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淺析
時間:2022-10-11 10:43:04
導語: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藝術教學管理要切忌流于教條主義
現今,為了防止教師和學生上課的隨意性,有些藝術學院把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得很“條理規范”,甚至把講課、備課的要求方式和時間、作業尺寸、繪畫形式、作業標準、評分標準都制定得很詳細,要求教師按規定進行教學。教學督導處在檢查各個班級的教學時也是以同樣的標準,檢查是否按照教學大綱教學。這種教條式管理,扼殺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探索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了師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及學生創造性的培養。這種藝術教學管理方法亟需改革,只有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的水平,使藝術教學管理真正服務于教學,才更符合當今藝術教育學科的發展建設。
二、藝術教學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多樣化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藝術形式和風格潮起潮落。藝術教學為造就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需要多樣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要求以及寬松、靈活的教育教學空間。現代教學的研究討論型、雙向交流型教學機制介入勢在必行。教師與學生只有在寬松、靈活的教育教學空間內,才會更好地進入藝術學習與理解的狀態。在自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容易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而學生也能更自主地找到學習研究的方向,并且迸發出智慧,以克服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因此,教學管理要給予教師和學生一定的工作學習空間,讓教師和學生有寬松、放松的狀態,以激發他們的主動工作熱情和學習熱情,追求他們的真“愛”。這樣才會使教師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
三、藝術教學管理需要尊重師生的個性
藝術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相比于其他的群體,往往更具獨立性和自主性,這是由于長期個性化的工作特點而養成的職業習慣。藝術學習和創作常常是個體獨立完成的事,尤其在美術創作方面更是如此。藝術生往往不想被別人左右,更不愿走別人給他設計好的路,他們更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和學習,越是有才氣的畫家和學子,越具獨立性和個性。由于每個人藝術修養、藝術追求、藝術水平的不同,藝術呈現也各不相同。因此,藝術教師和學生的這種個性感,用統一的教學管理是極不適用的。藝術需要百花齊放,藝術的風格流派正是由于藝術家追求個性的精神才相繼產生的,這也是藝術教學和管理應提倡和保護的。
四、藝術院校要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
為了培養創新型藝術人才,需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方式和創造的自由。教學環境的民主、開放和自由,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應具備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所選擇的個性化表達方式,這有利于一方面能夠保證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工作、探索的積極性,調動主客觀因素進行試驗、發現和創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教師和學生對于新觀念的接受度和使用欲望,從而使知識不斷更新,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藝術院校應實行多元化教學形式
當今時代,相對狹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已經不適應教學涉及內容的廣泛性和表達形式的多元化,因此藝術院校在藝術教學管理中需建構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筆者認為,首先,在教學實踐中應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追求和喜好,以引導和啟發為主,盡可能給學生一定研究和表現的空間,避免“一刀切”。其次,學習內容也不該限于課本,可廣泛拓寬和吸取知識,甚至打破專業壁壘,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建構自己的藝術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此外,應引入多種教學形式,比如構成教學、意象教學、超現實教學等,豐富教學形式,進行欣賞教學和演示教學,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空間。藝術教學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在實際教學中,努力營造活潑、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如色彩課,課程打破材料界線,學生可根據需要,使用油畫顏料、水粉顏料、水彩顏料,丙烯顏料等,甚至多種材料穿插重新組合。創作題材不局限在單一的對象,靜物、人物、風景、花卉等都可以作為色彩研究的方向。課堂也不受空間環境限制,有時在校園、有時在博物館。打破程式化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積極性。學校教學管理設計制訂大的框架不應事無巨細,應該便于教師和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六、結語
綜上所述,如何使藝術教學管理確實為藝術教學服務,是當今藝術院校教學管理改革面臨的主要課題。藝術教學管理應以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為主,創設適應教師和學生雙向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氛圍。藝術教學管理必須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尊重藝術專業師生的個性與藝術本身的規律,實行多元化教學形式,注重管理模式的多樣化,采取適應辦學特點與目的的新方法。
作者:張喜林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校實踐課堂教學管理方法探究
- 下一篇:2015重陽節發言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