育教學管理平臺建設需要,整合不同環境下的基礎數據,設計考核指標模型,建立覆蓋課內外一體化、統一的、一站式的體育教學管理平臺。體育教學管理子項的建設目標如下:1.整合數據資源環境。對現有體育教學管理數據結構進行進一步梳理,基于校級數據資源的統一規劃與設計,建立全新的體育教學數據結構,對現有體育教學管理數據進行梳理;采用規范化、標準化手段對數據進行轉換和重組,消除信息孤島、建立整合的數據資源基礎環境。2.多維動態的考核指標體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統一的考評標準。針對學生個人的身體素質、體育課堂內的學習態度、運動能力以及課外運動習慣,從多個側面和多個角度予以考評。同時,對學生進行動態變化體育考核,考核指標和所占權重隨年級、性別、學期、課程而變,最終建立多維、動態的考核指標體系,綜合、客觀地匯總出學生體育方面的評價。3.課內外結合的體育教學管理系統(見圖1)。升級完善課內教學子系統,支持特色排選、分層教學,升級考核指標管理、教師成績錄入功能,打破時間、地點限制;增加體質測試、陽光長跑子系統,實現課外活動與課內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從校級排選到體育教學、再到成績管理和教學評估的合理連通,為體育部提供復雜、靈活、高效、正確的管理職能。4.靈活安全的技術平臺。與校級系統融合,依據校級系統標準規范設計數據模型、開發業務接口,實現數據的合理共享和有序流動;與信息門戶、統一用戶和統一權限管理等學校平臺類系統集成,通過用戶單點登錄、權限分級控制、數據分層控制等方式,提高應用和數據的安全性。
三、體育教學管理體系的創新之處
體育教學管理模式的規劃建設,是由四個教學相關的業務系統組成,主要包括:體育課堂教學管理系統、學生體質測試管理系統、學生陽光長跑管理系統、體育數據分析系統?;竞w了從學生到教師、從課上到課下、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從院系到體育部、從管理到服務等所有教學環節。
1.課內外一體化
體育教學管理系統是保障教學秩序的重要樞紐,也是體育信息化建設中最為龐大、最為復雜和用戶量最多的信息系統,服務于體育部、教學院系、教務處等近百個教學管理部門,以及全校本科生、體育教師等1萬多名用戶,統籌管理全校本科生體育從課內到課外的全部教學事務,保障我校體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在體育教學管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管理體系。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務管理模式突破了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的管理界限,把上課時間和課外時間作為一個連貫整體的不同階段來組織教學和進行管理,為學生創建了一個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環境,提高了體育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構建全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預約機制,“三自主”的預約機制滿足學生的自主意愿。以學生為本,改革傳統的課堂測試機制,將學生的自主意愿引入到體質健康的測試過程中,允許學生按照個人課表和日常安排自主選擇測試時間,有效地解決了占用體育教學課測試、學生測試扎堆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學質量、滿足了學生的個體需求。
2.分層次教學及考評
實施分層次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體育教學管理體系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建立包含學生年級、性別、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的信息模型,分層次設定教學目標、構建培養方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后都能摘到自己的“蘋果”——使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有力地推動了學生體質的增強、學習興趣的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拓展,全面提升培養質量。建立多維、動態考評體系,綜合、客觀地考察學生體育表現。構建內涵深刻、內容豐富的體育考核、成績管理系統,支持包括年級、性別、學期、素質、技術在內的多維、動態考評模式,支持體育考評指標體系的建立,支持改進教學評價、質量監控辦法的落實。綜合學生個人身體素質、體育課堂內學習態度、運動能力以及課外運動習慣等多個側面、多個角度考察學生表現,多方面及時、準確、科學地了解和監控體育課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學校加強體育教學基本建設、推進院系體育教學工作、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提供了有力支持。
3.為師生創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管理環境
構建體育網絡教學環境。配合課堂教學,整合與共享各類體育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數字化服務,使教學突破時空限制,對教學過程進行連續的支持、跟蹤與管理,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構建體育教學信息服務體系。提煉體育教學業務主題數據庫,在教學基礎信息、狀態信息、歷史信息和趨勢信息的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等方面,通過交換平臺、平臺和用戶權限管理體系,為體育教學數據的組織、整合、共享和服務創造條件。為學校領導、職能部門、各院系及教師和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體育教學相關信息。
4.管理與技術緊密配合
體育教學系統的項目組成員中,既有長期從事教學管理的體育部、注冊中心的管理人員,又有走在信息化前列的信息化技術中心的技術人員。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雙方的精誠合作與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了體育教學支撐平臺的建設任務。通過平臺的建設,不僅錘煉了一支精通體育教學管理業務、熟悉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特點、具有較強信息素養的教學管理隊伍,同時培養造就了一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理解教育理念和用戶需求,并具備歸納與演繹能力的技術隊伍。
5.遵循頂層設計原則,構建校級跨部門的大體育系統
現代化體育教學管理系統的建設,通過頂層設計和業務分析,依據業界規范標準,產生業務模型、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建立與其它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從校級排選到體育教學、再到成績管理和教學評估的信息共享、業務連通,促進了學校各部門之間工作的協調與高效。
6.開放自主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系統
2012年,學校構建了學生“三自主”的網上預約體質測試管理系統,支持體質測試面向不同年級、不同時間、不同限制的排、選模式;實現不同儀器的測試數據集中存儲與共享;為學生提供統一的預約界面,并使學生能夠在測試中心容許的范圍內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選擇;為測試中心提供學生現場刷卡界面,消除作弊隱患、保證學生權益;為院系掌握預約、測試情況提供完善的監督界面,加快預約進度、提高參測率。2012年秋季學期,筆者所在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系統在全國高校率先投入使用并且一次運行成功。數據庫系統和應用服務系統的運行狀況,均處于穩定、安全、高效的運行狀態,測試學生12862人。
7.全面、直觀、深入的體育教學數據分析系統
率先實現了定制報表、領導駕駛艙與自助分析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數據分析系統,支持豐富、直觀、深入的數據綜合利用。定制期末成績的全校、年級、性別、院系、教研室、教學班等統計報表,以多種圖表結合實現數據可視化。建成領導駕駛艙,基于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采用基本統計量分析、關聯規則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歷年學生在校期間體質變化趨勢,為院系領導、教務員、相關教師掌握學生身體素質整體情況、分析體育教學目標實現度提供支撐和保障。收集體育教學常用維度、建立數據模型,實現體育成績拖拽式自助分析,并支持篩選、預警、導出等特定功能,滿足用戶在工作和科研中的需求。
作者:趙青俞春單位:清華大學
- 上一篇:師范高校實踐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