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研究
時間:2022-06-25 09:30:11
導語: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教育屬于學生接受學校的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沒有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引導,那么在未來,學生極有可能偏離學習的主要方向。所以自我國開始新課程的改革,對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提出了新要求以及教學目標,希望通過對廣大教師的嚴格要求,達到給學生一個相對開放、活力的教學環境。但是理想總是比現實要理論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教育改革的現狀,淺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教學;教育與管理;原因與建議
一、小學教育中進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小學教育屬于學生接受學校的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沒有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引導,那么在其以后的求學生涯中,必將面臨更大的困難,例如學生的個人素養難以得到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較為缺乏、不具有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甚至于創新思維的培育也將成為問題。由于種種后果,小學教育必須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對自身的教學管理進行創新和改革。
二、當前我國小學教育在教學管理中的缺陷
(一)對教師的培訓還不夠完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矣。由此看來,在我國古代,老師能夠解答學生們內心的疑惑,傳授知識。而在當今社會,我國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還沒有得到整體的、較為科學的教學管理方面的培訓。這就為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設下阻礙。
(二)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并未深度了解
小學生處于人幼年階段,各方面的發育都不成熟,尤其是心理發育。如果教師還是只在理論上進行知識教育,不加以心理引導,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講詩歌的時候,如果僅僅只是大致解釋每一句的意思,這是對學生們的知識汲取沒有任何幫助的,顯得十分教條與古板,不利于順應現代社會的學生全面發展的號召,更不利于學生們在教學課堂中心智的開發以及課堂興趣的培養。
(三)教學管理觀念過于傳統
當代學校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仍是偏傳統、充滿教條色彩的教育方法和教學觀念,按照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分數排名進行教學,不僅難以激起大多數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不利于新課程的改革。所以,如果要改變這種毫無活力的教學氛圍,首先就應破除傳統的教學觀念,活躍課堂氣氛,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四)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相互結合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亞于學校教育,但是當前我國的現狀卻是一味強調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即使學校的知識傳授的多么豐富,孩子在不良的家庭背景中仍然毫無用處。如果一個智商超群的神童成長在充滿煙酒、麻將的家庭中,天賦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即使后天學校傾注全部的師資力量于他一人身上也是無濟于事的。目前在我國的學校中普遍有學生出了校門就不歸學校管理的認識,這實際上是相當不正確的,學校也有義務提醒廣大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如何增強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能力
(一)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一個優秀的教師教育出來的學生水平都不會太差,這就提醒我們要注重對教師自身素質的培訓。為貫徹落實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新改革,我們應對已經招募的教師進行更為徹底的培訓,在培訓中不僅要提高教師的文化知識修養,還應該注重對其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夠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二)破除教條性的傳統教學觀念及改變教學方式方法
要進行徹底的教育改革,就應回到改革的出發點進行深入的探究,討論改革的目的、標準是什么,以什么樣的新形式改。對此,給出的建議是:不要拘泥于學習成績。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不應只是拘泥于一些偏形式、偏理論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孩子,深入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發現他們各自的天賦,并放大他們的這些優點,而不是緊抓他們的缺點來教育,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放權,鍛煉學生們站在講臺上的勇氣,而不是單純的授課。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是時間的問題,切合了當前對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營造積極活躍的教學環境
教學的設備以及教學的課堂氛圍共同構成了教學環境。一方面,教師中的教學設備應該配備充足,小到一根粉筆,大到投影儀,都應在開學前進行檢查,以不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為前提。試想一下,如果在教師授課到一半時,發現粉筆不足,那該怎么辦?不僅打斷了教學進程,而且使課堂紀律以及教師的心情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教學質量的下滑也是必然的。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渲染一種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這不僅對于教學有所益處,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學生們樂于學,教師能夠輕松教,何樂而不為呢?
(四)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前面已經談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也有一定的責任對家長進行提醒,這里要說的是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雙向交流和溝通。學校將孩子的課堂表現反饋給家長,家長向教師述說學生的具體情況,達到相互了解的程度,不僅能讓家長適時調整家庭教育,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還能夠促進教師深度了解學生,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達到了雙重教育的效果。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評價標準,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常常會出現教師的培訓還不夠完善、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并未深度了解、教學管理觀念過于傳統、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相互結合等的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改革仍在進行中,就目前來看,形勢一片大好,只要正確掌握相應的對策,一定能夠真正在小學教育中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作者:李蓉 單位:泉州市立成小學
參考文獻:
[1]張艷平.小學教育的基礎特征與啟蒙作用分析[J].考試與評價,2014年05期
[2]崔桂華.淺談小學教育[J].新課程學習(下),2014年08期
[3]宋秀麗.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討[J].品牌,2014年06期
- 上一篇: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
- 下一篇:人社局“兩學一做”黨課學習心得體會